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績
名師工作室是當今教育發展的新興產物,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力量。近年來,名師培養工作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作為一項提高當地教育質量的頭等大事來抓。
當前基層小學規模偏小,班級數少,配備的教師數無法滿足學科設置的需要,教師年齡又偏大,且每位教師一周任課時數高達20多節。若經常安排基層教師外出聽課培訓,既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開展,學校的經費也無法滿足外出聽課培訓的需要。因此,學校教研氛圍不濃,校本研究難以在本校內有效開展。為帶動基層小學的教研,提高基層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廈門市翔安區馬巷中心小學充分發揮該校名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于2007年9月正式成立了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匯聚了馬巷中心小學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區級“十佳教師”8人,區級學科帶頭人10人,及部分市級骨干教師。五年來,名師工作室面向轄區23所農村學校,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活動,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一、課題研討——促進專業再發展
俗話說:“你要給別人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2008年4月,馬巷中心小學啟動新的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的深化研究》。學校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同時也是課題組成員。五年來,學校多次組織名師工作室成員觀摩全國各類閱讀教學觀摩比賽及教學研討。同時,還經常與名校名師互動,實現共同發展。2008年3月以來,馬巷中心小學先后與廈門康樂二小、廈門梧村小學結成對子。上學期,邱淑瑜老師到廈門梧村小學上了一堂《圓的認識》,得到了廈門梧村小學數學教研組的高度贊揚。
名師工作室成員在教育教學之余,勤閱讀,勤寫博文。建博至今,已發表400多篇博文,內容涵蓋了課題研究的所有環節,包括“課題動態”“活動短波”“課堂回放”“教研散記”“閱讀心得”等。
經過短短兩年的課題研究,2010年6月3日,全省課題實驗階段性研討會在馬巷中心小學隆重舉行,研討會舉辦得相當成功。上午,課題組教師代表洪冬梅等4位教師上了4節課。余文森教授在點評時,充分肯定了4位教師的課,稱她們的課“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目標明確”。下午的大會上,福建教育出版社黃旭社長盛贊課題研究是真正“回歸到教育原點”。
2012~2013學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的第一年。名師工作室與時俱進,確立以“立足新課程標準,落實課堂教學”為研究主題,采取“設計——實踐——再設計——再實踐”多輪磨課的研究步驟。上學期已進行了三個階段,向轄區的教師奉獻了4節有較高科研價值的課。上完課,該學段組長做教學設計說明和評點。
名師工作室成員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不但提升了專業理論水平,更大大提高了科研能力。
二、開課講座——促進教學理念更新
從2007年10月10日起,這批業務精湛的名師工作室成員就按照年度計劃,行走在農村基層校,為基層一線教師送上了150多節較高水平的觀摩課。這150多節觀摩課涉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尤其是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品生(社)、地方、綜合實踐等農村基層校比較薄弱的授課課程,也是由名師們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帶著“三個一”進教室完成授課任務的。名師們通過過硬的教學藝術,駕馭課堂,吸引學生,受到基層教師的一致認可。50場專業而精彩的講座更是讓與會教師受益匪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基層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參與培訓的教師達3000多人次。
三、視導 幫扶——手把手帶教一線教師
一個教師在臺上講,底下一堆教師在聽,這是常見的公開課模式。不過,從2010年9月開始,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給公開課教學活動“瘦身”,講課的教師是一個人,底下聽課的教師也是一個人,通過一對一聽課、評課、業務檢查、問卷調查等,聽課的名師手把手地在“實戰戰場”上帶教一線教師,使聽評課雙方在教學業務方面均獲得較大的提升。
幾年來,3個視導小組共下校10多次,視導學校23所,聽課207節,其中語文課110節、數學課72節、英語課25節,相應地檢查了110位語文教師、72位數學教師、25位英語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同時抽調44個班級的部分學生完成問卷調查,并將問卷調查情況及時反饋給該班科任老師,使基層教師在教材解讀和教學方式上得到及時更新。
四、結對 互動——精心培養農村青年教師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名師發揮自身優勢,培養農村青年教師,帶動了一批基層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每位名師工作室成員都帶著一兩個徒弟,著重從閱讀、寫作和教學實踐如備課、聽課、評課等方面進行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帶教,如今,許多徒弟都成了學校教學骨干,并多次在區級乃至市級學科競賽中獲得佳績。
五、網“羅”天下——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為了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作用,馬巷中心小學開通了“名師工作室”網站。網站分為“發布現場”“活動專題”“走在路上”(包含“眷念童心”“品讀時光”“匠心獨具”“靈動課堂”)“研究與思考”“資源共享”“師友互動”等專欄,名師工作室成員及時上傳了相關文章。這些文章為該學區教師提供了交流經驗、同步探索的平臺。上學期,名師工作室推出《校園教研天地》簡報,簡報內容為該階段名師工作室的主題研究情況,輻射示范活動,教師優秀案例、隨筆、反思,及區、市、省、全國各級的課改動態信息,給教師提供最前沿的教科研資源,幫助教師隨時把握課改方向。
五年來,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受到各級領導的一致認可。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領導在一次區級調研中更是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將活動報道《名師工程?搖揚帆起航》一文發表在廈門教博網上,還將《馬巷中心小學扎實開展務實有效的“名師工作室”活動》一文推薦發表在《廈門教育》上。2010年8月,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被翔安區委授予“黨員先鋒示范崗”稱號。2010年12月16日,《海峽導報》以《馬巷中心小學名師教學“視導”傳幫帶》為題,報道了該校名師工作室活動概況。
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公開課屢獲佳績。戴燕燕等教師執教的《圓圓的沙粒》和《走進大森林》獲教育部國家新課程標準優秀課例,并制成光盤在全國發行;陳淑娟等多位教師參加廈門市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均取得了市級一等獎的佳績;陳小紅老師執教識字指導課《識字6》獲省小學語文視頻課例一等獎、教育部新課程教學案例評比優秀獎;朱淑靜、戴燕燕等教師獲廈門市作文講評課二等獎。
五年來,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匯編出版了《課改中尋路》、《課題研究成果匯編》(兩冊)、《學生自學導學提綱》(上下冊)及《數學有效練習作業設計》(上下冊)等7本成果專輯。另外,有10多位成員的文章發表在CN刊物上,20多篇文章被收錄省課題匯編本等,并制作15張實驗課光盤。
教科研的路永無止境,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傳、幫、帶”的作用也將一直繼續。馬巷中心小學名師工作室將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專家的引領下,走得更好更遠。
(作者單位:廈門市翔安區馬巷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