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摘 要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關鍵詞 刑事訴訟法 改革 人權
一、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背景探究
1、《刑事訴訟法》發展歷程
1979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典經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結束了我國開國進30年的法律缺失,為我國今后和諧法制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6年3月17日,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7年1月1日開始實施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本次修改貫徹落實了“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加強制約,保障人權”的精神,增強了對公民人權的保障,使我國法律制度又邁向了新的高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為了進一步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爭取更多的法律意義,在2009年,全體研究人員又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進行了進一步的提議和研究,終于,在2012年3月14日,《關干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經十一屆全國人大會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2、《刑事訴訟法》修改背景
第一,在《刑事訴訟法》推出之后,我國逐漸步入了法制社會。但是,許許多多的問題也逐一體現,例如刑訊逼供現象很嚴重。刑訊逼供造成了很多冤假錯案,嚴重損害了司法形象。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隨意剝奪人權的現象俯拾皆是,對于我國法律人權化的建設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第二,民主和人權是建設法制社會的重要保證。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民群眾對于民主的要求也愈發的強烈,參政意識、權利意識、民主意識都在不斷加強,遇到問題時,人民更愿意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人們對司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第三,對比國際法律,完善自我。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在國際法制上處于非常落后狀態,在許多方面都存在不妥和欠缺的地方,所以,要使我國進一步的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必須要解決這些瑕疵,完善我國法律法規。
二、《刑事訴訟法》修改內容分析
1、完善人權問題
人權是人民的自身權益,無論對于被害人還是受害人,他們都有權益維護自己的民主和人權。所以,本次修改,最注重的就是人權這一方面,將尊重保障人權作為基本原則將寫入刑訴法;加強了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的保障;將“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改為“懲罰犯罪,保護人權”,這是憲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在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落實,是刑事訴訟法修改中一個理念性的、核心性的改變。
2、完善會見規定
綜合《律師法》的相關內容,完善了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會面規定,除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動犯罪案件、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外,辯護律師憑“三證”即可會見;會見時不被監聽。并且辯護律師自審查起訴之時起,可以查閱、摘抄和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
3、擴大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
適用階段由審判延伸至偵查、起訴;應當指定法律援助的案件從死刑擴展到無期徒刑;對于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經申請符合條件的,也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4、增設特別程序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訴訟程序。規定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針和原則;實行法律援助辯護制度;嚴格限制適用逮捕;建立訊問和審判時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人在場制度;建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建立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等。二,公訴案件的當事人和解程序。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或者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雙方可以和解。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第四,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對于精神病人實施暴力傷害危害公共安全情節嚴重者,依法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法院可以判決強制醫療。這次修改有100多條,增加了66個條文,可以說每一個條文的修改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上內容的實施,必將帶來我國刑事司法的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意義和影響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受到政治哲學的影響非常大,刑事訴訟法修改的理念也十分明顯地受到政治哲學影響。綜觀建國到現今,我國經歷了斗爭政治哲學到和諧政治哲學的轉變過程。所以,為了健全我國和諧社會,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必須要在各大法律法規中明確民主和人權。一個真正法治的國家一定是一個尊重人權、保護人權的國家,法律不僅保護普通公民的權利,也保護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在一個法治社會中,法律公正的程序和公正的裁判讓每個人活的有期待性、有預測可能性、有尊嚴感,這正是法律的精神所在。中國自古發展以來,對于民主和人權的重視程度就不夠,所以,對于我國來說,推動和諧社會的法治事業進步,并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完成的,但是經過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全國民眾的努力,我國的法制正在日益完善。
刑事訴訟法的精神就是在動態的過程中限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對于刑事訴訟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國家守法,只有國家首先守法才能為公民守法樹立起榜樣,從而樹立起對法律的信賴感和崇敬感,從而樹立法治的信心。只有公民對法治有了信仰,中國的法治才有希望。
參考文獻:
[1]張軍.關于刑事案件審判方式的若干問題[J].中國法學,1996.03.
[2]鄧非.我國刑事執行制度之完善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 .07.
(作者單位:七臺河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