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摘要: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現階段,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方面,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今后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并探索應用型實踐教學新途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引言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學生就業形勢的愈加嚴峻,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才能推動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二、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由于受到教學觀念、師資配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影響,目前,在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目標不準確。以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就業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擁有穩定的工作。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遍化,畢業生失去往日的優勢,學生很難進入政府機關、學校等單位工作,大多數只能成為企業或者公司的文職人員。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校仍然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沒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也影響了學科建設和發展。
2.課程設置不合理。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專業性過強。漢語言文學與應用性學科不同,專業性越強越好。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繼續深造和任教之外,很多的學生不能在相應的領域就業,因此,專業知識背景只能作為學生教育背景,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涉及到專業知識的運用。而從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來看,普遍存在著課程設置專業性過強的情況,理論知識過于濃厚,這種方式對培養專業性人才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也對學生就業產生不利影響。第二、課程內容缺乏特色。專業模塊課程、基礎教學課程、選修課程等內容龐大、重復,缺乏時代特色,影響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三、專業課與選修課比例失調。地方高校對這二者的比例把握不好,致使學生基本功被削弱,漢語言文學素養下降。
3.教學實踐被忽視。一直以來,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重視基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
三、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對策
根據當前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實際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今后在教學工作中,為了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第一、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應該從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不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應該重新定位,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對專業進行方向分流,例如,分為教育、文秘、廣播新聞、對外韓語等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第二、從單語型向雙語型轉變,漢語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給對外漢語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因此有必要開設雙語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三、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學生不僅要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還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以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2.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重視基礎教學,培養多方向的應用型人才,調整傳統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運用技能。
3.探索應用型實踐教學新途徑。第一、整合寫作類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要注重整合寫作類課程內容,適當布置寫作的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根據學生職業規劃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類指導,在大四的時候嗎,對于繼續深造的同學進行學科縱深教育,對準備就業的同學重點學生就業指導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第三、推動實踐內容的實驗化,強化學生辦公、制造等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當中,提高學生的辦公技能和制造技能。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目標和追求,今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認識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更好的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魯和英.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建設現狀分析[J].商情,2011(22) .
[2]阮暢.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
[3]劉聰穎.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策略[J].畢節學院學報,2009(11).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