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林
紀伯倫《先知》的問世,引起了巨大轟動,有“東方贈予西方最美好的禮物”之稱。在西方,其影響可與《圣經》媲美,被譽為“詩化的哲學,散文中的圣經”。
《先知》共28章,涉及26個人生社會問題。第一章便是“論愛”,“愛”之主題由此可見一斑。紀伯倫曾說:“我希望在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對愛與美如饑似渴的追求。”除卻“論愛”的25章,仍有13章談及到“愛”。可見,《先知》就是紀伯倫探尋“愛”的旅程。
一、《圣經》里宗教之愛與《先知》的愛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基督教義的愛崇高而神圣,愛在最高點,供瞻仰、敬畏。它用“是”給愛下定義,直接點明愛要嚴于律己,讓你感悟愛之艱難。
《先知》也涉及到愛與痛苦的辯證關系,基調卻是積極的。先知呼吁:愛的征途中,會有損傷,但跟隨愛,最終,它使你歷經洗禮成為“上帝圣筵上的圣餅”。它明確了歷練后愛的成果——化為偉大生命的一屑。“清晨醒起,以喜飏的心來致謝這愛的又一日;日中靜息,默念愛的濃歡;晚潮退時,感謝地回家;然后在睡時祈禱,因為有被愛著在你的心中,有贊美之歌在你的唇上。”從清晨到夜晚,與《圣經》中愛是永不止息相通。其對愛的敘述充滿溫情,相對于《圣經》對愛理性的說明,更具說服力,讓你感覺愛可以親近,可以觸摸。
二、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在第一章“船來了”中,面對先知的離去,出現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一方是城中人們的不舍。如女冠:“我們深愛著你,不過我們的愛沒有聲響,而又被輕紗蒙著。”另一方是最初相信先知人之一的愛爾美差的支持與理解,她說:“我們的愛,不能把你系住,我們的需求,也不能把你拘留。”
女冠的“輕紗蒙著的愛”象征著愛的朦朧感、不真切感,也暗示著作者對這種“愛”的否定。論友誼中,“當你的朋友別離的時候,不要憂傷……因為那種尋求顯露自身的神秘的愛,不算是愛,只算是一張撒下的網,只網住一些無益的東西。”可清晰地看出先知贊賞的是愛爾美差超越性的愛,對常人束縛性的愛懷著批判的態度。
論愛一章對愛進行了集中詮釋,提出了“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為愛在愛中滿足了”充分肯定了愛的獨立性,否定鑄愛為鎖以愛的名義去占有去滿足自己的愿望需求的狹隘想法。
論婚姻中,先知再次強調愛的獨立性。它教導雙方彼此相愛,但不要成為愛的系鏈。在論孩子中,更重申了愛非侵占,愛需要自由。
為表達愛的主題,作者以整本書為框架,將愛滲透其間,通過多個章節的結合使“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的論述更具說服力。
三、愛的辯證性
“愛雖給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釘在十字架上。他雖栽培你,他也刈剪你。”愛并非一勞永逸,愛需要付出代價。就如碾盤之于稻谷,它在促使你成長升華的同時,也磨礪著你。
作為一位哲人,紀伯倫的散文詩充滿著思辨。“《先知》是一位嚴肅的作者以嚴肅的態度為嚴肅的讀者進行嚴肅思考而寫下的嚴肅的作品。”在愛的論題上,紀伯倫憑借嚴謹的態度,對其進行了思辨性的探討。
(一)愛與距離——距離讓人知道了愛的深淺。敏感的詩人注意到了這點,于是泰戈爾曾寫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說明咫尺之遙對愛可能就是一條無法逾越的溝渠,而愛的魔力就在于化天涯為咫尺。在第一章“船來了”涉及到了這點,除非到臨到了別離的時候,“愛”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深淺。“距離”是“愛”的測量器。距離的拉長喚起了愛的意識,使愛覺醒。
(二)愛、生命與工作間的聯系。一句“而你勞力不息的時候,你確在愛了生命。從工作里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搭建了愛與生命與工作之間的橋梁。在作者眼里,沒有了愛,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化為虛空,工作需要灌注自己的感情,投入自己的潺潺愛意,讓自我的氣息溢滿自己的創造自己的工作。就如泰戈爾所說“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就如盛滿了酒了的酒杯”。在愛與工作的關系上,他說,“工作是眼能看見的愛”祛除了工作的苦與累,將工作轉化為愛的快意。
(三)時間的不可分析與愛的無罅隙。在論時光中,作者以愛的無罅隙比喻時光的不可分析:“又有誰不覺得那愛,雖是無窮,確實在它本身的中心繞行,不是從愛的思念移到那愛的思念;也不從這愛的行為移到那愛的行為么?”在說明時間的無限性、無間斷性時,作者以愛為對照,即強調了時間的特性,深一層上卻將愛升華。
(四)愛的永恒性與需要的可變性。《先知》中,紀伯倫著重區分了“美”、“愛”與“需求”。他反對人們將美、愛 與需求混為一談。在論美中,通過對不同情況下人們眼里的美的解說,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眼中的美只是未曾被滿足的需要,他宣告“美不是一種需要,只是一種歡樂。”。在最后一節“言別”中,他闡明人的需要會隨著各種變化而變化,具有不確定性。而人的愛卻是永恒的,且永遠能滿足人的需要的愿望。愛能滿足需要,但需要并不是愛。這是兩者質的差別。
《先知》以愛和美為主題,創作過程中,采用眾星拱月的方法,將愛的元素滲透到每一章節,《先知》就變為成了愛的深情對唱,令人沉浸不能自拔。它完美地將愛與生命中的各個元素結合起來,如論買賣中說明不用愛和公平交易則人必流為饕餮或餓殍。將愛與公平視為交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紀伯倫.淚與笑·引言.[A].紀伯倫阿文作品全集 [M].貝魯特:薩迪爾出版社,1949:243.
[2]新約·哥林多前書《圣經》[Z].第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2009:194.
[3]紀伯倫.紀伯倫散文詩全集 [M].伊宏編.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291 [4].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