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當人們還在討論中國廠商會不會像當年的唯冠一樣在大陸搶先注冊“iWatch”商標時,當坊間還猜測著三星是否會進軍智能手表市場時,名不見經傳的果殼公司已經率先拔劍出鞘。
7月4日,盛大旗下果殼電子發布公告:定價為1999元,搭載Android4.1系統的Geak Watch首批限量發行5000臺。僅僅過了6個小時,果殼電子就看到了初考的成績:首批智能手表已經處于售罄狀態。
“為了這支手表,我們整整準備了一年”,李濤是果殼電子的首席營銷官,他說,“是時候對手表這只‘老古董做出一些改變了”。
其實,這并不是果殼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設備。2010年在互聯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錦書Bambook電子書就是他們的作品,499元價格讓當時的他們堅信一定能在電子書市場上取得一片江山。
不過既生瑜,何生亮。那時候的他們只是心醉于這款親民的白色小玩意,也未曾料到那些手捧‘錦書的人們會如此之快地就把目光投向同年面世的iPad。Bambook不再是人們心儀的對象。雖然電子墨水屏有非常宜人的閱讀體驗感,不過人們好像更加青睞那9.7英寸的LED屏幕。
失敗并沒有挫敗這只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不過也同時也督促他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將來的人們需要什么?
果殼仔細梳理了智能設備的發展過程,發現人們現在越來越偏向于智能化,喜新厭舊在使用體驗中并不是一個貶義詞。消費者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讓智能手機市場取代了傳統手機市場。那么,讓戴在手腕上的小玩意擁有思考的大腦,人們是否也會在將來喜聞樂見?
提起手腕上的智能,果殼的團隊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手表。
手腕太重要了,從古到今人們從來沒有放棄對這里的打扮。從玉鐲到手鏈,從腕帶到手表類別令人炫目。然而除去裝飾作用外,實用的功能卻只有一項:看時間,算時間。不過這也已經是150多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的手表已經成為了奢侈品和身份的象征,但是在科技的迅速發展的今天,手表還應當做得更多”,李濤指著記者的手表說,“只用它來看時間你不覺得很浪費嗎?”
其實將手表做得智能化,果殼并不是第一家。在淘寶上隨便搜一搜,就發現擁有其他功能相關產品玲瑯滿目。但是,結果都一樣:手表依舊專注于時間功能,裝在腕帶上的‘電子芯片還是用的人寥寥。
果殼電子不想把智能手表做成一個玩具,所以仔細地考慮手表定位問題,就是投入生產之前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他看來,在以往觀念中,人們要么把手表當作手機,要么當作手機的附庸,這個方向是不對的。
用一個功能完全相同的新產品去挑戰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的老產品,必然會被碰得粉身碎骨,所以把手表當手機的想法完全是錯的。李濤把手腕放到耳邊,笑著問:“這樣接電話難道不會很奇怪嗎?”
那手表是不是手機的附庸?這一點不同的廠商有自己的理解,索尼推出的Smart Watch就需要和手機一起用,認為手表應當是手機的另外一塊屏幕。
“我們也曾經疑惑過,但是現在我們堅信手表應該‘做自己。李濤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在他們看來,應用程序可以被分為輕應用和重應用。打電話,玩游戲和聽歌和圖像處理等同時需要多項模塊一起運作的功能,手機自然應當肩負。但是,那些天氣預報、位置提示、定點提醒等信息提醒應用卻完全不用掏手機。舉起手臂,看看手表就可以一目了然。“這就是手表不應當成為附屬品的一個理由”。現在他們的團隊每周都要聚集在一起頭腦風暴,想出日常生活中無數應用場景,然后將功能按照人們最便捷的使用習慣分分“輕重”。
除此之外,李濤說他們更相信“人民”的力量。果殼手表不同于腕帶等其他可穿戴設備,它希望給提供的是一個完全開放環境,開放ROOT,讓玩家和消費者們去發掘場景,發掘需求。他認為,一旦用戶的思維被打開,那么前景光明的。
“前一陣一個菜譜廠商來找我們合作。我們就想:菜譜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啊!”李濤回憶了一個故事,比劃著,“菜譜廠商說智能手表和菜譜結合是良將遇良才,說把手表帶到手腕上開始做菜,需要放鹽的時候就震一下顯示‘放鹽。該出鍋的時震一下,顯示‘出鍋。這樣傻瓜式的操作,人人都能變大廚啦!”
然而,前景雖然看起來很燦爛,但是坎坷也很多。
首先,手表中的各種元件需要精巧一些,再精巧一些,同時讓待電時間長一些,再長一些。雖然采用了軍工級的陀螺儀以縮小體積提升靈敏度,采用同等級最薄的LG全貼合液晶屏,采用超低電壓的三星內存來降低功耗。即便是這樣,留給電池的空間還是遠遠不夠。“如果一個手表用幾天就要充電,那么恐怕沒人會愛上他”,李濤補充道。
其次,就是讓更多的人們習慣用智能可穿戴設備,形成規模效應,這樣能盡顯威力。“一個人對著鏡子聊天和一群人在聊天室里聊天感覺是不一樣的”,果殼電子認為就如同打車軟件,一個人用這就是個玩具。當一大群人在用,這樣就是一個朝陽產業。
“那為什么在很多公司還在醞釀的時候,果殼卻能率先發力呢?”果殼給的答案是,中國有最優秀的供應鏈。李濤以iPhone裝配為例,當訂單來臨,基于發達的物流網絡,來自全世界的配件都會匯集到富士康的生產線,并于72小時內裝配完成送往全球零售店,迎接熱情的粉絲。
強大的配套體系,讓果殼一旦有了成熟成型的創意,那么做出產品完全不是問題。8月8日上線的智能魔戒就是讓果殼引以為傲的例子:“人們從來想用設備來觸碰TAG(標簽),卻很少有人想用TAG來觸碰設備,并且做出來。我們做出來了這就是創新,雖然技術并不難”。果殼希望把自己的這種創新理念和中國最先進的供應鏈結合起來,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展翅翱翔。
發布智能手表和智能魔戒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還要發布更多的可穿戴產品。雖然是否能被市場接受還有待考驗,但是首先打破傳統觀念的桎梏來擁抱風險。“經驗主義作祟的傳統廠家害怕并不愿意在這一塊新的領域里面有大動作,而我們愿意!”李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