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唐開清
自“全國首例判決書拍賣事件”發生后,近年來,不斷有媒體報道買賣判決書事件的發生,絕大多數報道都沒有報道買賣成交及以后的執行情況,但據筆者了解,買賣判決書這一民間程序已經推演到正式法律程序,已經有買受人以買來的判決書為依據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面對這樣的執行申請,到底該如何抉擇,現行法律和理論還沒有作出一個有力的回答。要想妥善解決這個難題,筆者以為應當從申請執行權談起,探討民事判決書的買受人是否具備申請執行的權利基礎。要想探討買受人是否具備申請執行權,又須首先說明買賣民事判決書的合法性。那么,筆者就從買賣民事判決書的行為談起。
一、買賣民事判決書的成因
(一)民事判決書的“紙上權利”兌現受阻
這原因是導致判決書被“買賣”或者轉讓的最原始的原因。從此角度觀察,買賣判決書不外是當事人實現其特定“紙上權利”的行為選擇與行為方式。我們知道判決書中確認的債權,對權利人而言抽象的表現為一種請求權,而請求權只是紙上的權利而已。它能否得到實現取決于多種因素,因此其請求權的實現便可能遭遇諸多的障礙。處于利益的考慮,權利人便將買賣判決書作為一種變通的選擇。
(二)法院的民事強制執行不力
“執行難”是當下突出顯現的問題,并且越來越普遍。生效判決得不到法院的強制執行,其中有地方保護、司法腐敗或法院漠視當事人權利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因此,權利人出賣或轉讓判決書以實現自己的權益是一個當然選擇。關于某些學者所稱“出賣判決書作為一種對法院執行工作不滿的另類抗議,是挑戰法院的司法權威的方式”,筆者并不這樣認為,篇幅所限此不贅述。
(三)當事人規避不利的投機心理
眾所周知,通過正常程序實現判決書中確認的債權需要花費當事人的人力、財力與時間,并且程序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當事人便通過出讓判決書中的債權而換取相應的對價,可以實現一定的效益,從而實現自己判決書中的利益。這也是一個經濟人的理性選擇。在市場經濟要求效率的背景下我們不難理解這樣的做法。
二、買賣民事判決書的合法性
探討民事判決書買賣的合法性,必須弄清楚此買賣的標的到底是什么,不然就會產生關于“挑戰司法權威”的質疑。其實,民事判決書就那么薄薄的幾張紙,并不值得買賣,更何況中國的民事判決書也沒有什么有價值的知識產權利益而言。買賣雙方著眼的是判決書中確認的債權,其中的債權才是買賣的標的。從《合同法》角度看,第79 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據合同的性質不得轉讓;(2)按照當事人的約定不得轉讓;(3) 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這一條款并沒有規定判決書所確認的債權是不可以轉讓的。在私法領域有句法諺叫“法不禁止即自由”,所以轉讓判決書所確認的債權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應該得到尊重,我們更不能說因為一個債權得到了司法判決的確認而獲得了強制執行的效力便失去了其私法的性質,因此,合法的轉讓該債權當然應當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那些惡意的買賣或轉讓以侵害債務人利益的排除在外。
三、買受人申請執行權的產生基礎
在確認了判決書買賣行為是合法的行為之后,買受人當然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判決書中所確認的債權:第一,便是通過私立手段實現,比如討債方式;第二,便是通過像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第一種方式在此不談,僅僅討論申請強制執行的可行性。正如文章開始提到的一般,買受人是否具備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依然沒有確切的答案。筆者試圖通過以下以下論述給出買受人申請執行權的產生基礎。
一般認為,法律文書發生效力之后,該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依法由他人繼受,該他人就有權向執行機構申請執行而成為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人的變更是由于權利主體的變更而形成的。盡管目前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權利主體變更引起的申請執行人變更的情形沒有作出規定,但是從理論上看申請執行人的變更是可能的。在執行程序中,申請執行人的變更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1)作為申請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可以申請執行而成為申請執行人;(2)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合并、分立,繼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執行而成為申請執行人。
顯然,債權人是可以變更的,但是以上的觀點未免有些局限,僅僅將申請執行人的變更范圍限定在法定繼承的情形之下,當然對于法人的債權繼受的情形用法定繼承定義有失偏頗。筆者認為,通過買賣行為合法繼受債權的當事人顯然可以成為執行申請人。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買賣判決書應當是合法的行為,法律并不禁止。而判決書就是法院強制執行的執行名義,并不因為判決書在誰的手里而有所區別,因為執行權是司法權利,不是因當事人而產生的而是法院執行機構固有的權利。并且,從民法的角度來觀察,繼承人繼受債權與通過買賣繼受債權只是實現債權轉移的方式不同而已,前者是事實行為而后者是法律行為,但是兩者產生的權利并沒有什么區別。所以,將申請執行人的范圍擴大到買受人是合情合理的。
綜上所述,一般人可以善意受讓判決書中的債權,依據法理,受讓人當然作為執行當事人變更范圍。并且基于申請執行權是一種因法院審判而獲得的期待權利,作為一種已決債權的程序性保障手段,其目的是使債權實現,因此是可以轉讓和繼受的。所以判決書買受人便有了獲得申請執行權的基礎。
四、結論
判決書買賣已經在現實中風靡,在法律和理論層面承認買受人可以作為申請執行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大有裨益。從買賣判決書的合法性談起,到申請執行權本事的性質,在理論上可以順利導出受讓人具備申請強制執行的資格。并且,在法律上承認并作出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實現司法效益,還可以讓不愿積極行使權利的原債權人全身而退,將申請執行的權利轉移到愿意行使該權利的第三人來抵制執行機關的消極心態,甚至對抗執行機關與債務人的聯合,以抑制司法腐敗??傊?,我們應該給與判決書買受人以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賦予其申請執行人的資格。
(李婷單位: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檢察院 ;唐開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