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靜
摘 要:小學生作文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低年級的遣詞造句、看圖說話到高年級的讀段、寫段甚至寫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很多學生,寫出的語段或作文比較干澀,欠缺修飾語,不會用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大事小事就像記流水賬一樣。雖然每一個年紀對寫作的要求不同,但是針對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學生,無論是詞匯的積累還是書寫的習慣,應該有統一的要求。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初步摸索出一條初級寫作的道路。
關鍵詞:作文;積累;詞語;技巧
一、積累應該從低年級做起
好的文章除了文通字順外,必定有好的詞語,只靠我們平常的口語寫入作文肯定不會有好的表達效果,而想要達到詞匯的豐富必須從低年級做起。詞匯的積累不光靠課外書,很多課內的文章同樣可以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例如,二年級的第二課《黃山奇石》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有這樣一句話“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讀到這里,我把“秀麗”這個詞整理到詞語卡片上,釋意為清秀美麗,再標注明白這個詞可以形容人的容貌,也可以形容風景。我把這樣的詞語卡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模仿著抄寫下來,并且要求造兩個句子,一個是以風景為描寫對象,一個是以人物為描寫對象,這樣詞語卡片就做完了。因為是低年級的學生做詞匯的積累,所以只是做了一個示范,教會他們以后該怎么做。但是只做一次詞語卡片的積累是不會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的,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所以在教授低年級或者沒有積累詞匯習慣的學生時,每一次都要提醒他們應該積累哪些詞語,并且經常檢查學生詞語卡片的積累情況,做出建設性的指導。在運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積累完詞語前,我有意識地給學生寫了這樣一句話:今天我積累了這些詞語,我想我以后會用到他們。這樣就把積累的目的和意義很明確地告訴了他們。很多農村小學的教師把農村小學學生語言干澀問題歸結于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量小,其實做好了課內詞匯的積累同樣可以把文章的語言潤色好。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雅魯藏布大峽谷》在描寫古老的森林的時候用了郁郁蒼蒼這個詞語,在描寫小股流水時用了涓涓細流這個詞語,在描寫奔騰不止的江水時用了滔滔江水這個詞語,還有很多描寫不同形態的詞語都非常形象。如果把這些詞語積累運用好了,相信我們學生的語言也會無比豐富。
二、用日記來運用這些詞語
我們積累好了這些詞語,就如同有了一個巨大的寶庫。可是如何從這些寶庫拿出寶物來用呢?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以下教學方法。
通過日記來訓練學生詞匯的使用和語言的訓練。低年級的學生寫日記的時候,要求字數不多,三五句即可,但是要盡量地用積累的詞語,哪怕用一個都可以,并且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高年級的學生不但日記字數多,而且要求用的詞語也多了,也是同樣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教師在看學生日記的時候,就要看一下他的詞用得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流暢。這些工作都要面批,每一星期都要給全班學生面批一次,做好記錄,然后選取典型在課堂上重點表揚,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三、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閱讀是為寫作服務的,除了詞匯的積累外,還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通過閱讀,他們可以感受到古往今來的人物故事,看到古今中外的人情風俗。他們會驚訝地看到世界之大,感受到時代的變化。掌握紛至沓來的事件,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極大地充實了作文的材料,使學生在行文的時候能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四、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
寫作是有技巧的,甚至可以說寫作是有一定要求的。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低年級的學生在做看圖說話這種題的時候,你也應該告訴他們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各要素寫明白。高年級的學生寫作技巧可能比較復雜一些,我們可以以課本為例來講述。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一課《山中訪友》通篇以擬人的方式寫了作者與大自然的親密關系。文章寫了很多自然景物,用語修辭都非常精到,值得學習。但是在布局謀篇等方面重點寫了老橋和山林,其他的都是略寫,這樣就做到了詳略得當,使文章看起來很緊湊,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不妨以此為重點說一說詳略得當的行文技巧。
還有,仿寫是初寫作文的人必不可少的一個途徑。在每次寫作文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秀作文,讓學生進行仿寫。仿寫時做好要求,可以仿文章結構,仿文章的布局構思,但絕不可一字一句地仿寫。有時,可以僅描寫一個場面。還有,《我們的民族小學》有一個安靜場面的描寫,我讓學生整理下來以后,在語段的后面寫下這樣一句話:這是描寫安靜場面的段落,我以后也要這樣寫。這樣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他們有明確的方式可以仿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寫作探索這條道路上,我們永遠要低下身子做小學生,努力地去尋找發現。
參考文獻:
鄭云梅.淺談小學生寫好作文的方法.學周刊,2013(15).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