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
“那么多帥哥美女,我一去就傻了。面試的時候要詩朗誦,我太緊張了,一直沒把那首詩背下來。想著要是念到一半的時候老師說‘你別念了,我就謝天謝地了。”董家琪攪動了一下面前的咖啡,回憶起九年前她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情形。
這個北京女孩,在加拿大完成了中學課程,18歲回到國內考學,幸運地成為2004級北電表演系國培班的一員。開學第一天,董家琪由媽媽帶著去學校報到,媽媽不停地念叨著:“你選了這一行,以后能找到工作嗎?怎么養(yǎng)活自己啊?現(xiàn)在畢業(yè)也不管分配了……”但這些話,董家琪一句都沒聽進去,“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我們班肯定好多帥哥”。董家琪笑道。
這個角色太適合你了,你一定要來
董家琪個子高挑、皮膚白皙,我們見面那天,她只化了很淡的妝,沒有戴任何飾品,黑色的長發(fā)隨意地扎成一束。不仔細看,你不會注意到她耳朵上一共有十個耳洞。
剛進大學的時候,董家琪屬于不受老師待見的學生。她染著一頭金發(fā),戴著鼻釘和兩只特大的耳環(huán)圈兒。“老師就說,你這是干嘛呢,你像表演系學生嗎,你耳環(huán)上面都能站鸚鵡了!”董家琪當時覺得老師的話深深地“傷害”了她,但她其實是個“乖”小孩,很快她就把頭發(fā)染了回來,取下了鼻釘,不再戴任何夸張的耳環(huán)。她決心規(guī)規(guī)矩矩地做一個表演系的學生。
學校有規(guī)定,大一大二的學生是不準出去接戲的。因接戲而曠課的,還要給學校交一些錢。但即便這樣,很多表演系的孩子還是會從大一開始,就去各個劇組面試,尋找演戲的機會。
董家琪笑稱,劇組副導演們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給你打電話說,“哎呀,這個角色太適合你了,你一定要來”。而每次去賓館面試,都會提醒她北京有多少演員在等著拍戲。“有的同學一個月會去跑一百個劇組遞簡歷,通常結果也不好。也有的同學從來不去面試,或許是家里有些關系,他們就靠關系介紹進劇組”。在見過二十多個劇組而無果之后,董家琪有些灰心了,面試什么的,以后漸漸就去得少了。
在大學的那個階段,董家琪也遇到過圈中所謂的“潛規(guī)則”事件。有一天,“還沒怎么見過世面的”董家琪和一個女同學在北電校園里走著,遇到一個中年“胖女人”,邀請她們去見導演和投資商,聊一個戲。倆女孩傻傻地跟著去了。
路上,“胖女人”一直在“勸說”她們:“你們太幸運了,馬上要見的是多大的導演,多大的投資商啊!女孩要聰明,知道嘛!不要老是想著依靠家里依靠大人,你多大了,你都19了,我也有個女兒要上大學了!女孩子,要學會自己給自己鋪一個美好的未來!”董家琪學著“胖女人”的腔調,告訴我,那番話當時把她倆“都聽傻了”。結果到了飯店以后,并沒有見到所謂的導演、投資商,就只有“胖女人”和她倆,吃了頓飯。
直到飯快吃完了,“胖女人”才開始說正經(jīng)事,說咱們到樓上聊吧,順便看一下照片資料,女孩子要懂得把握機會……董家琪這才反應過來,把著門,死活不肯上樓,氣極了大罵:“你會讓你的女兒干這種事嗎?說白了你就是拉皮條的!”后來雙方不歡而散,少不更事的董家琪也算是上了一堂課。
你這個人,做人不成功
2008年,董家琪畢業(yè)的時候,覺得要是能簽一個經(jīng)紀公司就好了,起碼就有娘家人了。畢業(yè)后,她退而求其次,簽了個代理公司,兩年的合約。“但是代理公司不會那么認真幫你宣傳,我簽了兩年,一部戲沒給我找過,所以兩年又荒廢了。”
在畢業(yè)后沒有機會拍戲的那段時間里,董家琪十分焦慮。“我爸就覺得,你也沒找對象,你也沒工作,所以你這個人做人不成功。”那時的董家琪很怕出門。“因為一出門,人家就問你今年拍什么了,怎么沒拍戲,那時候我覺得我有些朋友都在看我笑話,老說你回來這么多年了,怎么還沒出名之類的”,董家琪也反省過自己為什么活得這么“失敗”,為什么沒有戲拍,“我長得不夠好看?我干脆去整容好了,這我都想過”。
失眠的時候,她整宿都睜著眼睛躺在床上,直到看見窗外透進來晨曦的亮光,然后就開始流眼淚。早上聽見父母起床進出房間的動響,聽到他們上班去了,“好像充實的一天開始了的那種感覺,但是我很絕望,覺得每天這么在家睡覺,對不起我的父母”。
后來有一段時間,朋友推薦她看一些佛教方面的書,“學習了很多東西,又覺得一直不出去接觸社會,整個人說話都開始不對勁了,待人接物的感覺完全不像我這個年紀該有的。所以,我要去上班”。
我不怕人家笑話我
經(jīng)歷了一段消沉期后,董家琪暫時“轉行”去當白領了。她先后在外企和公關公司做了半年,期間也去給小孩子當過英文家教。“當時確實是口袋有點兒空空了,又覺得我這么大了再管家里要錢不好,就去找工作了。出去做事讓我覺得,我是個有用的人。”
但后來有演戲機會的時候,董家琪還是毫不猶豫地又干回了她的老本行。她演過話劇,掙得不多,一天幾百塊錢,也主持過電視節(jié)目,在劇組做過導演助理,同時演一些小角色。“在組里每天睡不了多長時間,有些工種沒干過不太懂,也經(jīng)常挨罵,但是日子過得很充實。”
而提到演小角色,董家琪直言,“在劇組,沒有人把你當回事兒。梳妝師給主要演員梳頭發(fā)的時候可輕了,還聊天,說話都細聲細語,給我們梳的時候恨不得頭皮都要刮掉了。我回家就跟我媽抱怨,我媽說,你跟他說啊。我說那么多人都排隊等著呢,我怎么跟他說。我沒法兒和他說,我只能把戲演好”。
在董家琪的同學中,有的人很幸運,沒演過小角色,一開始就能演到主角,但這種畢竟是極少數(shù)。如今大多數(shù)同學都已經(jīng)改行了,比如去當導游,也有些女孩嫁人之后就在家當全職太太。但董家琪還是希望能認認真真演戲,“我可以一直演戲,演到多少歲都ok,我不怕人家笑話我說,哎呀三十幾歲了還沒出來什么什么的。那怎么了呢?我覺得我挺想得開的”。
今年3月份,董家琪剛拍完一部驚悚電影,她在片中演一個陰險的管家。不過,現(xiàn)在這個27歲的女孩比較想演的其實是喜劇,“喜劇看的人多,又容易火。像《武林外傳》我特別喜歡,看了好幾遍。我覺得要是讓我演,我也能演出另外一種感覺來”。
27歲的董家琪,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開始懂得,要不間斷地努力經(jīng)營自己在圈中的人脈關系,“因為作為演員,在沒有成名之前都是這樣的,你要不停地拜托別人給你機會”。
采訪結束后,董家琪給我發(fā)來了一份她的簡歷。她說,近幾年雖然在《唐伯虎點秋香2》、《大女當嫁》、《姑蘇十二娘》等影視作品中飾演過不少角色,“但是很失敗,沒有人認識我”。所以,她老是不停地算命,改名字。身份證上的名字叫董婧,后來改過董佳琳、董津妤,現(xiàn)在叫董家琪。“我覺得不能再改了,就這樣吧。名字太多了,人家也記不住你。”她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觀眾能記住她叫“董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