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英
摘 要: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我國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黨群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卻呈現出了疏離的態勢。毛澤東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對于官僚主義作風與人民群眾的矛盾做了深刻論述,提出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對新時期我們如何處理好黨群關系,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為此,我們牢牢把握人民當家做主的理念,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實現黨群關系和諧發展。
關鍵詞:黨群關系;人民內部矛盾;黨風廉政建設;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047-02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永恒主題。毛澤東同志曾經強調每位共產黨員要像和尚叨念“阿彌陀佛”一樣時刻叨念群眾。因為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同樣在群眾。當前,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我們黨應該努力把握影響黨群關系的重要因素,選準著力點,促進黨群關系和諧發展。
一、從國際事件看黨群關系的重要性
1956年被毛澤東稱之為“多事之秋”,當年2月,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在會上做了《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報告》,對斯大林進行了全盤否定,此事件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波蘭和匈牙利。隨后,6月28日和10月6日,先后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當時,由于受到該報告的影響,東歐國家的人民強烈要求其領導人糾正過去的錯誤,為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出現了要求擺脫“斯大林模式”、要求擺脫蘇聯控制的一些社會情緒。面對突如其來的沖擊與動亂,一些東歐國家的領導人被弄得不知所措。領導人明顯跟不上蘇共二十大后的形勢,沒有對個人崇拜進行強有力地批判,也沒有堅決檢討和糾正黨在過去執政時期所犯的錯誤,特別是對人民群眾經濟、政治上的要求估計不足,人民群眾的不滿終于爆發了。兩事件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其自身所存在問題,極大部分的責任在于中央和地方領導者的官僚作風和愚昧無知。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疤K東劇變”的根本原因在于執政黨的腐化,在經濟上,國家發展緩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歐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經濟困難導致了經濟危機并誘發了政治危機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嚴重破壞了民主和法制,東歐各國的黨和政府脫離了人民群眾。此事件對我國影響巨大,使黨不得不對如何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如何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的問題重新認識。1992年,鄧小平在中國南方視察的談話中,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做出了如下簡明概括:“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毛澤東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指出:“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眾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領導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國家機關某些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作風同群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人民內部的一個矛盾。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我們國家是黨領導的,一切矛盾都要在黨領導下解決,所以黨群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從上述的幾個事件,我們可以認識到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就是船和水的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若是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權力必定會被人民收回。因此,我們應努力處理好黨群關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當代中國黨群關系的現狀
現階段黨的威信力和號召力受到削弱,一些群眾存在著不滿的情緒,各地上訪人數增多,范圍越來越廣,例如: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來訪接待室登記接待的進京來訪總量為67 000余人次,比2008年上升了24.8%;一些地方黨群關系緊張,群眾對立情緒嚴重,甚至出現釀成群體性事件,例如:2011年廣東省汕尾市烏坎村的群體性事件,源于對村干部處置土地、財務、換屆等問題的不滿;近年來一些黨員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侵犯和損害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例如:從2012年中國人民最高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公布的2011年一年查辦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32 567件,其中貪污賄賂大案高達18 464件。這些現象正在弱化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但是,這些年是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最好的時候,也是人民受益最多的時候,卻不是人民最滿意的時期,這里的原因需要我們認真分析。
三、黨群關系緊張的原因分析
(一)黨的角色的轉變
我們黨已經從領導全國人民取得國家政權的革命黨變成了長期執政的黨,這是黨群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毛澤東指出:“現在,有這樣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可以高枕無憂,可以橫行霸道了?!弊鳛閳陶h,手中具有了公共權力,權力本身是為公共大眾服務的,可是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讓黨內一些干部產生官僚主義之風,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
(二)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與過去不同
在革命戰爭年代,人們希望共產黨領導他們打倒土豪劣紳和資產階級,農民們有地種,工人們有工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和計劃經濟時期,人民群眾希望有飯吃,有衣穿。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科學發展、分配公平、社會和諧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訴求,特別是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的出現,使利益主體多元化。如何反映這些群體的利益訴求,維護好社會的公平和公正,直接影響著黨群關系。
(三)貪污腐敗問題直接影響著黨的聲譽
當前,貪污腐敗案件多發頻發,一些黨員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生活墮化,甚至侵占大多人的利益僅為一己之利。這些都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使黨同人民群眾漸漸分離開來。鄧小平、江澤民同志多次提出要重溫《正處》這篇光輝著作,學會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種種人民內部矛盾,并對消除領導干部的官僚主義作風,消除腐敗現象給予了高度重視。
四、新時期處理好黨群關系的措施
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呢?毛澤東在《正處》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認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只能依靠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采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采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他強調:“什么叫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歸根結底就是群眾路線四個字?!睘榇?,我們應當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一)從我國的國家性質出發,牢牢樹立人民當家做主的理念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我們的黨來自人民,權力來自人民,國家的各項事業取得勝利需要依靠人民,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會被人民所拋棄。因此,我們應該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切實代表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
(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我們應該謹記發展是硬道理,繼續深化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為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來解決。不僅經濟領域需要提高經濟實力,而且社會領域的好多問題也需要發展經濟來解決,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更好地分配。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以科技促發展,不斷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并使經濟和社會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三)加強社會建設,著重改善民生
黨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樹立民生理念,大興親民、愛民、為民、惠民之風。領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我們黨只有不斷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質量的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水平,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關注貧困和關注弱勢群體,人民內部的矛盾才能真正解決,黨群關系和社會才能處在真正和諧的狀態。
(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特別是黨的反腐倡廉建設
我們要秉承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把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相結合,增強自我凈化、完善、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特別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五)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的矛盾
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這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對待它。正如毛澤東在《正處》中指出:“如果由于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好,鬧了事,那就應該把鬧了事的群眾引向正確的道路,利用鬧事來作為改善工作,教育干部和群眾的特殊手段,解決平時沒有解過的問題?!币虼?,我們應該正視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這些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的矛盾,只要處理得當,就能化解。我們黨需要有一顆為民之心,體察民情,解決民苦,為人民排憂解難。
總之,我們黨只有與人民群眾保持好關系,才能從人民群眾中吸收營養,帶領群眾并依靠群眾更好地應對長期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從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毛澤東選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鄭培君.淺析新時期的黨群關系[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5).
[4]李海寧.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表現形式和特征分析[J].理論導刊,2006,(2).
[5]王進.人民內部矛盾是“天下第一大事”——對毛澤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現實意義的新認識[J].探索,2007,(5).
[6]于紅.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與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J].中國社會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