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俗稱“大腦炎”,是流行性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傳染病,可引起從大腦到脊髓的廣泛病變,使人體維持生命的重要中樞受到嚴重威脅。其流行條件為:在蚊子繁殖的7-9月,氣溫27%以上,雨量多、濕度大。
感染乙腦病毒一般10~14天可發病,起病急,發展快,后果嚴重,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乙腦的三大主要癥狀為:高溫發熱(39~40℃),嚴重頭痛、惡心嘔吐等;伴有嗜睡、昏睡(或昏迷)、抽搐、驚厥、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征等,并有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癥狀。約有20%的重癥患者雖經積極治療,但仍留有精神神經癥狀,稱為后遺癥,其中以失語、反應遲鈍、智力減退、強直性癱瘓和扭轉痙攣以及精神失常等最為常見。
乙腦初起很像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為發熱、頭痛、惡心嘔吐和全身不適,特別是出現發熱不退、嗜睡和頭頸強直等癥狀時,千萬不可麻痹大意,應及早送大醫院檢查和診治。
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動物可以相互成為傳染源。豬是主要傳染源,近年發現牛、馬、羊甚至家禽也是次要傳染源。本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人群雖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僅少數人(如小兒)發病,大多數成人為隱性感染,在體內已經有一定的抗體,感染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從而終身免疫。
預防乙型腦炎的關鍵是滅蚊、防蚊和注射乙腦疫苗。因家畜、家禽乙腦病毒的感染率較高,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整治環境,消除蚊蟲及其滋生地,防止蚊蟲叮咬,以杜絕傳染源。
預防接種乙腦疫苗是預防與控制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乙腦疫苗的重點接種對象為0-10歲兒童。使用乙腦疫苗,其發病率可明顯降低。
乙腦的防治要做到“五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以防止病毒傳播擴散。目前尚無治療乙型腦炎的特效療法,主要采用對癥處理。如降溫、止痙及防治腦水腫等,及時應用藥物以防止大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