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衛華

支付寶沒有告訴用戶支付寶余額轉入余額寶指令的雙重意義,沒有大聲地告訴用戶支付寶賬戶是存款賬戶、余額寶賬戶是基金銷售賬戶的原則區別。相關基金公司則有意無意地隱在支付寶身后,讓余額寶賬戶看起來與支付寶賬戶差不多。由此,支付寶終于在分流余額的同時,用客戶資源為相關基金創造了市場價值
支付寶聯姻某基金公司,于年中推出了余額寶業務。據稱,余額寶業務是支付寶打造的余額增值服務,用戶不僅能夠得到較高的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像使用支付寶余額一樣方便。市場也迅速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據支付寶發布的數據,截至6月30日24時,上線僅18天,余額寶客戶數突破250萬,累計申購投資額超66億元。相關基金也因此成為國內用戶人數最多的貨幣基金。但同時,業內對余額寶業務是否違規的爭議也隨之而來。
模糊的身份
由于支付寶和相關基金公司均沒有公布余額寶業務的后臺操作流程,余額寶業務是否違規最終有待證監會判斷。但根據支付寶公布的余額寶服務協議,支付寶僅向投資者提供資金支付渠道,支付寶并非理財產品購買協議的參與方。對照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和證監會制定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余額寶業務后臺操作流程在滿足以下原則的基礎上,是有可能做到不違規的:
支付寶用戶購買基金的意愿產生于支付寶余額轉入余額寶之前,轉入過程即是支付寶用戶申購貨幣基金的過程;余額寶由基金管理,后臺賬戶即是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支付寶余額轉入余額寶后,支付寶不參與余額寶業務,申購、贖回均由相關基金完成;用戶用余額寶轉入、消費或轉出的指令具有雙重意義,以消費或轉出為例,首先是發出基金贖回指令,相關基金按規將客戶資金轉回支付寶賬戶,客戶再向支付寶發出第三方支付的指令,支付寶將基金贖回后的客戶資金向第三方支付。
這樣,余額寶業務是相關基金的業務,不是支付寶的業務。支付寶從事的仍然是第三方支付業務。余額寶業務目前只支持一只基金,支付寶是可以不違規的。
但支付寶在宣傳余額寶業務時表示,首期支持相關基金公司的貨基產品。由此似乎可以推斷,余額寶還有支持該基金公司其他產品、甚至支持其他基金公司產品的規劃。
如果余額寶業務擴展到相關基金公司兩只以上的產品,用戶在將支付寶余額轉入余額寶之前,必須要明確申購的是哪只基金產品,再用支付寶賬戶支付。這與基金公司開通的支付寶賬戶網上直銷業務沒有區別,支付寶又回歸到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角色。
但是,如果余額寶將業務擴展到其他基金公司的產品,則更會碰到誰來管理余額寶業務的沖突。如果由支付寶管理,則其必須有基金業務銷售資格,與現在僅具有第三方支付資格的支付寶完全是兩回事了。身份模糊的余額寶業務似乎很難走得更遠。
創新,別拿用戶當傻子
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受央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等規定所限,業務上很難予以突破。并且,隨著淘寶、天貓的成功,支付寶的用戶及余額資金量都在急劇增加。如果嚴格執行央行“支付機構的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金額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規定,急劇增加的支付寶余額越來越會成為支付寶的負擔。
被動增加實繳貨幣資本,會增加運作成本。限制支付寶余額則會削弱淘寶、天貓的交易活力。余下可行的就是分流支付寶余額,余額寶業務正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通道。從這一點講,余額寶業務可謂成功的商業創新案例。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支付寶之前就可以投資基金。有所不同的是,用支付寶賬戶投資需支付申購費;用余額寶則無需支付申購費但只能一只基金。盡管相比支付寶投資基金,最終是余額寶業務火了,兩者如此大的市場區別更多可能源于支付寶用戶對其行為和身份的不同認識。
支付寶用戶將用支付寶賬戶購買基金的行為認識為購買基金的投資行為,而很有可能將余額寶賬戶認識為支付寶為用戶解決支付寶余額無法增值而設立的增值賬戶,忽視了余額寶賬戶與支付寶賬戶的本質區別,從而減輕甚至消除了投資基金的顧慮和猶豫。事實上,可能正是為了突出余額寶業務分流支付寶余額的這一核心訴求,支付寶在宣傳時有意無意地模糊了余額寶業務的實際管理方,強調的是余額寶業務除了與支付寶一樣外還可以增值,借以引導支付寶用戶將余額轉出。支付寶沒有告訴用戶支付寶余額轉入余額寶指令的雙重意義,沒有大聲地告訴用戶支付寶賬戶是存款賬戶、余額寶賬戶是基金銷售賬戶的原則區別。相關基金公司則有意無意地隱在支付寶身后,讓余額寶賬戶看起來與支付寶賬戶差不多;作為基金銷售機構并沒有足夠警示投資者“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由此,支付寶終于在分流余額的同時,用客戶資源為相關基金創造了市場價值。
用戶不可能總是處于被風險蒙蔽、忽視風險的狀態中。由此看,余額寶業務距離網絡金融究竟有多遠?還真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