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強
小學生正值成長時期,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一些好的或者壞的習慣大部分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所以,就學生的教育來說,教師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是學生良好發展的風向標,教師要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知識。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主地、探究性地學,讓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進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下是我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一些切身體會,僅供廣大教師參考,并給予批評指正。
一、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的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興趣能促使人去探索新知識,創造新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學,喜歡去學,這就成功了一半。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教師要精心備課,熟練掌握教材,充分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教師對班內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要做到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講課一定要生動、形象,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容易接受。講課時,不能只顧自己在臺上講,更要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接受程度,哪怕是表情變化,都要時刻關注。因為無論是誰,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不是持久性的,我們必須要變著花樣地講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不同的指導。講課時要注意照顧全班學生,不能太難,成績差的學生聽不懂,跟不上教師的進度;也不能太簡單,學習好的學生感覺沒有意思而搞小動作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講課要先易后難,面面俱到,既能滿足成績好的學生的欲望,又能照顧成績差的學生的情緒。課堂提問也要因人而異,對學困生,要挑簡單的問題來提問,讓他們通過在課堂上正確地回答問題提升自己的信心,找回自信。教師更要不失時機、及時地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不斷地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們要善于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因利勢導,培養進取心。這樣,學生很快會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生活,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主地學習,再加上教師的耐心指導,我想,學生的數學成績肯定會直線上升。
二、創造讓學生體驗成功喜悅的機會,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在動力
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學生都想積極向上,想當一名人見人愛的好學生。研究表明,只有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之時,他們才會以積極的態度和極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并且還會奮力追趕比自己成績好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讓學生也向教師一樣登上講臺,按自己的思路去給大家講解,當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點撥和啟發。學生上完課后,教師要示意學生熱烈鼓掌,教師更要給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深埋心底的自信也會被點燃,從而對自己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有了希望,有了信心,自然心情會無比輕松、愉悅,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對美好未來的欲望會被成功地激發出來,從而形成無邊強大的動力!有了動力,被動的學習就會轉變成自主的學習,因為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得到了教師、學生的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心情一定會激情澎湃,對知識探索創造的欲望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三、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氛圍
學生健康完善的身心發展離不開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因此,一個和諧、健康、完善的班集體對學生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給學生灌輸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合作共贏的思想,讓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在班上都有主人翁的感覺,沒有鄙視,沒有壓迫,沒有不公平,創造一個人人平等,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大集體、一個溫暖的家庭。教師用自己細心的關懷去激勵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幫助學生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讓他們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欲望的關節找突破口,把學生引入到教師所提的問題上來,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的問題上來,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給學生提出問題思考,還可以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來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動手操作是一種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適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他能讓學生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鍛煉思維、開發智力,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和提高技能。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