么素霞
時代的發展對學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尤感壓力倍增,因為很多教師覺得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而權力卻越來越小,很多教師都覺得自己的幸福指數呈下降的趨勢。實際上,這是教師的心態需要調整了,教師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創造,創造的工具就是愛心和責任。
一、熱愛自己的工作,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既要掌握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系統的教育專業知識。同時,在學習中還要培養各種能力,包括最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如備課、上課、評課和教育學生、教學研究和班級管理等能力。教師要鉆研教法,虛心求教,用學習充實自己,提高學業水平標準才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對師德的認識境界和對愛與責任的層次,把學生造就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教師應該抱著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個學生。想要提高自身素質,就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地學習,開辟新的教學方法,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衡量學生的標準,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融洽、和諧、互相尊重的關系。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學生身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二、言傳身教,嚴愛相成
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教師教育學生,必須是愛與嚴的結合。愛與嚴相輔相成,都是教育的條件、手段和動力。愛與責任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夏丏尊先生曾把學校比作池中魚,把師愛比作池中水,如果沒有師愛學校就是無水之池,學生就是無水之魚。教師要把學生看做自己的子女,傾注自己的心血,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及時給他們指明方向,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文明向上的行為習慣。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師生之間應該保持一種起碼的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好就像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不利于教學。有時候,一個和悅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就能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尊嚴。一句溫馨的關懷,一次坦誠的談心就能讓學生充滿感激和力量。
教師的愛心,既是激勵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催化劑,又是一粒種子,把愛心播撒,使之扎根于每個學生的心中。只有充滿愛心的教師,才會懂得教師的價值,樂于做教師并且享受作為教師的樂趣。當教師以師愛的力量去教育學生的時候,可以縮短和學生之間在空間和心里上的距離。學生沐浴在師愛中必然“親其師,信其道”,教育就到達了完美的境界。
三、甘于付出、享受平凡
教師如果能做到上面兩點就會從教育中找到幸福感,一種實現個人價值觀、懂得享受課堂、享受生活的幸福,有了享受平凡忙碌的幸福心態,就會有好心情并且把這種心情傳遞給學生,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并非常專業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優秀教師,應該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充滿愛心,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淵博的科學知識。也就是說,一個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有著高度的責任感,一個熱愛教育事業、充滿愛心和渴求知識的人,才有可能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學校的培養造就下,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才有可能通過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成長為一名教育家。
總而言之,教師的愛心教育,確實很必要。教師必須在教學內外,以自己責任心為綱,多做一些對學生負責的事,保證基本的愛心教育,也就對得起“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的稱號了。用一句話來講,教師,應該是責任、愛心和求知者的化身!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