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中國人民銀行7月19日稱,將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央行稱,將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央行表示,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有利于金融機構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有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據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將繼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逐步擴大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更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市場競爭機制已形成
根據央行公告顯示,此次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的內容包括:一是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三是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
此外,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央行方面表示,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對此,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央行此次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符合市場預期。
“去年央行兩次調整利率浮動空間,經過一年的時間,銀行和客戶在協商議價后,貸款利率下浮水平基本穩定在10%左右,表明競爭性的定價機制已經基本形成,央行認為沒有必要再管理利率浮動的下限。”曹遠征認為。
去年年中,央行30天內兩次調整利率浮動區間的舉動一度被認為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信號。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雙向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將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此后,7月6日,進一步下調貸款利率浮動下限至0.7倍。
事實上,自1996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推行了近二十年。2004年10月29日,央行首度開始實踐“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管理政策,貸款取消封頂,下浮為基準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下不設限。而在2003年之前銀行定價權浮動范圍只限30%以內。
如果說兩次擴大利率浮動區間的舉措吹響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號角,那么此次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則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攻堅階段。
“這個重大的政策變化,充分表明了央行向真正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堅定的一步。”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微博)如是表示。
央行方面則認為,此次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是因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宏觀微觀條件均已具備。“從宏觀層面看,當前我國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價格形勢基本穩定,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有利時機。從微觀主體看,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金融機構財務硬約束進一步強化,自主定價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和居民對市場化定價的金融環境也更為適應。”央行相關負責人稱。
銀行短期不會承壓
長期以來,銀行業高額的經營利潤一直備受爭議,而此番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對于依托傳統利差模式盈利的國內商業銀行將帶來何種影響,金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則各有見解。
一方面,多數金融專家表示,全面取消貸款利率管制,不會對銀行構成較大壓力;另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開放貸款利率限制可能在短期內造成市場利率上升。
“目前來看,貸款需求在某些行業還比較旺盛,盡管在經濟前景并不明朗的情況下,一些行業的信貸需求比較低迷,但整體而言,信貸需求仍比較平穩,”連平表不。
他指出,從一季度來看,盡管整個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是小幅度走低,但從基準利率上浮的情況來看,還是超過了百分之五十,下浮的幅度不超過百分之二十,表明信貸需求相對比較旺盛。
中信銀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孫建林也證實,目前市場的信貸需求還是比較旺盛,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銀行貸款利率往上走的概率會比較大。
連平認為,由于大型國企對銀行存在一定議價能力,因而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對銀行會有一些影響,但壓力不會太大,因為銀行對于中小企業仍然存在較強的議價能力。
“從短期來看,當前采取的上述利率改革措施總體對商業銀行體系的影響較為輕微,因為即使在原有的下浮30%的貸款浮動區間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下浮幅度也基本在10%以內,且下浮比例也僅為10%左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稱。
他指出,中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會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從目前的同質化商業模式轉向差異化定位,大型銀行需要更多關注綜合發揮多種金融工具為大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而中小銀行則需要轉向更為清晰的、有相對定價能力的小微企業。
除此之外,曹遠征強調,按照以往的經驗,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后,貸款利率可能會往下走,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將會降低。然而,孫建林則認為,貸款利率無下限的情況下,定價更多將依賴于資金市場供求情況,“這就要求銀行對于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有更加靈敏的洞察”。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央行此時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并非最佳時機。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微博)表示,開放貸款利率限制可能在短期內造成市場利率上升,銀行為搶占更多份額,還可能在存款利率開放之前就提前開打攬儲大戰。銀行利差將迅速收窄,強弱分化也將加劇。
“0.7倍的利率下限取消以后,就要看大行之間會不會惡性競爭,掀起利率之戰,例如針對一個優質客戶,利用壓低價格,競相競價。”孫建林表示,對于中小銀行而言,如果大行把利率壓得很低的話,好的項目就比較難以進入,因為中小銀行資金成本比較高,可能最終轉向中小企業客戶。
存款利率市場化要求更高
在此次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最為關鍵的存款利率并未涉及,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考慮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更為深遠,所要求的條件也相對更高。
從國際上的成功經驗看,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風險最大的階段,需要根據各項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2003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時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市場退出機制等配套機制也正在逐步建立過程中。”上述負責人稱。
連平認為,存款利率的放開,央行會更加謹慎,這些年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速一直在下降,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依賴于存貸款利差,如果存款成本大幅上升,銀行利差就會收窄。
“在流動性偏緊和一些特殊考核時點,銀行為了達到貸存比要求,會不惜重金拉存款,一旦全面放開存款利率,這種情況就會加劇,存款市場利率也會更加波動,商業銀行為了更好地盈利,就會提高貸款利率,這樣就會傷害實體經濟。”連平指出,存款利率短期不會像貸款利率全面放開,但會穩步推進。
曹遠征也表示,存款利率全面放開有先決條件:“存款利率放開,就意味著銀行有經營不善和倒閉的風險,一定要依賴對小儲戶的保護,這種保護就是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起來以后,存款利率自然就可以放開。”
對于存款利率推進的步驟,多位專家均表示,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先行。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此前曾撰文表示,考慮到大多數成功國家均是逐步、漸進式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中國存款利率的放開宜按照“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思路漸進式推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稱,“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思路主要是為了防范風險,長期存款、大額存款相對來講,穩定程度比較高。他認為,2015年之前,存款利率完全放開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