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蓮華等
摘要目的:對人工流產后進行計劃生育服務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計劃生育服務站的人工流產婦女500例,在流產之前進行初始問卷調查;對所調查對象隨機分為流產后計劃生育組和對照組,對計劃生育服務組進行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措施干預,而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處理。在年滿之后對所調查的對象再進行初始問卷調查,重點對避孕的相關知識了解情況和再次非意愿妊娠情況調查。結果:干預組采取主動的避孕措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的非意愿妊娠率也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對育齡女性掌握避孕節育知識和提高避孕措施使用,以及降低人工流產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人工流產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避孕生殖健康
人工流產手術存在著各種并發癥,對女性的生殖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在目前解決此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人工流產和重復流產,從而遏制流產所帶來的并發癥。為了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對流產后服務的效果,現進行研究探討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500例行人工流產婦女,無流產禁忌證,年齡16~40歲,平均26.5歲。對所有的行人工流產的婦女進行編號分組,分別為流產后計劃服務組和常規流產后處理組,每組250例。
方法:對所有的對象采取同意的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以及婚姻狀、以往流產的次數以及避孕節育知識等。所有的問卷均由統一培訓的婦產科的醫生或者護士進行調查。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包括對PAFPS服務人員的培訓、對干預組實施PAFPS,包括PAFPS宣教、術后1個月后復診再次的PAFPS,調查避孕措施的實施情況、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對避孕節育開展講座、以及咨詢服務等。對照組提供常規的人工流產后的服務。
隨訪:對所有的對象在年滿1年后進行跟蹤回訪,主要的隨訪方式為由婦產科的醫生和護士電話聯系。對所有的研究對象再次使用問卷進行調查,重點對避孕節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和避孕措施的落實情況調查。
統計學處理:對所得的數據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結果
兩組對象的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年齡職業以及流產史等基本特征無明顯差異,所采取的避孕措施比例也基本相似。初始調查干預組和對照組的避孕節育分別為6.05和5.8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1)。PAFPS后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得分為9.65和6.1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1年后進行了隨訪,干預組在主動采取避孕措施上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干預組增加的幅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在非妊娠的意愿情況比例上干預組一年內再次流產的比率也明顯比對照組低,分別為3.5%與11.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討論
有資料顯示,實施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能夠有效的降低重復流產的比率,增加有效的避孕[1~5]。雖然在我國沒有對這種服務全面的展開,但是有資料顯示人工流產后的婦女是愿意接受流產后的服務的[6]。很多的潛在服務資源沒有被有效的利用,所以人工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是有必要開展的。本次研究中對實施人工流產后的計劃生育服務進行了有效的評價,表明流產后的服務有助于婦女對避孕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能夠對她們如何提高避孕效果,采取避孕措施以及降低重復流產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調查中發現,人工流產后的兩組婦女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都有提高,這也說明流產后的女性會主動的采取避孕措施來避免重復流產。但是干預組的有效避孕比例還是要明顯的比對照組高,這也說明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是有效的,人流后婦女有接受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需要。
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其核心就是在婦女對避孕方法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能夠主動的采取避孕措施來達到降低非意愿妊娠的目的[8]。在本次的研究中已經顯示人工流產后的女性能夠提供流產后的咨詢和宣教,是可以提高可靠的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從而降低人工流產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在以往的調查中已經顯示,在國內的流產婦女對生殖健康的知識了解欠缺,所以采取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是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幫助女性有效的掌握避孕措施,保護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