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革 康小江
摘 要:中央電大從2005年春季學期開始,開展了基于網絡的開放教育考試改革試點,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依托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隨學、隨練、隨考的服務,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學習評價的作用。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基于網絡課程的形成性考核,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做好形成性考核作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潛能,有待深入探討。
關鍵詞:基于網絡 課程 形成性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189-01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設的基于網絡課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兩部分組成。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是對學習者課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終結性考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期末考試,終結性考試主要是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習的效果。如果學生形成性考核作業做得好,學習過程完整,掌握實際知識的能力就會提高,相應的終結性考試成績就會高。反之,形成性考核作業不認真,流于形式,相應的終結性考試成績就會低。
1 搭建友好操作平臺界面
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定期考核,真正做到以考促學。形考任務明確規定每項任務的起始和結束時間,學生必須認真、按時完成形考,否則將很難通過課程考核。這樣的形考勢必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督促學生按時、持續、系統地完成全部的形考任務,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地監控,提高了評價的有效性和時效性。但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平臺存在著一定問題。學生參加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過程中,只要學生忘記做,老師忘記評閱,就沒有辦法補救,只能等下學期補考。特別是第一學期,新生開學晚,試點課程多,任務重,對基于網絡學習平臺不熟悉。忘記提交作業時間更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平臺應該設計提醒功能,通過站內消息或短信息的方式提醒學生近期需要提交的形考任務,督促學生按照進度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每門課程每一項任務統一固定截止時間,不經常變更,也可以避免學生和老師忘記。或者提供一次免費做形考的機會。終結性考試每年3月和9月都安排免費補考,何況是形考。對于初學者,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平臺在布置網面上要力求簡潔合理,應添加一個明晰的學習導航,讓學生能夠輕松學習,確保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2 簡化操作流程,讓學生人人會操作
基于網絡試點課程形成考核作業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但是,從學生用自己學號、八位出年月日和驗證碼登錄到安裝英語光盤、電算化會計光盤,下載試題,這一系列環節,對于年齡較大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十分繁瑣,難度較大。再遇到網絡不通,就難上加難了。再有,英語I(1)和英語I(2)形考中有一道題是把英語單詞放到正確中文后面;醫學免疫與微生物學中,有一道填空選題,看圖從選項中選正確的。不論是英語還是醫學免疫與微生物學不說題難易,就是學員知道正確答案,想把答案放到指定位置上去,對于初學者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簡化程序,降低操作難度,配有詳細的操作演示課件,讓學生人人能看懂,會安裝,能操作。
3 建立優質學習資源庫
各門基于網絡試點課程形成考核作業除了在形式上獨具特色,且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相結合,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為了很好地完成形考作業,需要仔細閱讀教材,上網搜索信息,甚至和同學交流合作。收獲知識同時,學會了思考,提高收集、處理、篩選有效信息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形成性測評系統為師生沒有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進入系統后無法查找相關學習材料,需要登錄各級電大在線平臺查找學習內容,甚至有的討論分析題,難度較大,對于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層次不一的學生來說,很困難。比如,《地方政府學》中討論題:雙軌制地方政府體制產生的原因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要求內容清晰,切合本題要點。寫一篇800字左右的小總結。再如:高中生報會計專科,做電算化會計的題困難重重。每一個知識點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面對這些開放性的或開放性很強的題目時,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要鼓勵形成性考核平臺的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建強大的優質信息資源庫,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地檢索信息的服務。特別是對課程教、學、考等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把考核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創設教、學、考一體化。這方面可以借鑒英語I和英語II的做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習題資源,增加對習題講評,讓學生通過認真學習,能學到很多知識,達到學習目標。從而降低教師管理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避免課程考核改革流于形式,把課程考核改革做實,做好。
4 加強師、生培訓,提高導、學效果
遠程開放教育提倡學員自主學習,但學生的“學”離不開教師的“導”。正如著名教育學家霍克里奇所說:“不要期望把學生從學校拉到家庭、機器旁邊就可以解決一切,任何先進的多功能機器在不會學習的人面前,充其量是一臺玩具而已。”基于網絡試點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導”上下功夫,做好網絡環境下的課程導學工作。通過對學生的導學培訓,讓學生明了考核方案,考核比例,考核的題型;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及時登錄形考平臺進行注冊選課,按照測評系統規定的時間完成形考作業;讓學生了解測評系統的具體操作流程,掌握完成考核任務的具體操作步驟,確保每位學生都會操作。
形成性試點課程改革對課程輔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所掌握的專業技能、知識結構、理論功底、實踐經驗、網絡技能的要求都比較高。而教學點的師資隊伍整體水平較低。為了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順利進行,要加大對面授輔導教師、導修主任和其他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通過培訓在思想上提高參與者對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和重視程度。從技能上培訓登陸中央電大形成性考核平臺和查看網考課程方案、查看學生注冊情況和任務完成明細、科學的評閱學生形考作業等工作并及時指導提醒學生進行課程注冊,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并提交形成性考核任務。
總之,通過幾年導學實踐得出:只有搭建友好網絡學習平臺,有效監控學生學習過程,完善學習資源庫,加強師生培訓,才能科學有效地開展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曉東,高明輝.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5):29-31.
[2] 吳小建.基于網絡課程考核改革.流程分析與完善路徑—— 以《政府經濟學》課程為例[J].安微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73-76.
[3] 韓曉東.遠程開放教育考試模式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