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隨著教改的進行,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重要。與之前相比,教師們熟悉的應試教育的各種方法變得不合時宜,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變得十分緊迫。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有效課堂有什么樣的特征?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效,本文主要對這一內容來做些闡釋。
關鍵詞:有效;初中生;語文課堂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進行,素質教育逐漸替代之前的應試教育體制。相應地,教師也應針對如何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以達到教育目的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但是,面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達到效果,一線的教師卻有些茫然。但是大多教師都一致認為之前的那種陳舊的、單一的只追求上課的紀律、作業做的多少的方法肯定是不適合素質教育的。因為這樣的方法效率是低的,教學的有效性是很難提高的。當然,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這一因素是不可置疑的。課堂這一主要的學習場所是最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那么,什么是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有哪些特征?語文教師怎么樣才能把課堂調整好,有效利用起來?這需要任課教師多揣摩、多思考、多考察、多反思。
一、有效課堂的定義
什么是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有哪些標準?一般來說,有效課堂是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而不是指教師教的有效性。有效,說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進步了、發展了。當然這里還有一個效率的問題。所以有效課堂必定是一個高效率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學習的效率一定是很高的;其次有效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益的課堂,學生學習的收益可以達到最大化,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和能力,收益最大;最后,有效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師、學生在課堂上的各方面的互動,包括言語的互動、眼神的互動、情感的互動等有很多。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之間在人格、思維、情感等方面可以產生高的效應。有效課堂一般包括以下特征:一是有效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如何進行有效課堂,不是教師說了算,而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只是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否考了高分,而是主要關注課堂形式是否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否真的對學生的情感、社會適應性有較好的提升;二是有效課堂下教師的有效知識儲存量一定是很多的。語文課堂能否真正實現有效課堂的標準,關鍵還是取決于教師本人知識的存儲情況。有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有的教師知識非常的豐富,但是課堂上,學生好像并不感興趣,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不高。這種情況就可以說明有效的課堂,教師的知識儲備情況是一方面,但是能否真正地把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卻是另外一種情況。所以,在這里,強調有效知識,并不單指知識。這種有效是指那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知識。
二、教師如何開展有效課堂
(一)教師本人方面
對于一線的任課教師來說,自己要有創新意識。要時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要培養自己的情緒、情感的感知和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情緒感知能力;教師本人要善于思考、善于創新、敢于創新。這種創新不僅可以用在課堂教學中,而且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可把這種創新意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時時體會到創新的存在。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興趣激發的如何對于教師開展有效課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學生愿意學、樂于學、喜歡學、勤于學,那么課堂的學習氣氛就不再是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沒有一點主動氛圍的被動學習狀況了。教師如果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課堂的教學活動就會產生一種濃厚的熱愛之心,就會不加強制地、不由自主地去尋找學習的機會,主動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去應用、去實踐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會把生活中的點滴體會帶到課堂上去分享、交流。這種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精神,這種學習才是能夠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共鳴方面
初中的學生處于價值觀與人生觀形成的時期,情感極易激發和培養。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會給我們留下難忘的情景。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有激情地教學,學生才能有激情地學習。只有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情緒、情感,學生才能被活動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去從事學習活動,對學習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場景產生共鳴,那么他對這一課文所描述的言外之意就能深刻地理解到,就能捕捉到作者當時情感、情緒的變化。只有達到這種狀況,學生才能在自己的寫作、生活中去捕捉他人的情緒、情感,去描述這種情感變化,也才能在語文知識的運用上達到一種高的層次和水平。
(四)多媒體教具方面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各種教學工具也已經走進了課堂,特別是多媒體這種教具的運用,給我們教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為PPT可以給學生一種視覺的呈現,有聲音的展現。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工具,給學生多方位、多通道的呈現和展示。讓學生可以打開多個通道,那么學生接受知識、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就可以更加直接、更加動態。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學可以說是多個方面、多個通道、多個角度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就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進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感覺和情感。當然,教師應該明白,這只是一種教具,是一種輔助。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都期待的、追求的,如何開展,可以說每個人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但是不管如何,教師在教學過程如果能夠考慮到以上因素,說明我們已經在向有效的課堂邁進。當然具體到應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方法,要看具體的場景,包括學生的特征、課堂的環境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