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現代人素質的需要,它要求將教師“外部”指導轉化為學生“內部”的能動活動,將學生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中職語文教師改變觀念,變教學為導學;解放學生,還給學生主動權;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讓學生有求知愿望,那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就能勃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語文;自主學習;激發興趣;主動權
中職語文教學新大綱更加重視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功能,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功能。《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它要求將教師“外部”指導轉化為學生“內部”的能動活動,即將學生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通俗的講即將對學生灌溉式教學轉化為學生主動的索取式教學,這將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一、改變觀念,變教學為導學
要突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就必須確定“學生是學習主人”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作一個專門的獨立任務來完成,當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來對待。那么,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例如教案必須打破傳統的死板依照教材來備課,而是結合學生實際,結合學生專業特征,有選擇性的選出課文備課。如筆者在08年教授語文課時,教案是依據湖北省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湖北省教育廳組編的湖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材編寫,教案教學在針對對象是08級營銷2班一個班52個同學時,教案必須作出調整。例如:歷史民族這一單元,選出《<孟子>選文》這一課,筆者教學的對象是營銷班,筆者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悠久燦爛的古文化,感受儒教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有義務讓學生領悟并掌握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交談技巧,進一步提高自身營銷本專業技能等等。以此為激發點,筆者引導學生課后自學《鄒忌諷齊王納諫》,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講授應用文《單據》時,單據包括借條、收條、領條、欠條。如果按照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分別講授這些單據的文體基礎知識,例文導讀和寫作方法,學生或許在前面的時候還比較感興趣,但后來就疲倦了。采取情景教學法引導其學習,首先可以打破常規,調整課桌椅,把課堂模擬設置成一個公司,按照班級人數分成四個部門,可以分成總務部、財務部、策劃部和人事部,互相設置情景案例,比如策劃部因為策劃項目需要需向財務部提前預領壹萬元經費,策劃部需出示領條,那么該部門的同學必須完成領條的寫作。于是在這個模式的情景當中,大家自覺主動的完成單據的學習,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解放學生,還學生主動權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心理、生理、學習發展的需要,一取得教育的主動權;還要解放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其從課本中解放出來,尊重他們的意愿,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簡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適時激發,將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出來。語文知識來自于現實生活,學生學完一定語文知識后,最終還是要把這些語文知識應用于現實的生活,在實踐中挖掘學生潛力。所以語文課和計算機等專業課一樣,也應該有一種語言實驗課或叫語言實踐課。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這種語言實踐能力更加重要。教研室規定每一課三課時,大部分課文需要兩課時,于是筆者在第三課時結合營銷2班實際加入口語訓練內容,如應聘、講解、演講、辯論等。結合口語訓練項目進行授課,根據專業情況和學生實際需要增加課外口語訓練內容,如朗誦、推銷、主持、采訪等。語言實踐課的操作過程可分四個階段進行:一講授知識階段。教師講授有關訓練項目的知識,可多舉一些實例,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二模擬訓練階段。可在課堂上或校內進行,如新聞采訪可采訪本班同學或校內的老師同學。教師就模擬訓練給予總結指導。三實踐練習階段。即到社會生活中去實踐所訓練項目。如到人才交流會上進行應聘實踐,到旅游景區進行講解訓練等。四總結交流階段。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談實踐感受與收獲,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圍繞實踐中遇到的難點、焦點問題展開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和指導。這樣,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疑難困惑會主動咨詢老師或是自己主動查詢資料,想方設法的完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完《荷塘月色》這篇課文,那個星期的下個星期就是中秋節,于是筆者組織學生在班上開展推銷蓮蓉餡兒的月餅活動,分組上臺表演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團結互助,積極討論,爭先恐后上臺表演。在推銷過程中結合剛剛學過的課文運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荷花,蓮子的文學精神,大膽聯想,獲得了很好效果。而后,我又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制作《海報》,到學校去推銷,引導學生自學《海報》的應用文寫作知識,將各種知識點貫穿起來,學生自覺地主動學習。
三、激發興趣,燃學生求知愿望
教師不單純為完成一節課的任務而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課堂變得枯燥、沉悶,其實學生有著很大的潛能有待教師去挖掘,就情感體念而言,只要教師引導的好,學生的情感就可以完全被激發出來。明確目標,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興趣。語文能力的培養很大部分少不了閱讀能理的培養,語文教學少不了閱讀課,閱讀課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兩種。課內閱讀是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課本內優秀課文進行講解,指導學生閱讀分析。課外閱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閱讀分析課本上沒有學習的課文、課外的報紙、雜志、圖書中的優秀文章。課外閱讀課教師指導學生有時在教室內閱讀,有時帶學生到圖書館閱讀進行課外輔導。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差別在于:課內課文前面都有閱讀提示,課文下邊有注釋,課文后還有相應習題,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課外閱讀只有一篇文章,沒有提示、注釋、習題,這樣更鍛煉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課內閱讀課的操作過程與傳統語文閱讀分析課教學過程相同。課外閱讀課操作過程可分三個階段進行:一講授知識階段。教師講授有關閱讀知識,如速讀、概括、評點等。可舉一些有關實例,讓學生進行分析。二閱讀實踐階段。學生閱讀課外文章,做好相應的閱讀筆記,如概括主旨、篩選信息、評點批注等。三交流總結階段。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暢談閱讀感受,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并讓學生圍繞閱讀中遇到的難點、焦點問題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和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和指導。在此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另外,盡量利用課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教學,為學生營造渴望求知的教學氛圍,開闊學生知識面,激發其學習興趣。
四、指導學法,變學會為學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法的引導,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學,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習的被動狀態,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文章朗讀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在誦讀《致橡樹》時 ,平翹舌音發不清楚。我引導學生采取最直觀的訓練方法,反復練習“致是致,字是字,不要把致讀成字,也不要把字讀成致”,其它不會讀的字,以此類推,學生采取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在講授《求職自薦信》時,這是應用文體的講授,教會學生學習這篇應用文的寫作方法的同時需引導學生自學其他應用文體的方法,因此也要注重學法的指導。筆者首先導入課文,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求職自薦信的基本定義,然后認真閱讀課本中范文,舉例講解,總結寫作方法及寫作注意事項,最后進行練習。學完后筆者讓學生總結一下剛才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總結出來,每一篇應用文體必須掌握:基礎知識、寫作方法、基本格式,最重要是應用即會寫。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現代人素質的需要。只要中職語文教師改變觀念,變教學為導學:解放學生,還給學生主動權: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讓學生有求知愿望,那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就能勃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宗順.論職業教育的“以人為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3).
[2]王道俊,玉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余新梅(1983.3-),女,湖北英山人,武漢供銷商業學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