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2009年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根據廣東省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在廣東率先實行了“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通過3年扶貧開發工作,湛江市所轄各縣(市)區已實現了扶貧開發預期目標。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指示,繼續再用3年時間,推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筆者有幸參加第一期扶貧幫扶工作隊,下駐到遂溪縣扶貧。以下談談做好扶貧開發工作重在抓好五個落實的體會,希望能對第二階段做好扶貧工作有些借鑒作用。
一、重在抓好調查摸底工作落實
農村扶貧開發雙到工作,要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為了實現農村脫貧致富目標,各幫扶單位主要領導、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對象的責任人,必須做到進村入戶進行調查摸底,了解貧困戶家庭人員情況、生產生活情況、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情況,找出貧困戶和貧困村致貧原因,從而有效制定脫貧幫扶措施。
二、重在抓好脫貧有效措施落實
(一)制定貧困村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措施。
遂溪縣貧困村集體經濟普遍存在薄弱,有相當部分的貧困村委會連征訂黨報黨刊以及日常辦公經費的開支都成問題。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刻不容緩,是扶貧工作的重點。因此,特別是幫扶單位的主要領導和駐村工作隊,一定要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召開村干會議,村民小組會議和村民大會,找出適合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并在省、市和縣三級財政專項資金扶持下,在各幫扶單位共同資助下,根據本地實際,有選擇地建起養雞場、養鴨場、花卉種植場、木材加工廠等。遂溪縣所有貧困村,通過3年來的幫扶,各村辦的集體經濟項目都能正常運作,經濟年均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發展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二)制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有效措施。
一是進行智力扶貧。1、舉辦農科技能培訓班。每年度都組織農業、林業、水產、畜牧業專業人員到貧困村進行種養殖業培訓,發動貧困戶家庭主要成員參加學習,通過培訓提高其種養殖業水平。2、舉辦離校貧困戶子女勞動技能培訓。發動貧困戶離校子女參加遂溪縣勞動技校培訓班學習,使貧困戶子女掌握電腦、家電和機械維修等技能,提高貧困戶子女就業率。
二是解決實際問題。1、幫助貧困戶家庭成員購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減少其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2、幫助貧困戶家庭購買水稻種植保險,減少其受自然災害損失風險。3、幫助特困戶購買農具、種苗,使其有效發展家庭經濟。4、幫助其調整生產布局,從本地單一的水稻種植、甘蔗種植,發展到特色水果種植、北運蔬菜種植、番薯毛薯種植,增加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5、推介貧困戶家庭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發動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幫扶責任人、本土外出務工人員和社會各界,推介貧困戶人員到珠三角、湛江市、遂溪縣城、遂溪工業園區等地務工,增加了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6、做好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工作。采取“上級支持一點、幫扶單位捐贈一點、貧困戶出資一點、貧困戶親戚朋友借一點”等辦法,完成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工作任務,使貧困戶住有所居。7、做好貧困戶低保工作。對經過多方努力,尚未脫貧的人員,向民政部門做好申報補助工作,解決貧困人員生活問題。8、做好傳統節日慰問工作。在每年度的中秋和春節期間,幫扶對象的責任人要做好上門送溫暖工作,準備水果、花生油、棉被和慰問金送到貧困戶家中,既體現出我們對幫扶工作的重視,又能增進幫扶工作感情。
三、重在抓好村干選舉工作落實
有堅強的村領導班子,才能有效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村“兩委”換屆選舉期間,針對有的貧困村村干都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不強、為民不公的現象,協助組織部門做好從回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種養殖業能手、外出經商老板中進行篩選,按有關選舉程序,選出有能力、有創勁的村委干部,使選出的村委干部得到村民的認可,能帶領村民共同發展致富。
四、重在抓好村公益工作落實
貧困村莊普遍存在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村容村貌差、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要求各幫扶單位要從實際出發,發動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存在突出問題。如:幫助村民打建飲水井、進行村道硬底化、規劃新村場、完善文化樓(室、廣場)建設、發動醫務工作者上門義診等。
五、重在抓好長效機制工作落實
一直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視做好農村工作。前些年,湛江市大力開展“固本強基”工程,農村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從工作隊撤走后,由于沒有長效工作機制作保證,不少村莊沒能鞏固原有成效。鑒于此,通過這次扶貧開發工作,我認為建立長效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制定長效管理機制
到2012年底,原定3年時間的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已經結束,暫告一段落。為鞏固成效,幫扶的村相應建立起了如下長效機制:1、對每個貧困戶進行“建檔立卡”,錄入電腦進行跟蹤管理。2、制定村集體項目管理有關制度。如:養雞場、養鴨場利潤分紅協議書(由幫扶單位、村干部、貧困戶代表分別簽訂),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和項目財務管理小組(分別由村干部和貧困戶代表擔任),項目出租合同(由村干部和貧困戶代表簽訂)。3、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我們幫扶單位還協助村干部制定村日常規范管理制度若干個,并集中進行印刷匯編。有了這些長效管理機制,即使這次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結束后,而這些有效的管理機制將會在今后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能鞏固扶貧工作成果。
(二)抓好項目評估工作
2009年底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后,遂溪縣所有貧困村在省、市、縣三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下,各條貧困村單是投入集體經濟建設項目都超過100萬元(含長效機制后續資金)。各項目建成后,都能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但我們進行“回頭看”后,有的項目重復多,僅遂溪縣而言,養雞場辦得比較多,加上受當時禽流感疫情影響,養雞場虧損嚴重。今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又開展了,各幫扶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在上項目的時候必須認真謹慎,需要進行多方調研、評估,切實保證所上項目能真正為貧困村帶來實惠。可否針對在靠近圩鎮的村委會,把扶貧項目幫扶資金用在圩鎮臨街處籌建村委會辦公樓,樓下可招租經營生意,能使辦公樓有永久租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