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鮑媛



適逢世界走向數據化,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涌現,面對新技術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編輯去發現,并給予其最好的呈現形式。
從硅谷到北京,大數據的話題正在被傳播。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數據時代,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各行各業中都存在著大量的數據,為了挖掘其價值,我們必須使用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工具來實現目標。而傳統的商業統計軟件由于功能模塊比較固定,價格較高,使得業界用戶開始了新的選擇,開源的R語言由于其高度的靈活性、自由的可擴展性、豐富的行業應用的支持以及完全免費的特性,很快成了數據分析界的寵兒。國際上R語言已然是專業數據分析領域的標準,而在出版業還是一塊亟待開墾的處女地,于是筆者針對這一出版現狀精心策劃了“R語言應用系列叢書”。下面結合策劃的過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契合市場,選題的關鍵點
專業圖書策劃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美國著名編輯人舒斯特認為:“真正有創造力的編輯人必須成為了解專家的專家。”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編輯就要努力鍛煉自身在這方面的能力。要發現專家,前提是能和專家對話,這就促使編輯要走進專家的圈子,熟悉所挖掘選題的領域。熟悉選題的渠道有很多,最快的途徑是從各類科研專業論壇或官網獲得信息,最直接的則是和行業內的老師、研究生、從業者交流溝通,這在獲取選題方向的同時也就收獲了選題資源和作譯者資源。
策劃“R語言應用系列叢書”的初始,筆者在網絡上找到了“統計之都”網站,這是主旨為傳播統計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領域的服務平臺。網站中有關于R語言的海量信息,深入考察關于這個話題的帖子以及點擊率之后,不難推敲得到,只要圍繞這個主題,讀者群是能夠保證的,這其實也是完成了一個論證選題的過程。而當時該類書籍的出版狀況是,國外相關品種書籍不下200個品種,國內已經面世的出版物不超過10個品種,而且都是本版書,加上仔細聽取了國外朋友對R語言在歐美發展態勢的評價,筆者期望的賣方市場出現了,于是針對這一出版現狀精心策劃了“R語言應用系列叢書”,總的思想是借力國外已出版的優秀R語言書籍,迅速引進國外精品,同時輔以國內本版書作為補充。在很短的時間內劃定了《A Beginners Guide to R》和《Data Manipulation with R》這兩本書。中譯本在2011年下半年業已推出,時隔不到一年時間均已重印一次。因此,發現契合市場的選題至關重要。
作者譯者,不拘一格
在選題得以論證之后,作者成為關鍵。找什么樣的作者呢?筆者對于這個問題有著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譯者的年齡、閱歷與選題類型要相互匹配。年輕人對新生事物有較好的接受能力,對于大數據時代中R語言這個非常新的領域,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尋找譯者之初,筆者曾嘗試找過高校中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教授,但是當時得到的對R語言這類選題的答復是,他未曾學習過這門統計計算語言,而在他的博士生當中卻已經有人在寫論文時用過這種語言。當時帶給筆者的啟示是,受年齡段、群體需求的影響,對一本書的評價往往有天壤之別。年輕人更喜歡這種語言,對新知識、新技術有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這之后筆者開始在年輕的教師隊伍中以及在科研論壇中活動能力較強的技術高手中尋找譯者,最終找到了合適的人選。現在證明碰釘子也是有好處的,會給編輯指明正確的方向,資深的行業專家未必就是最適合的譯者。
第二,青年譯者的優勢。筆者接觸過的年輕譯者大多精力充沛,做事情能夠做到親力親為,策劃編輯也就會根據譯者的個人特點確定主譯者,而主譯者就直接變身為項目負責人,他會動員整個團隊把翻譯書當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做。比如,在筆者策劃該系列的《ggplot2:數據分析與圖形藝術》一書時,譯者團隊為此項翻譯工作啟用了SVN操作平臺,多線協同完成翻譯工作。即使某成員出差在外,也可以隨時查看到項目的進度,還可以對項目完成修改、上傳等操作。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由主譯者來承擔,采用了LaTeX對全書排版。需要說明的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公認的最好的數學公式排版軟件仍然是LaTeX排版系統,其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了科技書排版的美感。在與這本書的主譯者提前充分溝通之后,保證了該書能夠按照出版要求和約定格式完美地呈現出來,既節約了出版費用也減少了排版環節,使這本書能夠迅速、高效地出版占領市場。
第三,業內有影響力的作者更加給力。在出版了這個系列最初的兩本書,即《R語言數據操作》和《R語言初學者指南》以后,筆者就開始思考關于這個系列的進階篇應該什么時候出版,找誰來編寫更合適呢?經論壇里的朋友推薦,找到了就職于企業界的一位數據專家,他從2002年開始接觸R語言,是國內的第一批R語言用戶及推廣者,在業界數十年已積累了豐富的R語言實戰案例。當筆者提出計劃圍繞R語言策劃出版一本對職場人士有所幫助的圖書之后,他也認為這個選題的推出能夠改善當前國內該領域的書籍理論多、實例少的現狀。這個建議,同樣引起了不少專家的共鳴。更欣慰的是,他利用在業界的號召力找到了他有真正實力的伙伴一同參加到書稿的創作過程中,不僅能夠高效地提交高水平的書稿,而且這對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為今后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營銷橋梁,從點到面
就編輯自身的工作特性來說,營銷應該算是“點”式營銷,具體來說就是:在論壇里扎根,在會議中參與,在微博和郵件中凝聚資源,各點都要有所斬獲。從“R語言應用系列叢書”的過程中,筆者有三點重要的體會。
第一,在論壇里營造人氣。對于“R語言應用系列叢書”營銷,筆者一開始覺得讀者定位僅僅局限于專業愛好者和職場技術人員,因此選擇到相關的論壇宣傳進行宣傳,碰碰運氣。筆者在“人大經濟論壇”的“統計論壇專區”發了一個書帖來介紹該系列最初的兩本書,當時國內成系統的書確實不多,所以引起了讀者的廣泛圍觀,這個帖子的點擊量至今已達5800多次,50余條回復,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另外從網友的回帖當中,編輯不僅能從中汲取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而且客觀上在對這個系列做后續開發時也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第二,積極參與行業會議。關注行業會議新聞,積極利用會議營銷教材產品。筆者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次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中國R語言會議”,并收獲頗豐。在會上還爭取到了發言時間,借大會之機為這個系列的《R語言的科學編程與仿真》《ggplot2:數據分析與圖形藝術》作了預熱宣傳,強化了讀者對該領域出版物的品牌認可度。同時也完成了招募作譯者的工作,得到了專家的支持,繼續開發這方面的教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郵件和微博加強交流。通過郵件和微博的交流就更具針對性,郵件和微博中相互交流的對象一般都是對雙方的工作特性以及興趣愛好比較了解的教授或讀者,他們能夠較深入地探討出版過程中或是學術出版、學科建設中的某個問題。比如,通過豆瓣讀書的豆郵我就結識了現在的譯者,譯者介紹了R語言領域的經典著作和重要人物,建議以此為線索引進國外優秀作品或組織國內的領軍人物開展創作。當時適逢該品種圖書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為陸續開展全方位選題、占領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微博營銷的工作內容主要以信息發布為主,是一種“推”的營銷方式。日常的工作就是精確抓取微博文本吸引粉絲的眼球,還會不定期地舉辦一些曬書有獎、轉發有獎等活動,加強和讀者的互動,正在摸索中逐漸發展。
適逢世界走向數據化,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涌現,面對新技術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編輯去發現,并給予其最好的呈現形式。相信數字時代的出版還需要編輯,繼續去發掘數據時代的預言家,而我只想潛心做一個出版業的守望者。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大數據時代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呂佳麗,李仙華.讓專業圖書多贏的方法——《混凝土外加劑實用技術大全》編后感[J].科技與出版,2012(11).
[3]陳建華.淺析新形勢下的大學出版社終端營銷[J]. 出版廣角,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