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這樣的名言:“所有的智力活動方面工作都需要依賴興趣。”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小學科學教學最重要的途徑。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還不可能很深刻,小學科學教學標準提出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不是讓學生學習、學好、學透更多的科學知識,這樣做既不可能、不必要,也完全無法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中,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由淺入深地逐步培養起來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那么,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利用故事、動漫、謎語,引發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好動,對于動態的、新奇的、活潑的事物具有先天的喜好,尤其愛看動漫謎語故事等。因此在科學課堂上我們就應該擯棄說教,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動漫或者謎語故事進行課堂引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授水果植物時,教師可以播放《果寶特攻》的動漫片,學生的注意力必定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而有的教師善于引用謎語故事,如在講到昆蟲的相關知識時,有教師就出了這樣一則謎語:圓圓空空一座城,城里城外都是兵,哥哥穿著黃金甲,不知哪個是朝廷。在介紹“豬”的時候,有教師出示謎語:全身都是寶,能吃百樣草,吃飽就睡覺,走路直哼哼。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當講到電學知識的時候。有教師引用了愛迪生從小酷愛發明,愛動腦筋,積極思考,勤于動手,最后經過千難萬險發明電燈的故事。教師還可以將達爾文的故事引進課堂,講述達爾文從小熱愛大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常常到野外捕捉昆蟲、尋找各種礦石標本,撿拾貝殼采集各種動植物樣本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有知識性,有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有意想象的產生和發展。
二、加強實驗演示,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很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由此激發對于引發事物的特別注意。在能夠設置實驗的課堂教學中,科學任課教師應該盡量安排實驗,試驗的目的可以是引入新課,可以是知識講解,開設課堂實驗勢必能收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如果演示的實驗新穎獨特、構思巧妙,開設的實驗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介紹雷電知識的時候,任課教師搬起電機剛剛走進教室,學生的目光就被教師手中的物品吸引了,教師手中的東西成為了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唯一指向,這時候教師不是先講這是什么東西,而是舉高右手搖了幾下電機,電機的兩個電極金屬球發出劈啪的響聲,同時放出耀眼的火花——這就是電、雷的形成原因。巧妙地演示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極大關注,所講的知識也容易被學生接受。
三、巧妙設置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愛玩是他們的天性,饒有趣味的科學游戲不僅能滿足他們愛玩的天性,而且還能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教師在介紹“爬行動物”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則會普遍感到枯燥、無味,如果教師做成幾種動物頭飾,讓幾個學生帶上不同的頭飾,做“找朋友”的游戲,昆蟲找到昆蟲,鳥類找到鳥類。游戲放緩了教學進度,喚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平時不愛科學課的學生也高興地參與到其中,并且樂此不疲,這一節課也因之而變得生動、活潑、精彩。
四、提倡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天生好動,對什么事物都想親自用手去摸一摸,親自去動一動,我們的科學任課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安全的動手操作的機會。比如,在教授空氣的成分的內容時,教師課前把實驗器材準備好,把實驗要領和實驗步驟講解清楚,然后將學生兩兩分組,有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當學生看到蠟燭在鐘罩內熄滅,實驗圓滿成功時,教室里一片歡呼,唏噓聲不絕于耳。學生的動手操作不但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學生的參與意識被調動起來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輕松愉悅地達成了。
五、鼓勵學生爭論,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旺盛,上進心強,好奇心也比較高。遇事喜歡刨根問底,做事喜歡競爭,所以教師要抓住時機利用課堂知識,為學生設置“語言戰爭”的導火索,用競爭點燃學生上進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斗志,把學生的求知欲推向高潮。比如,在講授“空氣的成分”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上課伊始開始設置疑問:“蠟燭點燃后罩在鐘罩里,蠟燭到底是繼續燃燒還是熄滅呢?”有些學生回答是繼續燃燒,有些學生說是要熄滅。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開動了腦筋,認真思考,為自己的觀點找到更為合理的論據,并且組織語言據理力爭,反駁對方。在雙方爭論的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地在一旁煽風點火,學生的辯論熱情持續升溫,在課堂的爭論過程中時時閃現創新的火花和探索的激情,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興趣。
六、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喜歡開展競賽活動,以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課堂教學有意識地讓組與組之間,學生之間開展競賽,看看誰的實驗做得又快又好,誰的問題回答得又對又快,誰的思路又新好,這時候學生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的思維活躍,積極動手操作,在競賽的鼓舞下克服了拘束和畏難情緒,投入到競賽中,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為了自己的小組能夠取得勝利,他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好地實踐了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多年來的科學教學實踐,使我們的一線教師深刻地體會到:興趣是學習求知的最佳動力,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實踐活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有意識地逐步培養,那么科學課堂就會成為學生的樂園,只要我們教師有意義地開展各種活動,心系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我們的科學教學將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