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君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年發表《智力的結構》一書,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同,在中國教育界也產生了巨大反響。本世紀初,加德納教授在荷蘭、日本等多個國家進行演講,演講的內容《AN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Values》(《面向未來的教育:科學和價值觀的根基》)被多國翻譯和轉載。加德納以耐人回味的語言再一次重申了在教育教學中實施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要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深深的擔憂和關切。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觀點,針對未來教育闡述了自己的主張和期望,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加德納對當前教育的分析和見解
加德納從多種角度闡述了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對我們應該改進的地方及未來教育的主要任務等都作了簡要的論述,反復強調要注重對學生兩種價值觀即責任感和對人類自身的尊重感的培養。加德納強調,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新的科技時代,是一個在不斷突破的時代,教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有受過良好的、廣博的、靈活的教育的人,才能在這個新時代發揮成效”。
1.當前教育面臨的兩個難題。加德納認為,教育面臨的兩個難題是“應該教給學生些什么”(What should be taught)和“怎樣教學生”(How should we teach),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他指出,在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如何從浩如煙海的知識中選擇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夠靠延長教學時間來教授學生,知道哪些內容是可以在教學中省略的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應該深思我們的教育方法,因為我們總是習慣于以相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學生,而忽略了他們的個性發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個問題一樣讓人憂慮、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2.實施教育的兩個堅定基礎(Two Firm Foundations)。加德納主張我們在實施教育時應該依靠兩個基礎:學習的科學和人們的價值觀。加德納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打破傳統中將人的智力看做是以“語言能力和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認識,提出人的智力至少由以下七種智力構成: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后來他又提出了自然觀察智力及存在智力的可能。在演講中,他多次明晰他的觀點,不斷重申每個人的智能存在差異,學生這些所有的智力都應該被注意開發,所有這些“智能的結構”有待給予啟動。加德納認為,多數國家的學校在語言和邏輯方面強調得足夠多,但幾乎忽視了其他心理表征形式:關于藝術的、運動的、人的、自然的知識等。
他指出,在現代社會靠教育獲得的知識已經能夠較容易地幫助我們賺到金錢,對學科知識的真正理解最為重要,也確實很難實現的。他認為,孩子們對世界的逐漸的認識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有的甚至是致命的錯誤,我們必須在教育中逐漸地消除他們頭腦中的錯誤觀點,并幫助他們接受比較精確的知識“構造”和比較適當的思維方式。加德納認為,人們需要多種描繪世界的方法和多種智能,教育者應該教會人們如何學習。他堅信,教育能夠建立在最近形成的有關人類學習的知識之上。
加德納著重強調了教學價值觀的重要地位,他明確指出:“作為一名教師或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你可能知道所有的關于學習的科學事實,但它們仍然不能在周一的早上告訴你在課堂上應該怎么做,這是因為有關教學行為的決定總是包括價值判斷。”加德納再次表達了多元智能在教育實施中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如果真正贊成多元智能的研究成果,教育實施者的決策就會完全不同,例如,用七種或八種方式來教每一課題,或者把具備某一特定職能強項的兒童集中教育,或者去了解兒童使之盡可能實現個體化。他倡導教育要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在教學中體現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價值觀體系。最好的教育必須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也必須關注最前沿的發現、創造和未來一代的需求。
二、加德納對未來教育的主張和期望
加德納從“回顧過去”(Drawing on the Past)和“展望未來”(Peering Toward the Future)這兩個角度分析了學校教育。他堅信,面向年輕一代的教育在認知上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物理的世界、生物的世界、社會的世界、個體經驗的世界,要達到這一目的,要在獲得基本文化(讀、寫、算)訓練和計算機技能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入各種各樣的學科群。他通過舉例說明學科知識應該使我們明了善惡美丑,進而棄絕謬誤,避免做邪惡的事情;應該使我們掌握學習智力的工具,例如,科學地、有根據地思維,這和知道很多知識是大不一樣的。鑒于此,加德納得出結論:“教育首先要提供學問;然后是主要學科里深刻、關鍵的主題,以多種途徑接觸這些主題;給青少年多種機會掌握知識和表達他們的理解。”加德納認為,高新技術的應用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便利,未來的學生們能以各種有效的方式自己獲得大量的信息,可以獲得物質的多種描述;學生和家長們可以通過網絡等媒體和各種各樣的教師、專家等聯系……隨著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學校將會變得具有靈活性,但同時教學將會變得更具挑戰性!尤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必須思考某些尖端技術的價值——它們帶給我們的更接近夢想還是噩夢?!因此,教育者的任務將是雙重的,而且面臨著雙重的挑戰:“一方面,傳遞傳統的學科知識和思維方法;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應付和決策怎樣處理這些令人眩暈的發展時可能承擔的能動角色。”
加德納認為未來的教育將體現以下特色:公共教育和民辦教育都很重要,但是不能把教育交給商場,由市場來控制;文化的教育和全球社會的知識都是學生未來生存的必需知識,多元文化問題難以忽視,自身背景文化的學習很重要,僅僅依靠學校教育體系難以完成,最好還是放到校外和周末;要么上大學,要么退學工作,進入職教教育的“雙軌制”教育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現狀,要把“進入大學接受教育”的機會拓展到人的整個一生而不是僅僅局限于二十幾歲,要把高等教育逐步延伸到免費范圍,大學教育的普及化應成為教育的目標之一;學術教育和實踐鍛煉并行,學科和邊緣學科知識都需要研究學習。他認為至少可以通過在不同階段設置跨學科教育的基礎:幼小階段要鼓勵廣泛的閱讀(甚至在網絡上進行博覽),這是通向文化基礎的最佳途徑;初中階段要著眼于使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科視野對許多復雜的問題展開思考;高中階段要把較多的時間和主要精力花費在跨學科的綜合運用方面。
闡述對未來教育的期望時,加德納特別強調了兩種不朽的價值觀(Two Crucial Values):對責任的承擔和對人類的尊重。第一個價值觀是對責任的承擔。加德納不但強調重視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也特別提到了成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心:“對自己負責、對周圍的人(家庭、朋友和同事)負責、對職業負責、對我們所在的社會負責,以及對更廣闊的世界里我們不認識的人們負責,對未來的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健康和生存負責。”加德納認為,對責任心的教育是必須的,這在生命的早期階段難以完成,但必須從那里開始,若從成年開始就太遲了。“家長和教師必須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體現出責任感,努力地在年輕一代身上培養出相應的責任心。”第二個價值觀是對人類特有品質的尊重。“人類做過許多可怕的事情,但難以數計的人也完成了許多奇妙的東西:藝術作品、音樂作品和科技發明,以及勇氣與犧牲共存的英雄行為。”我們的青少年必須學習這些成就,尊重它們,花費一定的時間研究它們并期望有朝一日在相同的情況重新完成它們;了解一些人類英雄可能是使青少年接受積極的價值觀的另外一種方式;要毀壞學術學科中那些人類顯著的成就顯然比建造它們容易得多。加德納列舉了這些原因以強調這一價值觀要受到重視,這也是為了避免重蹈歷史上毀滅文明的悲劇。
加德納呼吁,我們應該牢記,教育是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沒有任何其他的生物像我們這樣教育后代。在這個有著巨大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牢記教育古老的價值觀,并維持它——不只是用事實、資料和信息,也需要知識、理解和智慧。加德納多次陳述他的主張:過去教育是建立學問、主要學科和對自己國家的文化的教授,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此,不但要維持這三方面的關注,而且還要增加其他兩點,即為跨學科的學習和全球化文明的生活做準備。另外,我們還必須保證責任感和人文精神得以發揚光大。他說:“盡管我們所預測的未來是不完整和模糊的,但我們必須直面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責任,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這是當代教育所要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我們把物理、自然和社會科學最好的成果和人類價值最珍貴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在全球的視野中實施教育,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擁有能夠體現人類最好成果的教育體系。”
三、加德納關于未來教育的闡述對我們的啟示
加德納主張,為了人類的未來社會的教育,倡導一種更科學、更公平的教育,注重的不僅有教育已有的優勢,還有人類自身的價值觀。加德納關于未來教育的闡述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其中以下幾個方面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1.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智力理論,全面認識和評價學生。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自問世以來備受世人關注,他提出的智力結構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啟示,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觀、對學生的認識和對智力的理解。多元智力理論開闊了我們看待教育的視野,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多維地看待人的智力的方法,其廣闊性和開放型對于我們全面地認識和評價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加德納在演講中多次闡述智力的多元性,強調個體智力的差異性——“兩個人具有的這些智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便是孿生子女,他們的這些智能也存在差異”,強調智力結構中的各種智力只有領域不同,而沒有優劣、輕重之分,因此,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和深淺不一。
“多元智能方法”在教育中最大的優勢表現在甄別、遴選、評價學生的特長和個性方面。如果教育工作者真正理解了智能的多元性,一定會盡可能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在教育實踐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重視個體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考慮個體間在這些方面的發展方向及其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以及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注意引導其優勢智力領域的優秀品質向其他智力領域遷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另外,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評價思想也具有很強的先進性,為建立多元、科學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利的理論依據和支持。總的說來,評價目標應該設施多種層次,以準確反映個體在不同方面的發展水平,不能只重視學生的智力測驗和學業成績,而應該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背景下發現個體的長處和潛能,為其個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2.教育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合理選擇教育內容。從加德納的教育理論中可以看出,他對在當前的世界如何選擇教育內容非常關注,他憂慮如何選擇教育內容,既不增加學生課程負擔,又讓學生能夠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發揮創造性。他承認過去的教育有在其相應時代內的實用性,但他主張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也要不斷地發展和更新,以適應人類在當代和未來的需求。例如,加德納指出,當代的社會正逐步走向多元化,教育不能再固守自己國家的文化,而忽視別國的文化。這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多元文化的教授,要關注跨學科的教育也是同樣道理。的確,當今世界性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變化的節奏愈來愈快,新知識、新現象、新問題接踵而來。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于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教育內容的來源被不斷拓寬,人們需要的知識更加多樣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教育不僅考慮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差別,還要接受科技進步、社會環境等帶來的種種挑戰。在未來,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學校將變得更加靈活和變通,教育內容、教學方式更不可能被完全計劃好或明確,但必須在傳遞傳統的知識、思維的同時,滿足未來孩子的生活需求,使孩子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中所應承擔的各種角色。
3.重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培養。加德納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強調重視青少年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性,這和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向是一致的。加德納認為,最基本的價值觀首推責任感和對人類自身的尊重感,這是價值觀中最基本的但絕對不是全部的內容。他強調,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世事無常、市場力量強大、網絡等科技文明扭曲人們時空感的動蕩年代,責任感的培養尤其困難,家長和老師都要做好榜樣,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在某些國家的年輕一代身上,存在一種遠離現實的人生態度,加德納對此深感憂慮。他認為,應該幫助年輕人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人生的意義,激發他們重回并不斷造就一個有追求的時代。用藝術、科學等人類留下的寶貴財富,引導學生學習、尊重、理解這些成就及其蘊含的精神,使他們具備積極的價值觀,并把這些價值觀根植在日常生活中。
不同國家、民族和社會環境下,人們的道德準則千差萬別,不同的人們在歷經重大的社會變化時會在心理、道德和精神方面發生不同的反應,但是,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需要人們能夠在關心自然和人類自身的立場上去探求倫理、公正和善惡。教育不是萬能的,當前的教育更是不斷面臨新的挑戰,但毋庸置疑,教育擔負著使兒童和年輕人迎接未來的責任,我們必須建立能夠體現人類最優秀成果的教育體系,不僅傳承知識,也使優秀品質得以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把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培養置于教學過程中,通過政策指引、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以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孩子們對社會、對人類自身有一個真正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社會觀、科學觀和人生觀。這是未來社會變得真正的自由、民主和公平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美]Howard Gardner.(2001,March 13).AN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Values.Retrived April 25,2012 from http://ednet.kku.ac.th/~paisan/tld/educ-future.html
[2] [美]霍華德·加德納.未來的教育:教育的科學基礎和價值基礎.劉沛,譯.教育研究,2005(2).
[3] [美]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4] [美]Ho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構.霍力巖,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該文獲南陽師范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資助]
(責任編輯 關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