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曉偉
摘 要 以競技體育為特征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迄今已整整一個多世紀。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經濟杠桿的效應、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奧林匹克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已成為地球上為全人類所矚目的一項具有巨大社會、政治、經濟效益的事業,其產生的影響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程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項社會活動。然而,任何一項事業、一項活動的開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奧林匹克運動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例如,不加控制的商業化帶來的危機;超大規模的奢侈豪華帶來的危機;腐敗問題帶來的危機。
關鍵詞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發展過程 經濟全球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在市場經濟范疇下進行的經濟一體化,它通過國際資本和商品的流動將資本主義的邏輯——資本積累、競爭和利潤最大化貫徹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經濟全球化包括了生產全球化——每個企業都有動機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便宜的資源來進行生產;消費全球化——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選擇在本國或外國的市場上購買商品;以及經濟體制的趨同過程——國際競爭必須有公認的競爭規則,而全球性規則就意味著體制的趨同。所以難免會有某種力量強大的個體成為主導,而其他個體不得不接受既定規則。當代經濟的主導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以他們的一些規則就要制約其他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理性,即在價值選擇上排斥崇高,將經濟效益、物質利益和感觀享受作為唯一的目標追求,導致了人性的沉淪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滋生。奧林匹克運動也將朝全球化的趨勢發展,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影響,一些超級大國的意志和規則也將強加給其他國家,從而威脅到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
一、不加控制的商業化帶來的危機
在奧運百年慶典上,美國人將奧運會的商業化推向了極致。但商人們的每一項投資都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出資456億美元買下本屆奧運會電視獨家轉播權的美國全美廣播公司竟在奧運會賽程安排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馬拉松線路由于該公司的轉播需要(通過名勝古跡多的區域)而改成了坡度極陡、有無數上下坡的路線,被稱之為“歷史上最惡劣的馬拉松線路,使運動員的身體消耗達到了極點。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多地收取巨額廣告費(每30秒鐘廣告收費50萬美元)。為滿足美國西部商人廣告需求,考慮到美國東西時差,一些重要的決賽都安排在深夜12點。在運動員的利益和金錢效應上,商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當贊助商們向奧運會提供了巨大的資助之后,就儼然成了奧運會的“無冕之王”。無論在開、閉幕式上,還是在各個體育比賽場館內,最好的席位都是贊助商的,連記者席位也讓贊助商攜夫人占領了。出席該屆奧運會的贊助商代表為 12916名,比運動員總數還多兩千余名。人們不僅要問:這屆奧運會到底是為誰辦的?奧運會的主角到底是運動員還是商人?
當商業利益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時,體育的利益就會成為犧牲的對象,當商業的砝碼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天平上超重時,就會嚴重干擾體育運動的正常狀態,并與奧林匹克理想發生劇烈沖突,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巨大的威脅。本屆奧運會已為此敲響了警鐘。當商業化為奧林匹克運動注入活力,帶來生機的同時,也給奧林匹克運動的明天帶來隱患。如何有效地控制商業化的負效應,如何使奧林匹克運動商業化獲得的巨大經濟效益為全世界體育事業服務,這是一個嚴峻的課題。
二、超大規模的奢侈豪華帶來的危機
第26屆奧運會設立了26個大項271個小項,共197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余名運動員參賽,萬余名新聞記者進行采訪,加上數量可觀的教練員、裁判員、官員、工作人員及數十萬旅游觀光者,給亞特蘭大市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使其食宿、交通、通訊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加之場館建設、人員接待等前期投入少則也有20億美元,并在許多方面潛伏著不安全因素。奧運會過大的規模和追求奢侈豪華己超出了世界許多城市的承受能力,使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無力承辦,不利于奧林匹克運動在全球的普及。
三、腐敗問題帶來的危機
國際奧委會對人類弱點的免疫能力并不比別的組織強。有人公開宣稱,這個組織中的某些人已經腐化,他們把參加國際奧運會的活動當成是改善生活的大好時機,并利用自己的職位特權謀取私利。《五環貴族》一書的作者詹寧斯,曾花多年時間記載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活動,他指責一些委員“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收禮和乘上飛機周游世界,他們夏季想去哪里度假,就把選票投到哪里”。他還指責某些委員在投票表決奧運會舉辦城市時,“明目張膽地受賄和搞欺詐”。 1991年美國國家奧委會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宛伯特·赫爾米克因在奧林匹克事務上濫收30萬美元的咨詢費而被迫辭去了上述職務。漢城能在短時間內爭取得第24屆奧運會的主辦權,是由于他們對有選票的國際奧委會委員進行了有效的“工作”。2000年 12月份爆發的鹽湖城丑聞,涉嫌受賄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就有24名之多,更是說明該機構的腐敗的最好明證。由于奧委會機構的封閉性,缺乏民主監督,導致奧委會領導層的種種腐敗現象,就不足為怪。
腐敗己經成為侵蝕奧委會組織肌體的一個頑癥。如果不加以改革,將會動搖國際奧委會本身的根基。此外,在奧運賽場上對裁判施以賄賂,甚至以女色為誘餌的惡劣行徑也在流行。一些素質不高、道德低下的裁判員,故意偏袒一方,整治另一方,“打黑分,吹黑哨”的現象愈演愈烈。可以說,這些人的腐敗行為玷污了崇高的奧林匹克精神,假體育、假比賽、打假球,使奧林匹克運動失去魅力和價值,限制了運動自身的發展,影響了世人對奧林匹克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喻堅.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 期.
[2]張紅堅.奧運會的規模控制與可持續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作者單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