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琦 劉亞男 王美力
摘 要:通過對河北省9個國有林場試點改革的調查分析,發現河北省國有林場管理人員的改革意愿強烈,國有林場現在面臨著缺乏財政資金支持、公益生態補償低、產權主體不明、林場權益受損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建議,為進一步全面開展國有林場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北省;國有林場;試點改革
中圖分類號 F30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8-94-03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指出,要深化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苗圃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2011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國家林業局復函,批準河北等7省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通過這次改革,要達到從根本上理順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增強林場活力,提高森林質量和職工收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改善林區民生,確保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1 河北省國有林場基本情況
河北省現有國有林場141個,分布在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衡水、邢臺、邯鄲等10個市、區,58個縣(市、區),其中省屬林場18個,市屬林場22個,縣屬林場101個;實行財政性資金零補助事業單位56個,財政性資金定額或定項補助的事業單位85個;國有林場總經營面積55.53萬hm2,林木總蓄積量2 628萬m3。國有林場總人口51 084人,職工總數12 521人,其中在職職工8 583人。目前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711人,占職工總數的5.7%;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1 913人,占職工總數的15.3%;國有林場總債務5.3億元,其中拖欠社會保險0.67億元、醫療保險0.58億元。全省141個國有林場中海油等32個場部不通硬化公路,營林區和護林點無路、無水、無電、無通訊信號情況普遍存在,林場經營與經濟情況危困。
2 國有林場改革情況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省政府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的要求,河北省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2011年10月,國家林業局批復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國營林場總場機關及所屬11個林場、隆化縣林管局機關及所屬的10個林場開展全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為此,河北省林業局成立了國有林場改革協調小組,制定了《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和《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張家口市政府先后籌集3 500萬資金支持林場改革。截至2012年,已完成17個縣屬林場的先行改革工作,并將改革的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性差額事業單位。
在場圃總站領導的支持下,有序開展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10至2012年,國家安排河北省國有林場9 562戶危舊房改造任務,截至2011年12月20日,已開工建設8 788戶,占國家年度下達任務的126%,有16個林場、736戶職工搬進新居,中央預算和省級配套1億資金及林場自籌3.2億資金全部落實到位,實現了“一個確保,兩個力爭”,即確保中央下達任務提前完成,力爭超額完成、力爭全國領先的目標。在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上,2011年國家和省下達了國有林場飲水安全工程投資計劃,共涉及150個國有林場(含分場)4.22萬人;下達國有林場公路建設100km,投資2 252萬元、涉及18個林場;下達第一批電網改造計劃2 100萬元。
3 調查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河北省國有林場的改革情況,本項目小組成員以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進行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的隆化縣和豐寧縣進行了調查,選取部分林場,每個林場發放問卷2份,共收回問卷15份,其中有效問卷13份,問卷有效率為86.7%。調查涉及國營鄧柵子林場、隆化縣國營林場管理局、富貴山國有林場、豐寧滿族自治縣國營林場、隆化縣舊屯林場、隆化縣徐入屋林場、隆化縣茅荊壩林場、隆化縣蘇木營林場、隆化縣十八里汰林場等國有林場。調查的內容包括國有林場的建立時間、經營面積、林場性質、經營收入及來源、凈利潤、職工基本情況、職工收入及社會保障情況、林場管理狀況、存在問題、被調查者對林場管理的態度、林場改革措施及效果以及被調查者對改革的態度和建議等等。
3.1 改革情況及效果 被調查的13個林場在最近3a內實施改革的有6個林場,占被調查林場數量的46%,說明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涉及的范圍和林場數量還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見圖1)。
3.2 改革意愿及需求 從收回的問卷看,被調查的13個林場均認為國有林場現有的管理方式需要改革,說明目前河北省國有林場的管理方式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職工對國有林場提供的待遇比較不滿,所以改革的呼聲比較大。具體來看,林場管理人員希望在森林資源培育、管理和采伐利用等方面進行改革,此外,對于管理人員、資金、上下級的管理方式以及各部門之間的權責利關系及分工等方面國有林場也應當進行相應改革(見圖3)。
3.3 改革建議調查 在調查中發現,河北省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這也是國有林場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針對此問題,大多數國有林場的管理者認為應該采用事業單位的崗位考核制進行林場管理,以提高林場的管理效率。此外,還有1位國有林場的管理者認為應該明確權責利,按照權責利大小設定考核方式,1位管理者認為應采用企業化的績效考核方式對林場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從而提高林場的管理效率(見圖4)。
在管理方式上,12名被調查者認為國有林場應該由省級政府管理,1名被調查者認為國有林場應由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共同管理。目前河北省大多數的國有林場是由縣級政府管理,這一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約了國有林場的發展,因此在改革時應調整相關政策,改變國有林場的管理方式(見圖5)。
國有林場的管理目標包括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增長、森林生態系統的完備、持續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林產品、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等,為了實現這些管理目標,國有林場應在日常的經營管理方面進行改革。經調查,有5名被調查者認為建立嚴格的獎懲考核制度可以實現管理目標,4名被調查者認為可以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實現國有林場的管理目標,還有4名被調查者認為林場可以通過清晰明確的上下級以及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來實現國有林場的管理目標。
4 國有林場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缺乏財政資金的支持 1985年河北省部分國有林場下放市縣管理后,多數林場變為實行企業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無力為林場建設投入,國有林場得不到相應的財政差額補貼和管理費用,享受不到國家支持的道路建設、電網改造、網絡通訊、人畜飲水等優惠政策。
4.2 生態效益補償標準低 在國家林業建設由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戰略新形勢下,國家出臺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對國有林場管理的生態公益林給予了一些政策性資金補助,但由于公益林補償標準過低,每667m2每年只有5元,公益林采伐上受到嚴格控制,使一些公益林面積較大的林場處于基礎建設無資金、造林經營無經費、職工工資無來源的“三無”狀態和生產難、生活難、還債更難的“三難”處境。
4.3 產權主體不明,林場權益受損 一些地方政府未經批準隨意改變國有林場隸屬關系,隨意征占、劃撥國有林場林地,使國有森林資源遭受損失。一些林場周邊的農民以種種借口蠶食、侵占林場土地、蓄意制造林權爭議。一些部門和經營單位無償利用國有林場旅游資源組織開展旅游。國有林場資源產權管理混亂的現狀造成了國有林場不穩定,影響了國有林場的正常經營和改革發展。
5 相關建議
針對河北省國有林場的現狀與被調查對象的相關意見,對國有林場改革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對林場的資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同時化解林場歷史債務。對國有林場因營造生態公益林所欠金融部門的債務,建議比照國家林業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 《關于做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區森工企業經營幾個債務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林計發[(2003)65號])等文件規定,實行豁免或掛賬處理的優惠政策。
(2)公益性林場要加強森林資源培育、管護及資源的采伐利用,提高公益性補償標準,由現在的每年每667m25元改為每667m2每年20元。
(3)將國有林場統一歸省級政府管理,建立明確的上下級關系。將林場的性質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林場職工全部納入事業編制,工資及經費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方式上應用事業單位的崗位考核制度,同時提高管理人員的級別,加強林業人員專業技術培訓,增強林業的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金蘭.河北省國有林場特征、問題與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2009:5.
[2]杜書翰,管長嶺.關于加快貧困國有林場脫貧步伐的建議[J]林業經濟,2010(1):42-45.
[3]李立新,黃春明,陳廣.論我國國有林管理體制改革[J].吉林林業科技,2002,31(5):26-30.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