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多林
摘要:通過對應用青少年研究,揭示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心理彈性的關系。青少年心理彈性在生源地、年級存在著差異;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顯著相關。
關鍵詞: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彈性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彈性(resilience)又稱“復原力”(臺灣,蕭文),或者“抗逆力”,或者“壓彈”(岳曉東),或者“韌性”(于肖楠、張建新),是指面對喪失、困難或逆境時的有效應對和適應。[1]彈性說明個體不僅僅能夠頑強持久地應對高強度的逆境,在逆境或重大威脅消失后能夠恢復到之前的健康心理,甚至在應激后獲得成長和進步。從心理彈性的內涵來看,心理彈性被激發的前提條件是出現使個體身心受到損傷的逆境或壓力事件。生活事件作為壓力事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衡量個體心理彈性大小的指標之一。Rak 和Paterson(1996)主張從逆境入手來深入研究操縱心理彈性的一些因素。Rutter(1985)和 Pellegrini(1990)指出成功度過逆境的個體要優于只對逆境敏感的個體。[2]由此可見,壓力事件或者說生活事件是心理彈性產生的必要條件,二者密切相關。此外,Friborg 等(2006)的研究發現,雖然心理彈性與壓力密切相關,壓力是心理彈性產生并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但高心理彈性的個體知覺到更少的痛苦和壓力。這說明壓力能激發個體的心理彈性,反過來心理彈性又能緩解壓力對個體的影響。
近年來有關心理彈性的研究逐漸豐富,國內有些學者開始進行心理彈性量表的編制以及對國外學者編制的量表的修改,但國內有研究主要以綜述為主,心理彈性的實證研究在迅速發展,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心理彈性的特點,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心理彈性的關系,為學校健康教育的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長沙市某中學抽取380名學生,男生和女生各占一半。分別來自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二) 研究工具
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該量表為劉賢臣所編的自評問卷,由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分量表組成,包括 27個項目。對每個事件的回答方式是先確定該事件發生與否,若未發生過僅在未發生欄內劃“√”,若發生過則根據事件發生時的心理感受分5極評定,即:無影響(1)、輕度(2)、中度(3)、重度(4)、極重度(5)。6個分量表可解釋總量表44%的變異,各事件評分與總分間的相關系數從0.24 到 0.57,平均為 0.45,ASLEC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分半信度系數為0.88,重測信度為0.69。
2.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該量表是胡月琴、甘怡群等2008年編制的。該量表共有2個維度,5個因子,27個項目。其中個人力維度包括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三個因子;支持力維度包括家庭支持和人際協助兩個因子。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與RS的相關為0.53。該表采用5點計分, 對其中反向計分的項目進行處理后,從“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說不清”、“比較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1—5分,得分越高,說明在該項目上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三)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的國內外相關資料,特別是了解本領域相關研究的動態和觀點。
問卷調查法:采用團體實測,一共發出380份問卷,收回問卷380份,回收率100%;剔除無效問卷30份,得到有效問卷350份,問卷有效率為92.10%,其中男生為181人,女生為169人。
數理統計法:本研究用 SPSS 18.0系統對調查數據進行平均數比較以及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的相關分析。
三、結果
(一)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總體狀況
青少年生活事件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受懲罰、健康適應、喪失、其他,說明青少年階段面臨的主要生活事件是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以及受懲罰。
(二)青少年心理彈性的總體狀況
心理彈性采用理論中數3來劃分彈性水平的高低,青少年心理彈性均值為3.295,高于理論均值,青少年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少年心理彈性較好。將心理彈性各維度按平均分排序,從高到低依次為:家庭支持,情緒控制,人際協助,目標專注,積極認知。
(三)青少年心理彈性的不同維度之間比較
為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彈性狀況,本研究從生源地維度對其心理彈性進行t檢驗,從年級維度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表2所示。
表1 不同生源地之間心理彈性的均值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1.不同生源地之間的均值比較。由表1知不同生源地的青少年在心理彈性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城鎮好于農村,在心理彈性的分維度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上也存在顯著地生源地差異。
2.不同年級之間的均值比較。由表2知,在目標專注方面,年級不同的青少年得分存在顯著差異,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進一步分析發現,七年級分別顯著好于八年級和九年級,八年級顯著好于九年級。
表2 不同年級之間心理彈性的均值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四)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的關系
表3 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之間的相關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由表3知,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顯著負相關。生活事件分維度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健康適應、其他與心理彈性及其5個分維度顯著負相關。生活事件的分維度喪失與心理彈性及其分維度目標專注、情緒控制顯著負相關,喪失與心理彈性的分維度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沒有統計意義上的相關。
四、討論
(一)青少年心理彈性在性別上、生源地、年級上存在著差異
根據表1、表2可知,青少年心理彈性,在性別上差異不顯著,男女生心理彈性狀況總體上沒有明顯差別;生源地方面,城鎮青少年要好于農村青少年,原因是城鎮青少年可獲得的各種資源比農村要好,在面臨逆境時能調動更多的內外資源來應對,所以發展狀況比較好。
(二)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存在著相關關系
生活事件能顯著預測心理彈性,在青少年心理彈性的發展中,伴隨著各種生活事件,在面臨各種壓力,諸如學習、人際關系、健康問題方面的壓力時,心理彈性的差異導致青少年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發展良好,有的出現心理問題。
五、結論
(一)、青少年在成敗歸因特點和心理健康水平在生源地、年級上存在著差異。
(二)、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存在著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于肖楠,張建新.韌性(resilience)——在壓力下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 2005(13).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40(8):902-912.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