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孟榮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多媒體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逐漸興起、發展起來,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運用,使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生動化與有效化,尤其是其在思想政治課等文科類課程中的運用,使課堂氣氛煥然一新,同時也使教學效果有了極大的提高。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由最初的探索到日臻成熟,它的優勢使廣大師生受益匪淺,但同時,隨著這一技術的長期使用,它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因此,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和預期效果,有效并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而非單一地依靠其完成課程講授,使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中立體化,是完成有效教學的必然探索。
一、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優勢
一直以來,慣有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講。教師的講授及板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全部途徑,學生在課程中所要做到的僅僅是乖乖聽講、接受。但隨著的教學發展要求,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形式已不能滿足教育水平亟待提高的需求,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急需產生與運用。而新興的多媒體技術便在這種需求下,運用于日常的教學行為中。
思想政治課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學科,由于其自身固有的說教式、講述式的特點,使大多數聽課的學生對其的興趣并不高漲,再加上傳統的上課方式,教師講,學生聽,很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的唯一感受是,老師講了很多知識點,但卻說不出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因為隨著上課時間的加長,學生的聽課興趣與興奮情緒在逐漸地降低,故此,造成學習效果不高。因而,怎樣使這一課程的教學更加充實與豐富,怎樣使學生聽課時的興趣得到提高,一直是教師們力求解決的難題。而多媒體技術固有的多變性與圖像效果容易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使觀看者在觀看時一直保有一定的積極性,因此,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似乎為教師們解決了一個燃眉之急,同時也是教學中不得不進行的嘗試與改革。
1.教師授課形式及內容豐富化
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使用,使教師的授課方式告別了只是單純的板書和口授,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此外,對于剛剛接觸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師生來說,這樣一種運用新技術的上課方式完全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的體驗,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一段時期內極大地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因為立體的文字呈現,變動的知識展示可以緩解單純觀看粉筆板書的視覺疲勞,使學生的視覺一直保持在興奮的狀態下,從而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與提高。例如,教師在講授一個重要的政治事件時,可以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學生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此外,若是希望學生有個更深刻的認識,可以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投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這樣的授課方式(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做到的。由此,教師的授課不再是單純的一言堂,而是豐富充實,使學生在同樣的上課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關于知識的信息量。同時,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因為不再是以往的單純的一言堂的形式,教師可以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的授課內容與講課思路,不再單純地受制于書本的內容,更易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使固定的小教科書變成活動的大教科書。由此,單一枯燥的思想政治課變成多樣豐富的課程,避免學生產生過去那種面對思想政治課的消極情緒。
2.學生聽課情緒與興趣積極化
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面對的不再只是黑板粉筆的單一視覺效果,而是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字與圖片,甚至是有聲的影視畫面。這樣的視覺刺激使學生的精神更易集中在屏幕上所呈現的視覺資料,而不易分心于其他事物,這樣便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因為多變的圖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此外,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向學生展示很多與課程相關的重要資料,這使樂于擴大自身知識儲備的學生興趣高漲,因為可以獲得更多新鮮的知識是樂于學習者的共同愛好。這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樣的課程設置下,便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與信息。與傳統的上課方式相比,多媒體授課方式,不但可以充實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的運用初期極大地改變了其傳統單一的授課方法,使教師的授課方式多樣化與生動化,學生的聽課方式豐富化與有趣化,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改善與提高。因此,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課的講授中是成功的與有效的。
二、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它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劣勢。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多媒體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傳統授課方式的轉變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使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傳達知識,讓學生可以圖文并茂的獲得更多的學識。但隨著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廣泛運用,這一教學方法的弊端也日益顯露。
1.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減少
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使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形式從此改變,多媒體成了二者交流的媒介。教師由于要在教學過程中操作多媒體以便給學生呈現授課內容,從而,教師更直接的面對對象是其所操作的多媒體工具,而不能再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學生,這樣,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就會減少。同時,學生面對多媒體工具呈現的豐富多彩的內容,便會將注意力集中于多媒體所展示的內容,而忽視教師的解說,這樣,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就會相應的有所減少,教師唯一面對的對象變成了多媒體,學生唯一關注的對象也是多媒體,教師的講解變成了無關緊要的旁白,課堂氣氛也相應的由動態變成了靜態。長此以往是十分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展開的。
2.教學目的被改變
教學的目的本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通過互動教學相長、增進感情。但多了多媒體這個媒介,教師直接面對的是多媒體,學生直接接觸的也是多媒體,師生偶然互相交流的也只是彼此的聲音,而無眼神的交流。由此一來,教師上課的目的由直接與學生交流變成了操作多媒體,學生由通過與老師的溝通獲得知識變成了觀看多媒體。教師與學生在整個課程中變成了觀眾,只有多媒體在演獨角戲,教學目的由于教學方法的變化而被徹底改變了。學生由最初對于多媒體工具的新鮮感變成了漠視化,因教師的精力過于集中于操作多媒體,而對教師的講解由盡心傾聽變成了敷衍了事。
3.教學重點不突出
教師在授課中運用多媒體的目的固然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煥然一新,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會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時利用多媒體的便利性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與此相關的知識鏈接,這樣學生接觸的知識量便會增加。雖然,這樣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同時,由于知識量過大,會使課程的重點弱化,容易使學生產生主次錯亂的感覺。此外,學生在一堂課的時限內總會有精力集中與不集中的狀態,這樣的大信息量會使學生的精力不能有的放矢的集中于重點內容。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這一點也是會產生的弊端。
因此,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的具體運用中會無法避免的產生一些問題,但在教學中,不能由于它帶來的問題,就放棄使用,只有在運用中對其進行合理的改善與調整,才會使弊端盡量減少,使多媒體盡可能的發揮其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優勢。
三、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改變——立體式多媒體教學方法
所謂立體式多媒體教學方法,即是改變過去只是教師操作中講解——多媒體展示貫穿課程始終——學生單純聽講的形式,而是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主角,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類似于一個活動的黑板,使思想政治課的課堂不再只是單一的多媒體展示課。
1.合理安排課程構成
課程構成具體是指在一個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時間內,教師、學生參與的時間和多媒體展示的時間構成比例要適當。多媒體作為教師講課的一個輔助工具,它應是在教師講課的適當時機出現以輔助教師完成授課內容的更好呈現。例如,教師在講授某個知識點前,應先與學生做面對面的交流,以便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提醒學生要注意一下即將講述的內容,在做好展示預設的前提下,適時的向學生展示所要講述的內容,在多媒體展示結束后,繼續與學生進行學習效果上的溝通,以便獲知學生對剛剛的學習內容的認知效果。如此,形成教師——學生——多媒體的有效結合,而不是老師對著多媒體講述,學生面對多媒體聽課,師生之間無直接交流。
2.優化運用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的目的是使思想政治課不再枯燥,單一,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但并不代表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就可大量的投放過多與知識點相關的內容,過多的內容設置只會使內容顯得過于冗長與龐雜,容易造成學生思想混亂。故此,教師在設置安排多媒體內容時就需根據課本的知識點和學生的受教程度而進行科學的安排,使學生在接受一個新知識點時在思維的橫向與縱向上都有完善的知識系統,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課真正擺脫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單一授課形式。多媒體的操作給學生的感受應是它確實豐富了課程內容,使自身的知識儲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豐富,多媒體是學生學習與獲得知識的助力。多媒體的合理運用應是發揮著擴大化與自動化的板書的作用,學生看到的不再是一味的白色板書,而是不同色彩不同側重點的立體板書,使表述知識點的文字立體化于學生的大腦中,形成深刻的知識認知。
3.“教——學——多媒體”互動
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思想政治課告別從前的教師一言堂形式,課程內容多元化,而不是單一的在黑板上板書條條知識點,但是作為上課主角的學生扮演的仍然是聽眾的角色,因此,若要真正的提高課堂質量與授課效果,學生不應只是單純的安靜聽講與適時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是應積極主動的投入在課堂中,在課上與老師一同分享自己的觀點與對知識的理解,即讓學生在課程的部分時間內參與到講課中來,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是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發揮啟發與引導的作用,并在學生結束自己的講解時,給出合理的分析與評價。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所要講解的課程內容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和課程安排的進度,適當的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己動手操作多媒體與講解自己對于知識的觀點的機會。如此一來,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與講解,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可以發現學生在操作多媒體時的關注點。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增加了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加深了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由思想政治課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參與。學生在自己操作多媒體的過程中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同時也體會了教師講課的感覺,如此可以加深對于老師的理解。作為老師,通過聆聽學生自己對于思想政治課的講解與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對于課程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從而更好地了解與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使上課的效果與質量得到有效的改善。老師通過多媒體教授課程,學生通過多媒體向老師反饋自己的學習心得,“教——學——多媒體”形成了有效的互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多媒體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是必然趨勢,它的運用由最初的部分嘗試變成現在的廣泛使用,因此,在一定時期的運用后,其在教學中的便利與優勢充分體現: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授課方式有聲有色,展示內容縱橫有度,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其優勢也有其弊端。因此,在授課中運用多媒體的形式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師生溝通有限,多媒體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信息量過于龐雜。因此,在實際運用中勢必要求新的對于多媒體的運用方法,而在授課中構建立體式多媒體教學方法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形成“教師——多媒體——學生”互動的動態環境,學生和老師成為運用多媒體的共同操作者,多媒體是老師與學生在課程過程中的有效溝通手段,教師通過展示多媒體進而更好解釋所講的內容,學生通過多媒體闡述自己的學習觀點,教師通過多媒體的輔助使講課效果提升,學生通過多媒體的輔助使自身的學習效果改善,這樣,思想政治課在新的立體式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展開下,告別以往的教師單一操作,學生單一接受的傳統方法,使教學效果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尼葛洛龐蒂.數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 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陳海東.多媒體教育應用的理論和實踐.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 張建文.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5] 佘麗.多媒體教學是政治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懷化學院學報,2003(6).
(責任編輯 任洪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