荘瑞豪

未來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對有高分析能力的企業而言,未來是可以預見的
企業通過練內功,度過最艱難的12個月之后,比較好的企業可以抓準洗牌過程中帶來的一些機會和機遇。如何去抓準呢?強化企業的核心,可能是產品,也可能是渠道,抑或是客戶、品牌。
每個企業都有不一樣的優勢:有些產品比別人的好;有些渠道分布更優;有些擁有忠誠的客戶群;有些對市場反應的速度會比別人快;還有些好的品牌,信譽就會更高一些,等等。企業的優勢也許有很多,但重要的是要迅速找出自身的核心優勢,同時強化它。強化的辦法,有些是打廣告增強市場認同,有些是提升團隊能力,有些是趁機提煉下一個更好的產品,有些是開始尋找或是合作的并購的機會,還有些甚至是利用機會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此間企業一個理性的選擇是趁機剝離非核心資產。有時候非核心資產盡管也賺錢,但這部分資產跟強化企業的核心優勢并沒有關系,賣掉的錢可以轉而用于強化企業的核心優勢資源。當企業知道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里時,做出剝離的決策就沒有那么痛苦了。跟精簡非主業相關,企業還可以強化自身的組織架構,當然,組織架構在某些央企里要想真正得到轉變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需要持續地去做這個事情。
再大的危機也會過去,總有復蘇的時期到來,問題是復蘇來的時候是否做好了準備?如何做到上述的這一切?這就需要做情景分析。
在危機時期,未來是非常不具有確定性的,不能以簡單直線的方式去判斷未來,而要看其所處的行業,對未來的情景進行分析。誰能夠對未來的判斷和把握更有準備,誰就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優勢。國內企業對情景分析恰恰是絲毫沒有經驗的,苛刻一點說,國內企業處理危機的經驗和能力幾乎為零。比如,國內企業走出去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很大一點就是缺乏走出去的經驗,要么看到便宜的就買,卻對當地法律在用工制度上的規定沒有了解。
國內很多企業都是隨機、而不是主動地處理一個可能不同的情景。此外,情景分析的一個特點就是企業低估了它的復雜性,簡單選幾個情景就做情景分析了,這樣對企業的使用價值是比較低的。真正好的情景分析是:先把大的趨勢找出來。例如,大的趨勢如何影響一個經濟體,如何影響一個行業,如何影響到一個具體的企業。好的情景分析還得最終落在企業的身上,做出來的情景分析必須真實性很高,而不是一個虛擬的情景,是針對企業本身分析出來會發生的事情——針對模擬出來的幾個情景審慎分析,如果情景A發生,企業會做出怎樣的舉措應對?情景B發生應當做怎樣的應對舉措。當情景真正發生的時候,企業就不會措手不及,因為已經通過情景分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應對的時效性、應對的能力、應對的有效性都會大大提高。不同的情景分析帶出來的機會也是不一樣的,不同機會所帶出來的需要做的工作就不一樣,甚至是要開始做并購的戰略準備,比如要成立一個并購的團隊。
至于企業是否能夠通過情景分析,看清危機后的復蘇可能帶來的機會,這需要董事會推著管理層去做,然后由管理層向董事會匯報。在危機時期,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很高,董事會進行情景分析時還可以主動尋求外腦的幫助,聘請一個專業團隊來幫企業做這個事情。
未來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對有高分析能力的企業而言,未來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