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用 劉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物聯網在現代物流業存儲、運輸、配送、零售各環節的應用,描繪了物聯網在現代物流業應用的美好前景。
關鍵詞 物聯網 物流 應用
一、物聯網與現代物流業
物聯網目前整體上還處于研究和初步發展階段,對于物聯網沒有標準定義,一般認為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結合已有的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
二、物聯網在物流業各環節的應用
(一)儲存
物聯網中,每個貨物有一個基于射頻識別RFID標簽,一方面包含貨物的物理特性,;另一方面包含貨物的動態特性,它們由傳感器進行實時探測,然后存儲在RFID標簽,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這是實現物聯網中貨物定位跟蹤的基礎。
當貨物入庫時,在庫房入口安裝RFID閱讀器,寫入貨物的物理特性、存放位置等信息,保證接收貨物的齊全與完整。當貨物進庫后,在庫房中布置若干個讀寫設備,庫管人員可輕易獲知給貨物的位置、存放地點、確認貨物的移動和保存狀況,對倉庫中的貨品進行快速而準確的盤點操作。
當貨物出庫后,只要是在權限允許的范圍內,可以是同一單位相鄰的庫房,也可以是跨單位的庫房,在倉庫出口安裝RFID閱讀器,寫入貨物送達方的詳細資料,以辨識貨物在倉庫中的流通。
(二)運輸
物聯網中,在途貨物安裝RFID標簽,車號信息及車輛的技術參數寫入車輛的RFID標簽,在貨品的運輸線上的主要檢測點上安裝RFID閱讀器,物聯網把各種感應器嵌入到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通過衛星或手機無線網絡,公司可以實時掌握每件貨品的運輸進度,對在途貨物和車輛進行實時監控調度。
當車輛產生故障時,對故障車輛進行主動告知,通過接收到的數據對故障信息和設備狀態進行分析,對故障及時處理,確保貨物在最短時間到達消費者手中。當運輸道路不暢通時,后方管理者實時監測和采集區域內的路況信息,把汽車、駕駛者、道路以及相關的服務部門信息關聯起來,通過數字化定位最優線路,運輸車輛如果偏離制定路線,信管中心會自動報警。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出現部分貨物卸貨和貨物重新配貨時,通過閱讀器讀取車輛的RFID標簽,貨物運輸工具自動告知剩余空間大小,提供合理的貨物裝配策略。
(三)生產配送
物聯網應用到生產配送中,把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對RFID系統讀取的數據進行實時核對,當產品的某一環節中產量過量或缺乏時,從物聯網中了解需求信息,調整產量并及時進行合理配送。從產品原材料、制造資源配置、產品零部件流動情況到生產進度的控制,各個生產節點企業根據物聯網提供的資源,對信息進行有效集成,及時做出反應,協調各成員間的行為,使節點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加強,建立更方便快捷和精準的判斷。
在生產配送的整個過程中,物聯網的每個配送環節一直在通過自己的閱讀器識別、確認產品的相關信息,并通過相關系統與服務器建立連接,不斷生成每個環節的跟蹤文件。在產品的關鍵部位貼裝標簽,當產品發生質量問題時,能夠通過RFID回溯,及時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從物聯網查到與之相關的信息,實現對問題產品的快速召回,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使產品的合格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時也可用于產品質檢,為以后的維修、保養和更換提供信息。
當產品銷量發生轉變時,生產商從物聯網的信息流中馬上覺察并迅速反應,利用自動補貨系,改進產品性能或轉向生產其他產品,或進行產量增量或減量,最終平衡供需關系,防止庫存不足或積壓,實現企業對各生產配送環節的透明管理, 提高了生產配送協同能力。
(四)產品零售
產品零售商場中,由于物聯網中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RFID電子標簽,標簽信息存儲量大,可用讀寫器對已被顧客翻亂的貨架輕松盤點,可以迅速搜尋特定型號、尺寸的產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可以實現付費的自動掃描和計費,因為每個產品的RFID電子標簽信息不同,在出口裝有閱讀器,當標簽被閱讀器激活并通過無線電波將標簽中攜帶的信息傳送到信息處理中心,完成產品結算清單等信息的自動控制和處理功能。如果有與相應的結算賬戶相連,可實現自動在賬戶上扣款的操作,從而取代人工收費。
零售環節貨架上的閱讀器可以定時向后臺系統傳送信息,提醒零售商及時補貨,可以減少零售商人工清算的差錯。
三、結語
我國的通信網絡、互聯網絡技術比較成熟,已經覆蓋城鄉,把每一個具有RFID標識的產品互聯,構建一個像因特網那樣通達的應用于物流業的物聯網,實現物流業相關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物流業通過綜合信息平臺的建立,共享資源,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輸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現象,具有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高舉紅.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 傅莉萍.物流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 朱國平.國內外物聯網產業發展動態[J].杭州:杭州科技,2010(1).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