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儀
摘 要:2012年的亞太可謂極不平凡,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正在亞太地區全面展開和完善。近幾年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加快了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步伐,經常以“重返亞洲”的最高姿態在亞洲國家之間周旋。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給冷戰結束后的國際戰略格局帶來了重大沖擊,不僅重塑了國際戰略格局,也給中國帶來了較為嚴峻的戰略安全環境,給中國未來的國家發展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未來,中國要站穩腳跟,練好內功以應對各種挑戰。
關鍵詞: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影響;中國
中圖分類號:D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039-02
奧巴馬在2008年入主白宮后,加大了推動戰略重心東移的力度,也加快了推進戰略重心東移的步伐。前國務卿希拉里2011年10月在《外交政策》雜志發表的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闡述了美國亞太戰略的新思路,新行動和新轉折,強調亞太對美國的未來極其重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意圖已基本清晰,即“主導亞太、應對中國、重振美國、維持霸權”[1]。時至今日,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一系列動作,如美國高調“重返”亞洲,日本強化美日同盟,菲律賓、越南在制造摩擦……這些都已經導致亞太地區形勢日益復雜。而我們也可以看得出美國這些動作很大部分都是針對中國的,也給中國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遏制中國是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一個極為重要的目標。面對美國“步步為營”的緊逼,中國應當以極大的危機感來認真對待這一重大戰略局勢變化,謹慎對待,力求未雨綢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其負面影響。
一、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原因
第一,地緣政治“沖擊力”[1]。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背后,以中國為核心的地緣政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棋盤[2]260,亞太特別是東亞地區是亞歐大陸最為熱鬧的地區,是各國相互角逐的場所,其重要性格外突出。隨著世界的發展,現在的歐洲在世界的地位有慢慢衰弱的傾向,以前歐洲是世界的中心,但現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亞洲的迅速發展預示著未來世界將會以亞洲為中心的。美國如果想要保住霸主地位,必須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地區保持絕對優勢,做好全球領袖的工作。而中國處于亞歐大陸顯要的位置,真的是屬于亞洲“中間的國家”[2]275,位置顯眼,海陸兼備,這無疑會被美國盯上,成為美國戰略實現的助長劑。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看,無論是亞太地區還是處于亞太地區的中國,在美國的戰略思維中都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美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位于亞洲的原蘇聯這個死敵打倒在地,美國絕不愿意看到在亞洲再出現另一個能與自己相抗衡的對手。反正歐洲大可以讓美國放心,但在逐漸崛起、強大中的“亞洲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對美國來說具有很大的沖擊力。為了減少這個沖擊力,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以確保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地緣經濟吸引力。亞洲經濟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越來越重要。由于亞洲有豐富的資源,有最勤勞的人民,還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規模之大,其經濟發展后勁十足。其經濟活力、實力和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幾乎都集中在亞洲,亞太經濟體你追我趕、群芳斗艷,除中國以外,韓國、印尼、泰國、越南等一批新型國家發展勢頭都很好[3]。面對如此充滿活力的經濟區,美國在經歷08年經濟危機后元氣大傷,雖然現在有所轉好,但是經濟發展還是遇到很大的瓶頸。而且歐洲因歐債危機正經歷經濟衰退,美國將目光轉移到亞太地區是個明智的選擇。利用亞洲這個巨大的市場拉動本國貿易發展之余還想重塑在亞太地區經濟貿易的主導地位,美國想打響這個如意算盤,一箭雙雕,就得把戰略重心東移。
第三,中國的發展。近十年,由于美國把很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反恐戰爭上,把勢力范圍主要放在中東地區,對亞太地區可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抓住機會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經濟上在亞洲地區可謂是“一枝獨秀”,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治上,國內政治發展較為穩定,參與國際事務大大增多,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軍事上,軍事現代化不斷發展,國防力量大大加強。雖然美國經濟還處于世界首位,但是后勁十足的中國已經對美國構成分量相當的威脅,一不小心,美國會地位不保。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鞏固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只能采取多重行動,牽制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削弱其國際影響力,以保住自己“全球領袖”的地位。
由于各種因素,美國一直把中國看成是假想敵,認為中國的強大會嚴重影響它在全球的地位,所以筆者認為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很大部分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已經對它造成很大的威脅,到了不可不理的地步,亞太地區的每一個國家都牽動著美國的神經。
二、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將戰略重心聚焦在亞太地區,極大地改變了該地區的戰略態勢。中國作為其最重要的防范和遏制對象之一,無疑對我國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壓力,中國必將遭遇諸多問題與挑戰。
首先,在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上必將遭遇問題與挑戰。近年來,除臺灣問題一直牽扯著中國政府主要精力外,東海、南海問題不斷凸顯,釣魚島局勢緊張,還包括與印度的邊界劃定問題等等。上述問題均屬于國家核心利益。而這些問題,都能看到美國的影子。臺灣問題不必說,美國一直打著“臺灣牌”,出售武器給臺灣,在各層面謀求利益的同時,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中國國家統一的阻礙。在釣魚島問題上,雖然表明立場是中立,但是其實一直在背后做日本的靠山,在背后做幕后推手。南海問題,又說牽扯到美國的國家利益,借此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發展關系。中國種種的領海領土問題都能與美國扯上關系,西半球的手一直在伸進東半球,一直在干涉中國內政,這對中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美國今后無疑會在涉及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上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劇中國與相關國家關系的進一步緊張,迫使中國深陷解決相關危機的泥潭,從而達到拖住中國的目的[4]。這對于中國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問題與挑戰。
其次,阻礙中國維護軍事安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盡管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但中國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大國,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就是國家尚未實現統一。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國進行有限軍力發展,在我們看來這是必然的,但卻被認為是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威脅。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更是不斷渲染中國軍力發展的“威脅”性。美國不斷惡化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形成了對華包圍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周邊安全。在過去的2012年,美國頻繁在亞太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其規模、次數還有頻率都超出以往,針對中國意圖明顯。美國“中國威脅論”的渲染使得中國即便是在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敢輕易使用軍事手段來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這對中國來說不僅會對中國周邊安全造成威脅,還會影響中國的軍事力量的壯大,削弱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第三,中國經濟安全面臨危險。客觀地講,盡管美國受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至今經濟復蘇舉步維艱,但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兩國差距仍是明顯且巨大的。盡管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讓美國不斷看重中國維護世界經濟安全的作用,導致中美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增多,但這并不意味著中美在經濟上將一直合作大于競爭。美國的危機感,必將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防止中國經濟發展上。因此,美國戰略重心東移至亞太,與中國更近距離接觸,從合作的角度看將更便利,進一步增強相互依存度。但從另一方面看,美國的霸權思維一定會與中國經濟激烈競爭,甚至激烈對抗。以現在的情況看的確如此,中美貿易摩擦越來越多,雙方進出口問題多樣。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競爭有可能延伸至地緣政治領域,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基礎[5]。
第四,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極大擠壓了中國戰略機遇期的時空。過去小布什把美國大量的政治軍事資源投放在中東,對于亞太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畢竟魚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為了解決國內發展問題,美國必然會把眼光放在亞太,特別是正在崛起的中國。過去中國抓住美國把重心放在中東地區對其暫時放松遏制的機會而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現在美國“回來了”,中國各方面發展都會被美國以各種理由、措施進行阻礙,這將嚴重擠壓中國戰略機遇期的時空。
結語
世界的運勢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美國戰略東移是其必然的戰略選擇。面對美國的步步逼緊,中國要加大重視力度,沉著應對。未來中美關系將處于“斗而不破”的狀態,中國要發展好中美良好的合作關系,避免中美關系惡化而影響到本國的發展。目前中國不應過多關注崛起問題,雖然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不能刻意追求,也沒有必要熱烈討論。要知道,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只要中國發展,影響力和勢力范圍自然會擴大,進而改變地區乃至全球均勢。為了防止美國戰略東移阻礙中國的發展和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首先要確保競爭力、國內的公平與正義,以此帶動軍力的增加。到時候,任何遏制中國的防線都會不攻自破。此外,中國在持續發展的同時,應該與鄰國一起制定長期的發展計劃,實現共同繁榮。鄰國的繁榮不僅能使地區和平更有保障,還可以促進中國的發展,增強國際影響力,地區合作必將減少對“中國威脅”的擔憂。總之,中國要團結好國內國外一切能團結的力量,不要自亂陣腳,要始終站穩腳跟,練好內功,堅定國內發展信心,從容淡定地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要相信,中國宛若一棵樹,終究生長得根深葉茂,任何阻擋她的頑石都將被擠破!
參考文獻:
[1]金燦榮、戴維來.冷靜看待美國重返亞洲[J].當代世界,2012,(4).
[2]丁力.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極其戰略選擇[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3]沈本秋.美國的金融權力評估[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1,(6).
[4]劉強.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給中國帶來的問題與挑戰[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5):65.
[5]錢文榮.關于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與中美關系的幾點思考[J].當代世界,20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