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朋
教學事大,關乎國運,而諸學科之中,語文尤重。語文基礎打不好,素質大廈之基必危脆難堅。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的起步,做為教師可謂前路漫漫、任重道遠。本文論述了幾點學習語文的小竅門,全部從實際經驗出發,一申教學管見,期待對同仁有所裨益。
一、學會閱讀,重視體驗性學習
體驗性學習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閱讀教學中的體驗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把新的教學內容與原有的認知結構、情感結構相聯系,并加以內化、內省并感悟教學內容,從而生成情感和意義的過程。它是一種個性化和生命化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語文閱讀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需要認知學習方式的參與,體驗性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體驗性學習顯現了語文的閱讀特點、遵循了語文的閱讀規律,順應了閱讀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很有必要、效果明顯的學習方式。體驗性學習過程如果應用不當,不僅會嚴重局限學生的思維,甚至會從一定程度上誤導學生,對學生知識的接受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閱讀語言材料積累語言
語言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皶x百遍,其義自現?!睂嵺`證明,傳統語文教學的“讀”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更能讓學生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學生書讀得多了,背得熟練了,就會對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處于一種似懂非懂,憤悱在心的狀態。此時,教師再進行引導和誘發,學生就會產生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就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后,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的特點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于語文教學課堂很少聽到朗朗讀書聲。因此,教師要盡量要求學生盡量多記憶一些課文,并且根據學校安排把小學生應該背誦古詩詞落到實處。不僅如此,我還根據現有教材,增加一些詩文或優美片斷,鼓勵學生熟讀背誦。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里面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卑徒鹣壬脑捊o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三、從寫日記開始練文字技巧
寫日記的的要求,就是要求學生慢慢地提煉自己的語言逐步地向簡潔智慧發展。我經常和學生說,思想是文字與智慧的結合,智慧愈高,文字愈少;啰啰嗦嗦訴說的文字,必然使人難以閱讀,簡潔靈動的文字,一定會讓人愛不釋手。我舉例子啟發學生說:“李白的《靜夜思》,內容很簡單,由于李白是第一個寫出來的,所以成了千古的名句,為什么呢?因為他的文字簡潔到了家,增一字則太多,減一個字則太少,而且他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人,屬于言人所未言?!蔽淖执碇粋€人的思想。好的文章,讓人讀了之后有一定的感觸,有一定的啟示,甚至讓人思、讓人痛。如果一篇文章,讓人讀了以后的感覺,平淡如水,味同嚼蠟,那就沒有什么寫的必要,因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畢竟不同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在提高,寫日記的水平也要提高。我們要有這種寫日記的精神:與其贅言千篇,不如銘語一行。
總之,教學語文的竅門很多,不一而足,難可俱陳,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引領,要讓學習成為興趣,要讓聽讀說寫變得有滋有味。這樣,學生們才會談之喜上眉梢,才會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