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骨干和中堅,承擔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發揮著“頂梁柱”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國有企業在加強對經營管理人員的內部監督和制約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經營管理上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存在著由于經營班子決策失誤、管理不善以及管理人員失職、瀆職等行為給企業造成資產損失和不良影響的現象;一些企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還需要加強。本文針對以上問題,談談對國有企業內部監督體系的粗淺想法。
關鍵詞:國有企業 監督制約機制 探索與研究
一、充分認識在國有企業構建監督制約體系的重要性
(一)構建監督制約體系,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要求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就是要不斷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主動應對和防范各類經營風險,保持企業良性運轉。企業監督制約機制作為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對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流程和崗位風險進行準確分析,做到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正確性。
(二)構建監督制約體系,是發揮國企內部職能部門作用的重要途徑
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專職部門監督、職能管理部門監督和職工群眾監督。其中,專職部門又包括企業的紀檢監察部門、監事會和審計部門。
專職部門的職能特點,決定其監督更具嚴肅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因而其監督的作用和效果也更為直接,更為深入。職能管理部門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主體和業務核心,它的特殊性在于,監督與被監督同時存在,其監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嚴密性。職工群眾是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主力軍。工會組織通過職代會及其它民主管理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進行監督,其監督更具有經常性、及時性和廣泛性。這三大監督主體由于職能作用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監督的角度和作用力也有所不同,其監督作用的發揮也都各具特色,有所側重,相互不可替代。
二、當前國企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國企內部權力架構失衡,監督主體受制于監督客體
企業的各項活動往往只按照決策層的意志運行,監控系統對領導人員的監督制約往往顯得軟弱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內部監督制約系統與決策、經營系統在組織及權力架構上并不對等,難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紀檢監察等監督部門一方面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擺脫不了下級監督上級的難題;另一方面,監督人員的升降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領導人員,監督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制約。
(二)企業內部監督力量分散,監督合力受制于領導機制
國企內部監督部門設置齊全,但監督力量較為分散。這是由于企業內部監督部門分屬不同的領導負責,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側重點不同,相互之間溝通協調比較少,不能將對事權、財權、人權、物權的監督有機整合起來,分化了監督力量,難以形成監督合力。
(三)職能部門監督和民主監督作用發揮不到位
近年來,國有企業內部發生了一些腐敗案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由于財務、采購、營銷以及用人等方面缺乏有效監控、管理存在漏洞所造成的。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一些管理人員預防、監督腐敗的意識不強;二是由于個別領導干部的群眾觀點和民主意識淡薄;企業內部廠務公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監督載體,監督渠道不暢通;執行民主監督的懲處力度不夠,對違紀違規人員起不到威懾和制約作用等。
三、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的途徑和方法
(一)探索建立垂直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紀檢監察派駐制。這種機制能夠解決同級監督只局限于表面和局部的現象,紀檢監察的監督能夠發揮出實質作用,有利于維護紀檢監察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由于不是從內部提拔,而是外圍空降,有利于切斷監督人員與被監督人員的利益關系,企業的領導人員才會有所顧忌。二是建立審計派駐制。可以將各子公司的審計部門,直接收歸母公司審計部門管理,劃分為審計小組,根據子企業規模狀況集中進行設置,分片負責,實行垂直領導。三是建立會計派駐制。母公司向各子公司委派財務總監或會計人員,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特別是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監督。
(二)紀檢監察監督融入企業的內控管理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精神,確立紀委書記進入董事會的組織結構和運作程序,各企業的紀委書記可根據工作需要依法進入董事會擔任董事,發揮交叉任職的體制機制優勢,確保監督知情權、參與權和關口前移的合法性、獨立性和有效性,把紀檢監察的監督融合在企業內控機制的監督之中,使企業紀檢監察能夠通過“參與管理、融入流程”履行監督職能,加大了監督的力度。
(三)堅持監督與企業管理的重點難點相結合
一是要抓住關鍵崗位,加強對重點對象的監督。落實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制,實行權力的合理分解,形成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堵塞管理漏洞,防止腐敗發生。
二是要突出重點部位,強化對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工程建設項目是易發腐敗的重點部位,要切實加強企業內部的監控力度,在工程項目部建立紀檢監察部門或設立紀檢監察人員,形成項目內部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
三是要圍繞管理難點,深入開展效能監察。要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查漏、促管、增效、保廉”為目的,針對物資采購、工程建設項目以及節能技改、經營管理等工作深入開展效能監察,力爭取得較好的監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