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云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是十八大以后的新提法,它應當以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為核心內容,以增強全國人民“三個自信”為根本任務。實施路徑為宣傳科學理論與適應群眾心理相結合,增強針對性;堅持傳統做法與運用現代手段相結合,增強實效性;改進具體方法與建設體制機制相結合,增強科學性;專職宣傳力量為主體與多方力量參與相結合,增強整體性。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四個特色”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7 — 0012 — 02
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對宣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2013年1月4日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劉云山發表講話,強調,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這是中央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概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需要明確其內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的關系,探索實施路徑。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屬性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是以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為核心內容,以增強全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根本任務,以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構建精神支柱為最終目的的宣傳教育。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本質上屬于宣傳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有機構成部分,它具有社會主義屬性,必須在國家宣傳教育的大框架內運行。從總體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適用我國現行宣傳教育的基本規則、經驗方法和管理體系。這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納入國家總體宣傳教育工作中統一謀劃部署。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屬于我國相對獨立的宣傳教育體系,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宣傳內容,其指向性、目的性和涉及的領域有突出鮮明的特色,其宣傳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道路、制度,中國特色主義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八個堅持”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其宣傳教育的根本任務,引導全國人民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增強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進一步堅定共同理想信念,堅信道路決定命運。這與我國其他宣傳教育在核心內容和根本任務上有明顯區別。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與我國其他宣傳教育既有區別,更有聯系,在實際運行中,既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于其他宣傳教育混為一談,又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與整體宣傳教育割裂開來,要加強相互間的協同合作,互相支持,形成整體合力,共同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實踐,已經逐步展開,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占有主導地位,初步形成具有獨立特色的宣傳教育體系,在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這個體系還不夠完善成熟,其實踐經驗需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進行不斷總結凝練,促進宣傳教育系統本身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核心內容
“四個特色”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四個特色”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的本質揭示,大力詮釋“四個特色”才能使人民群眾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進一步增強“三個自信”。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內容體系看,詮釋“四個特色”處在提綱挈領的關鍵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內容體系豐富博大,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進方向,具有統領和指向作用。第二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規劃布局和總體戰略部署。第三部分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八個堅持的基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探索成果,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深化的共同信念。為了便于開展宣傳教育,必須抓住牽動整個宣傳教育內容體系的綱。“四個特色”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明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是宣傳教育內容體系的綱。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對象看,具有多層次性和廣泛性,詮釋“四個特色”適應多層次宣傳對象共同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對象是全國人民,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思想意識、社會經歷、文化修養、交際范圍、生活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對宣傳教育的期望標準、接受能力、關注焦點具有很大差別。宣傳教育既要遵循總體規范要求,又要適應不同層次群體的特性需求,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詮釋其實踐特色,更能適應從事實際工作的廣大群體,從工作實踐和生活實際的發展變化角度,體會理解宣傳教育的內容;詮釋其理論特色,更能適應從事理論研究、關注理論指導群體的要求,從理論指導、理論探索、理論提升角度領會理解宣傳教育的要旨;詮釋其民族特色,更能適應不同信仰的愛國群體心理承受能力,從民族振興角度,領會理解宣傳教育的目的;詮釋其時代特色,更能適應堅持與時俱進的最先進群體的追求,從時代發展的趨勢和要求角度,領會理解宣傳教育的要求。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根本任務看,詮釋“四個特色”更有利于推進實現“三個自信”。堅定三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自信不是迷信,而是對客觀事物清醒認識形成的思想感受。“三個自信”來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它的基礎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理性、科學性的認識認同。“四個特色”從知行統一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最鮮明特色”形成的國情特點、民族歷史文化和時代特征等因素,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詮釋“四個特色”,能抓住實現“三個自信”關鍵環節,更有效地實現“三個自信”。詮釋其實踐特色,能使人們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是實踐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的。詮釋其理論特色,能使人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先進科學理論為指導的能動社會行為,并且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豐富發展先進科學理論,使之永遠保持先進性。詮釋其民族特色,能使人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人類最先進的文明成果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更能體現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特有優勢。詮釋其時代特色,能使人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和風格,它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步伐,永遠保持旺盛生命力。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實施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我國宣傳教育行之有效的傳統經驗做法,同時,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實施路徑。
(一)把宣傳科學理論與適應群眾心理相結合作為創新的出發點,最大限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
把道理說到群眾的心坎上,是宣傳教育工作努力實現的突破難點。詮釋“四個特色”要講大道理,旗幟鮮明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同時,必須找準群眾關心關注的焦點,把宣傳教育想說的道理與人民群眾想聽的情理結合起來,同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結合起來,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群眾,用日常生活的變化引導群眾。要善于把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具體事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手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緊密聯系的橋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理走進群眾心里,真正為群眾所理解、所認同、所掌握。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統一,邏輯力量與情感力量相結合,既從理論層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講清楚;又結合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親民性,讓廣大人民群眾真心信服。
(二)把堅持優良傳統做法與運用現代先進手段相結合作為創新的基準點,不斷豐富宣傳方式和宣傳載體,增強宣傳教育的實效性。
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宣傳教育工作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一方面,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新興媒體對宣傳教育的影響,科學把握這些媒體特點和信息傳播規律,及時實施網上輿論引導,不斷探索運用網絡等新媒體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教育的方式和途徑。另一方面,要堅持長期實踐形成的優良傳統做法,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結合新時期特點,把詮釋“四個特色”等宣傳教育融入群眾性的文化建設活動中,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
(三)把改進具體方法與建設體制機制相結合作為創新的著眼點,抓住長效機制建設這個根本,增強宣傳教育的科學性。
要建立宣傳教育運行機制,明確宣傳教育的工作進展程序、運行主要節點、信息反饋方式、管理督促實施等內容,保證宣傳教育有序開展。要建立宣傳教育組織計劃機制,保證宣傳教育在科學運籌前提下啟動。要建立宣傳教育隊伍建設機制,保證宣傳教育隊伍整體能力適應時代要求。要建立宣傳教育激勵機制,保持宣傳教育的持續活力。要建立宣傳教育評價機制,以客觀評價宣傳教育形勢和實際效果,為推動宣傳教育不斷深入打好基礎。
(四)把專職宣傳力量為主體與多方力量參與相結合,整合資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大宣教"格局,增強宣傳教育的整體性。
構建“大宣教”格局的任務是,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教育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宣傳教育工作態勢。一是加強對宣傳教育系統內部資源的整合。宣傳教育部門內部要加強組織協調,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與其它宣傳教育統籌計劃、協調配合、相互融合,形成密切聯系的整體。在“大宣教”格局中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二是加強對黨政機關其他相關部門資源的整合。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聯系溝通,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對宣傳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參與,黨政機關各部門協調聯動、各司其職、各展其長,形成領導管理層面上的整體效應。三是加強對廣大群眾、社會團體資源的整合。廣大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宣傳教育熱情和能量,采取適宜方法把這種能量釋放出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的任務。宣傳教育工作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通過開展群眾性的社會文化活動、創建活動和教育活動,廣泛吸收群眾參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宣傳教育的社會基礎,真正形成全社會宣傳教育的大格局。
〔參 考 文 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8.
〔2〕劉奇葆.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上水平上臺階〔EB/OL〕.人民網,2013-01-25.
〔3〕施芝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G〕//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任理軒.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走進人民群眾〔N〕.人民日報,2009-07-30.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