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價值論,即勞動創造價值,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揭示了商品的內在矛盾和市場經濟規律?;谖覈壳疤幱诟母镩_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局限性和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和現實指導。
關鍵詞 :勞動價值論 ;市場經濟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中期,正值產業革命和工業化蓬勃發展,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沖突日漸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矛盾。尤其是伴隨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客觀上要求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進行轉變,迫切需要創立指導無產階級發展的科學理論。
西方傳統的勞動價值論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貢獻,但究其實質是根植于資產階級體系中,并沒有正確區分價值和交換價值,混淆了剩余價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純粹形式,甚至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它的局限性決定了它的歷史命運。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批判繼承了前人的優秀成果,運用辨證歷史唯物主義剖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論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關于勞動創造商品價值及商品生產、交換遵循價值規律的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劃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而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勞動的兩種形態,是同一勞動的兩個不同方面,不是生產商品的兩次勞動。
第二,抽象勞動內在的屬性是生產商品過程中人類腦力或體力的支出(人類的一般勞動),其外在的屬性則是生產商品創造價值的勞動,其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則是商品經濟社會特有的經濟特征。馬克思認為,在一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一定的發展時代,也就是生產一個使用物品耗費的勞動表現為該物的“對象的”屬性,即它的價值的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
第三,抽象勞動內化為商品的價值,外化為商品的交換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述:“我們實際上也是從商品的交換價值或交換關系出發,才探索到隱藏在其中的商品價值?!边@種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平等交換勞動的社會關系正是以抽象勞動為內核。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對現實的重要意義
歷史實踐決定了理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誕生于資本主義大工業時期,然而,在知識經濟“大爆炸”的今天,許多改變都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和挑戰。鄧小平曾指出:“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瘪R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隨著時代而發展完善的科學體系。
首先,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仍是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建立在對工業化初期的資本主義英國進行批判分析之上,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征和社會化商品生產的一般性規律。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努力把握勞動價值理論的科學精神,將理論與實際發展相結合,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
其次,打破原有的社會階層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戰略性意義。馬克思當年講勞動創造價值,主要是指參與生產的工人階層。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原有的社會格局被打破,單純的勞動力階層也在不斷縮減,高技術的人才隊伍在持續擴增。這顯然不同于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所描繪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豐富和發展勞動價值論。這對于壯大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生力軍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對于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性商品同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它的使用價值與物質產品一樣,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效用。
服務產品的價值是服務的提供者所支出的勞動力,即它所耗費的勞動,這也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與物質產品不同的是這種勞動是凝結在無形的勞務中的,其中包含對服務行業從業者長期的培訓過程,以及勞動的不可復制性。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擴展到非物質生產領域,不僅可以使我們深刻揭示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我們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優化產業結構以及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燕喜,石 霞.資本論與中國經濟理論熱點[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2]張雷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孟楠楠(1986.2-),女,遼寧盤錦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