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仁剛
企業的快速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富有戰斗力的企業文化的支持。企業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是企業的價值觀問題。企業政工人員應該在遵循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前提下,為企業文化明確方向、統一意志、規范行為,企業政工人員應該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的引導和督促作用。
一、企業文化的物質性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而企業文化是企業內全體成員的意志、特性、習慣和科學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企業文化依附于企業,隨企業產生,隨企業消亡而消亡。即使沒有總結或提出外在表現形式,企業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通常表現為一句話或幾個詞,不是內在本質內容的全部,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會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企業文化在與員工的相互作用中處于主要地位,一個人被一家企業錄用而成為這家企業的新員工,這個時候的企業文化代表著大多數老員工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個人與一個整體的相互作用,其結果自然是新員工被同化。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二、企業政工人員應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的引導和督促作用
1、企業政工人員要有政治思想工作的本能敏感性
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歷了計劃經濟、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等歷程,企業員工的行為導向、價值取向定位也應該而且必須與企業的改革發展方向走勢一致,這就要求企業政工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發展,隨時把握好企業政治思想宣傳工作的脈搏和方向。其一,要多點人文素養,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提升文明、體現員工智慧和素質的創造性活動,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員工干成事業的企業環境。其二,要多點人文關懷。把關心人與尊重人、理解人與教育人、管理人和成就人統一起來,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與員工的零距離,達到員工人生修養的零缺陷,有效實現個人與群體、員工與企業發展需求的最佳結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營造融洽和諧的企業工作環境、人際環境。其三,用加快發展的環境,優化員工成長空間。有針對性地解決員工群體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用發展的環境凝聚人心,謀求環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最大的正面影響效應。
2.企業政工人員要結合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開展政工工作
首先,改革使得企業經濟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人才經濟和利益經濟綜合體,它所表現出的最大特征就是競爭和效益最大化。而在改革過程中,各種利益的大碰撞、各種文化的相互摩擦,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全體員工的積極創造、認同和實踐,形成了企業整體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管理傳統等特色企業文化。這個企業文化要真正完全形成企業及員工的自覺行為和習慣,不僅需要企業的領導者長抓不懈、更需要我們政工人員的不斷的教育、培養、引導、督查和長期不懈地努力。
其次,政工人員本身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中介和推介作用。作為具有宣傳、教育、督查、協調等工作優勢的政工人員,尤其需要通過深入淺出、入情入理的宣講,展現企業的價值觀和愿景,實現企業與員工的人企合一的目標。
再次,每個企業都有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習俗習慣的各類人員,由于信仰、文化、地域、 生活習慣、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差異,思想政治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必須追求細致性、差異性以及實效性。
3、運用現代技術和方法,不斷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以前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說教,而且有時很是枯燥乏味。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開展得豐富多彩,要開展得吸引人教育人,就必須轉變傳統的工作方法,應用互聯網、報紙、廣播、多媒體技術、宣傳畫、演說、演唱會等等新鮮的形式,沖擊人們的感知器官,引起人們對企業文化的積極關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爭取企業領導支持,放手組織生氣勃勃的新形式,大力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會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氣象。
三、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是企業政工人員總的工作原則
第一,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價值目標。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人與物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沒有先進的生產力,沒有先進的社會制度,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同樣,沒有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進步也就失去了內在價值。因此,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最高目標和終極價值。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一論斷,揭示了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 的一部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第二,把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確立為堅持以人為中心。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尊重人、相信人、把人放在企業管理的主體地位上。要強調文化認同和群體意識的作用,反對單純的強制管理,要注重在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和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為企業建立明確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以此實現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有機結合,實現企業與社會以及企業內部物質、制度、精神的最佳組合和動態平衡。
第三,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約束功能、協調功能、維系功能、教化功能、優化功能、輻射功能。企業文化講究的是員工對價值觀的認同和在群體道德規范及行為準則的約束下的行為自覺。作為企業政工工作者則應該主動擔負起把以尊重個人感情為基礎的無形的思想控制和以群體目標為己任的內在自我控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責任,實現職工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科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