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爽
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以往的教育模式。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創新,是大家經常談論的話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主要采取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支持平臺,利用現代科技及網絡支持,全面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運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為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核心。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通過課堂創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以往的教育模式。縱覽小學美術教材,既有生動有趣的兒童畫、想象畫、卡通畫,又有中外兒童優秀的美術作品欣賞,畫家筆下的動物畫、風景畫;既有動手操作的工藝品、小制作課,又有走出課堂,描繪大自然的寫生課。教師在教學時用有趣,童話般的語言來描繪教材中的畫面,可給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繪畫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憑借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的,雖然他們已經能夠運用某些概念進行判斷、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與具體形象聯系著。針對這個特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創新,是大家經常談論的話題,在研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觀點,國外的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國內的研究剛剛起步,加上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很難找到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和借鑒中加以分析。創造能力的培養問題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重視。科學研究也表明:三至九歲是兒童創造力的萌芽時期,這種能力或是發展、或是培養、或是泯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因此,在兒童階段的教育中充分利用美術活動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么,是不是只要進行美術活動就能夠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呢?不一定。那些成人化的美術教育模式以及機械枯燥的“訓練”方法,不但不能促進兒童的創造性發展,反而會起到阻礙作用。因此,如何在兒童美術活動中自覺地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美術教學創造力培養的理論依據
黑格爾認為:“世界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馬克思曾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追求的結晶。”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藝術為主結合其他一切審美對象進行的教育活動,且只有通過課堂教學這條主渠道才能保證美術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并讓學生提高美術創造意識。本課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以達到課堂教學的創新,全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水平,即人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問題中找出新關系,尋求新答案的過程,這種思維具有新疑性、獨創性、發散性。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主要采取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支持平臺,利用現代科技及網絡支持,全面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運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為,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核心。
三、美術課創造力培養的教學內容
主要內容是探索學校、教師、學生在美術教學環境下如何創新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運用多方面教學資源進行研究和探索。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態,深入研究教材,改進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教學,多方位地傳授藝術知識、技能。具體來說,教師應培養學生具有以下幾點:1.創新意識,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主要表現在造型游戲的活動中讓學生逐步樹立起用身邊的材料創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的意識。2.利用各種媒材、工具美化身邊環境的意識。3.有對美術作品表達自己見解的意識。4.在綜合性的美術活動中有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創新熱情,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創新熱情主要表現在學生創作美術作品過程中對創造的目標及其意義的認識能夠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緒振奮,動作節奏一環緊扣一環。5.優化創新品格。小學美術教學中優化創新品格主要表現在創作作品時有正確的創新動機、創新的勇氣和膽魄,在創作活動中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四、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途徑
保護兒童早期的繪畫原創力。原創力即兒童未被破壞的形式美感。在早期(6-7歲)的兒童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一開始就過多地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以保護原創力為主要內容,保護兒童的純真和稚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常帶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簡單的線描練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注意周圍的環境,并且把生活中不同的感受表現出來。幼兒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敏感期,他們的意識、行為及對社會事物的觀察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可塑性,教師不懂這些規律,就很容易扼殺他們具有的最美的品質,將影響今后的身心發展。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模仿不是藝術,也培養不出藝術家,對其他學科的創造能力也有一定影響。模仿作為基礎教學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不能太重,模仿的越多,依賴性就越大,對創造力的形成影響就越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表揚那些通過自己觀察、想象完成作業的學生,而對除臨摹外,不敢動筆,畫面拘謹的學生,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如活動感知法,情緒激勵法等)盡快糾正其方法,使他們盡早養成獨立觀察,自我表現的習慣。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糾正,任其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會在臨摹中散失貽盡。
總之,小學美術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這是指對人們熟悉或已認識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重新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而對未知的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創造性的。創造性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新穎性、獨特性等特點。它是整個創造活動的智能結構的關鍵,是創造能力的核心。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