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娥 羅珍塘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場所,其人才培養目標的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的特殊性。高職專業是社會需求和教學之間的紐帶,是學校教育與社會的結合點,它的設置必須與社會產業、行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和調整相適應。
一、高職院校專業調整必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
產業結構調整是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目前及將來始終應緊抓不放的關鍵問題,是高職教育專業特色的具體表現,它規定著專業的劃分及名稱,反映所培養人才的業務規格和工作方向,甚至直接影響到招生、就業和教育質量的確保等方面。它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1、社會需求的多變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使得新行業、新工種層出不窮,誕生了許多適合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新崗位,高職院校必須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迅速地設置新的專業,及時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近年來,湖南省勞動力結構隨著經濟發展,不僅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更頻繁的表現為第二、第三產業內部行業間的轉移,這種行業間社會勞動力大幅度轉移對湖南勞動力供求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
十一五期間,湖南產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是:發展現代農業,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根據這一特征,要求高職院校在辦學上要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在專業設置上必須以市場為向導,必須符合新行業、新崗位的需求,要砍掉一些傳統的舊專業,設置一些符合新時代人才變化需求的新專業,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既是其活力所在,也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速變性的特點。
2、地方經濟的差異性
地方性是高職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地方性高職院校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盲目攀比、生搬硬套、一哄而起,大家同時辦某一專業,這里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辦學條件、辦學體制等不同,并不是所有高職院校都適合辦相同的專業。同時高職院校自身辦學條件懸殊決定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滿足地方需要是第一位的,在此前提下,應客觀地分析本校及外部資源情況,找出最佳結合點,有所為,有所不為,警惕走上事倍功半,不遵循教學規律,不講求辦學效益的歧途。
3、人才類型的特殊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力量,在終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擔著為高新技術轉化,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首先,專業設置必須突出市場性特點,必須針對本地區、本行業經濟結構與布局的調整、發展規劃、社會發展及科技進步對高職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據人才市場近期和中期的需求狀況,及時開發新專業,改造老專業,淘汰過時專業。在沒有對市場作深入調查的情況下,切忌憑主觀想象和長官意志設置專業,也不能以學校有什么專業帶頭人和具備什么樣的實驗、實訓、實習條件來確定辦什么專業。應是我們主動去適應市場,而不是市場來適應我們。其次,教學必須突出職業性的特點,高職教育是面向第一線特定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要具備針對某一職業崗位(群)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能,要有較高的適應現代管理或服務的綜合素質,使其畢業后就能上崗工作。因此從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到實訓設施配備及師資隊伍建設、考試考核等都必須突出職業性特點,徹底改變普通高等教育的那種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技能,重課堂講授、輕實踐訓練的學科型教育模式,使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較強的就業或創業的競爭力。
二、高職專業設置要考慮長夜結構調整的需要
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的發展也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應具備專業設置的速變性、地方性、實用性、靈活性、復合性等特點,使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
(一)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改造和更新一批覆蓋面廣、招生量大的專業以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化。
2、開拓與發展反映新技術、新工業與新興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適應的新專業,以適合科技進步的變化。
3、產學研結合,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4、鼓勵與扶植社會急需的技能型、緊缺型人才專業,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
(二)必須與市場接軌,根據人才需求設置和加強專業管理
1、對社會職業分類和人才需求論證是專業設置的重要依據。無論是新增專業或已開辦的專業,均需進行市場調研,寫出市場分析、專業設置分析報告。
2、改革專業培養目標體系,確立課程設置。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目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要求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各方面的能力。人才培養目標反映了職業技術的需求,職業技術需求是確定高職院校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的依據和出發點。
3、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高職教育的特色之一體現在動手能力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增強動手能力的關鍵,也是產教結合、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應以教學計劃為依據,建立與現場生產世紀或近期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仿真實訓室,同時注重科研、生產、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對實訓基地的功能的要求,實行對外開放,提高使用率。
(三)產學研結合是加強專業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職教育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學內容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產學研結合正是利用行業、企業這樣一種與學校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模式。利用企業、學校各自優勢,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學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使學生通過與企業合作,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工程實踐中去。并通過專業優勢來組織教師、學生進行應用技術開發與研究,參與企業經濟活動,推廣新的科技成果,使其盡快轉化為生產力,通過產業的發展反過來推動專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辦學效益和水平。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