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富
現行美術教材倡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使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創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從而獲得對美術活動的持久興趣。而在最關鍵的美術表現這一層面上,要想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想象,就必須自由創作,借助一些表現媒體,紙和畫筆不再是兒童繪畫中主要的表現載體。美術綜合材料和專業技巧等的運用更能促使學生創造出比以往更加出彩的作品。
一、收集創造性材料
(一)引導學生認知綜合材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用到的材料越來越多。現行的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涉及的材料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紙類、泥石類、線繩類、塑料金屬類、植物籽粒類以及其他如布料、木材、草、樹葉、動物羽毛、生活日用品等。關于材料的不同特性,日常教學中必須專門開辟認知課,比如水粉畫課和水墨畫課要讓學生建立對不同種類材料的感性認識。
(二)收集整理綜合材料
小學美術課對材料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不少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制于教師和學生準備的材料。如果沒有相關的材料作為基礎,美術課的教學就成了“無米之炊”,創美活動就成為空談。在材料收集上,學生遇到的一些小的困難,都會成為干擾教學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每學期開學第一節課我都會帶領學生瀏覽整冊教材,看看本學期需要準備的學習工具材料有哪些,哪些材料準備難度大,可用什么替代。然后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準備材料,把收集到的材料分類擺放在美術箱里,課前再讓學生把準備好的材料放在他們的美術包里。
例如,我校民族之苗書畫社團創新性美術課程的一些活動。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所感所想,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教育學生,要有一雙慧眼,并能及時收集、積累生活中的各種廢棄物品,為美術創作所用,變廢為美。我建議學生在家里設立一個“美術箱”,把平時隨手丟棄的紙杯、紙盒、可樂瓶、廣告紙、碎花布料等廢舊材料收集到“美術箱”中。這樣,每次要用材料時,“美術箱”就能及時提供。
二、掌握技術性方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特征及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對材料的熟知度不同,即使有相應的材料也不一定能夠表現出好的作品。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一些綜合性材料相結合的課型比較感興趣。他們能夠專注到繪畫游戲,體驗到制作的快樂,但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呈現的作品常常缺乏美感。
教師應根據具體內容解讀教材重難點,在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創作的同時,引導學生創造、使用新技法。如我在構思《叢林野樹》這個課時,課前我就在想,如何表現野森林中那些奇形怪狀的樹干參差的樣子。樹干表現造型上可以用影象畫法,直接用黑水筆把樹干的形狀涂黑,但是怎么使樹干上的細節—樹皮紋路畫起來簡單又栩栩如生呢?我用油畫棒試著在黑的樹干上畫,我發現,順著樹的紋,用油畫棒在上面滾畫的方法來表現,然后用兩種或者三種明度不一樣的油畫棒再滾畫,這種方法學生很容易掌握,表現效果又好。經過課堂實驗,大家都發現它易教、易學,顯著提升了學生繪畫作品的檔次。
油水分離法是先用油畫棒或是油性顏料繪畫,再用水彩、墨水或者水粉顏料平涂的一種技術方法。因為油水不融的原理,出來的畫面效果也與眾不同,利用這個方法,我做了《海底世界》和《回憶——東北大花布》這樣的課。
油畫棒砂紙畫色彩明快,畫面統一,工具簡單,是孩子們易學樂學的,需要學生在創作前了解油畫棒涂色技巧和方法。在涂顏色時,用力有輕重的變化,會使畫面顏色出現濃淡變化,產生立體感和空間感。
水彩筆,是少兒學畫常用的一種工具,是已經調和好了的一種水彩顏料。它色彩鮮艷、透明,使用起來十分方便,成為少兒學畫的首選工具之一。根據它的這個特點,我會要求學生做到直接用水彩筆在素描紙上繪畫。這樣,開始學生會覺得很不習慣,因為他們之前的教師都讓他們用鉛筆打草稿,不過后來就覺得很簡單了,而且時間縮短了近一半,看到的又是不一樣的效果。
三、展現藝術過程
(一)激發奇思妙想的天性
佳作離不開好的構思,喜歡奇思妙想是每個兒童的天性,綜合材料的教學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比如,我在教學《芭蕾舞女》時,學生有許多喜歡學習芭蕾舞或者是喜歡看芭蕾舞演出的。對于芭蕾他們都有感性認識,舞蹈的動作、姿態,舞者的身材,芭蕾舞服裝的飄逸。要完美展現芭蕾舞中各要素的典雅與飄逸,就要改變以往的表現方法,嘗試結合運用其它綜合材料去表現。教學時,我借用了皺紋紙這一材料,皺紋紙折疊后的舞裙與記號筆、油畫棒等相結合,材質新穎,樣式自然靈動,讓人耳目一新!又如,在教學《青花瓷瓶花》一課時,如何表現出青花瓷悠久的歷史底蘊和生動立體的形象?我經過多次構思,最終確定了采用兩種方法來展現青花瓷瓶藍白相間的這種強烈對比。在素描紙上用藍色水彩筆直接繪畫青花瓷圖案,然后用剪貼的方法貼在色卡紙上,再用皺紋紙搓成紙條做為花莖,用海綿紙做花朵表現,這是一種表現的方法。還可以用白色油畫棒在砂紙上打個底,然后用純深藍色或者古典淡藍在白底的青花瓷瓶上轉著畫出各種青花傳統圖案,再畫些花做背景,效果也很不錯!
(二)自主探究表現的方法
美術綜合材料運用,有兩種構思方式。一是由材料聯系到物象,另一個是由物象聯系到材料。比如,用以表現的紙張材料有:素描紙、刮畫紙、色卡紙、美卡紙、彩色砂紙、牛皮紙等。就刮畫紙而言,刮畫紙有底和面兩層,覆蓋層以黑色為主的多種色系,底色則分不同的單色、迷彩色等,多為金銀鐳射、彩虹鐳射。刮畫紙是一種新穎獨特的繪畫新材料,它很好地結合了多種繪畫特點,讓原本復雜的過程變得簡單安全。刮畫紙顛覆了以往用筆在紙上繪畫的傳統,很好地結合版畫的特點,經過簡單設計,就能創造出用竹筆在紙上刮畫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適合各個年齡層的學生。根據這個紙的特點,我設計做了《刮畫龍蝦》《刮畫螃蟹》等。我覺得這些生物的身體上有堅硬的外殼或者鱗片,用刮畫紙只需畫出動物的外形,然后用竹筆在里面圈畫就好了,表現出了很好的肌理效果。
美術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感受材料的特性,讓材料發揮其豐富的表現力,讓學生嘗試各種材質帶來的新鮮感受。這也是符合少年兒童的求新求異的天性,使他們體會到發現材料,合理利用材料。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多動腦、勤思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得很好!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