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方 劉洋洋 萬瀲
摘 要 當前全國都在提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法律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推進現有鄉村秩序的全面改造和重新構建的角色。因此出現了“送法下鄉”這一建設法治社會的新形式。關于送法下鄉的原因學界討論頗多,筆者讀了蘇力先生《送法下鄉》,深有感觸,借本文簡要談一下自己對送法下鄉的原因的思考。
關鍵詞 送法下鄉 社會轉型 法治
一、送法下鄉概述
從“國家構建”角度分析,“送法下鄉”是現代國家權力向鄉土社會滲透、構建統一國家、擴大統治合法性的的一種方式。
現代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適用于城市,工商和陌生人社會;由于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種原因,現代各國法律及相關的制度都很難進入農業社會、熟人社會或在這樣的社會中有效運作,而中國的問題仍然主要是農村的問題。中國最廣大的人口仍然居住在農村。因此很有必要使現代法律及相關的制度進入農業社會并進行有效的運作,即所謂的“送法下鄉”。
二、蘇力教授認為送法下鄉的原因
首先,由于制度與社會經濟和國家的組織結構有很密切的關系,送法下鄉是為了適應我國鄉土社會的經濟生產方式以及鄉土力量的結構組織。
目前,農村的經濟生產模式仍舊未達到現在商品經濟的要求,致使鄉土觀念仍舊保持著與農村那種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群體主義模式,而法律有效運作的前提是個體主義社會。這種前提在中國廣大的鄉土社會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這也就產生了法律規則運作的巨大障礙,即法律不能再以其產生時所預設的那種運作模式。它必須以另一種方式即一種與其所處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結構相協調的方式運作,并在運作中逐步影響和取代先前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觀念和規則,進而取得它們對這種新制度的認可。
其次,重視和深入農村是為了保證共產黨獲得強有力的社會基礎,而下鄉是一種權力運作策略。
黃仁宇先生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說到:“中國共產黨在建立現代國家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在中國農村成功建立起了基層組織。”
其實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因為中國農村幾千年來至少目前仍舊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力量,它的穩定就決定著整個國家的穩定,而取得農民的認可與支持也是執政黨穩固的重要因素。今天由城市深入農村是為了改造和征服農村,權力的運作戰略是自上而下。目前以迅猛之勢發展的城市化進程無疑是這方面的一個表現。而送法下鄉本身就是與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一種權力的運作戰略。
再次,倡導送法下鄉與國家權力在農村社會的孱弱有關。
或許我們認為國家的權力有強大的國家暴力作后盾,在任何地方都是很強大的,事實上并非如此。正如福柯所說:“對于任何權力的考察都應從微觀方面,應當在權力的末梢,在一種權力與另一種權力交界的地方,只有在這里我們才真正理解權力是如何實現的。”
由于自然、歷史、人文等原因,我國的國家權力對某些鄉土社會的控制仍然是十分孱弱的,送法下鄉也正是國家權力試圖在其有效權力的邊緣地帶以司法的方式建立或強化自己的權威,進而使國家權力所欲求的秩序得到貫徹落實的一種努力。
三、筆者關于送法下鄉的原因的思考
(一)維護農民權益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進城務工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農民工——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流動群體,他們從鄉村進入繁華的城市,才發現鄉土社會形成的準則在這里是顯得那么另類,他們曾經奉若圭臬的道德在這里似乎很少發揮作用,而對于普世的規則——法律,他們又是那樣的陌生。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他們卻不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送法下鄉就是要幫助農民解決這些問題,向他們傳輸最基本最實用的法律法規,提高他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本領。
(二)推動社會轉型的需要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國正處于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的轉型期。維持社會轉型期的秩序,最主要是靠法律和道德,但它們運作的前提是不同的。法律運作的前提是陌生人社會和個體主義,道德運作的前提是熟人社會和群體主義。因而面對急劇的社會轉型,道德的顯得力不從心,而法律卻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處理新的社會問題。因此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法律必將逐步取代道德將對人們行為的調整發揮主導作用。反觀農村,傳統的鄉土社會主要是依靠長老政治和村規民約來治理,村莊的內生性權威可以有效地整合生活秩序。因此,為了彌補農村內生性權威的社會控制不足的,適應中國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型,送法下鄉就顯得是尤為必要。
(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需要
法治建設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法治就難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當前,中國依然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法治建設的重點就應當在農村。要想更好地推進中國化法治建設,就必定要送法下鄉,建設好基層法制。具體來說,通過送法下鄉,將中國法治中的現代化模式和本土化模式相融合,將政府推進性法治與民間主導性法治相結合。這樣,既能在形式上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又能維護鄉土社會的既有秩序,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單媛.詮釋送法下鄉的權威論著—拜讀蘇力先生《送法下鄉》幾點體會 [J].農村 農業 農民,2010 ,(3).
[2]郭星華.從送法下鄉到理性選擇—鄉土社會的法律實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 ,(1).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