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梨
解放,在中國有著分外特殊的意義。談論近代事件,人們用“解放前、解放后”來做時間標記;“九二共識”關于統一的表述,這邊是要“解放”臺灣,對岸則是“光復”大陸;就連甩掉書包從考場里抽身而出的考生們,也都迫不及待的喊一聲“終于解放了!”……可見“解放”,決不是伸伸懶腰打個哈欠般容易輕松的事情。
思想的解放更不容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本就困難,更何況要讓他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解放他的思想?而當解放思想成為一群人,甚至一個團隊一個企業進而一個國家范圍的命題時,便是最為艱巨的任務——它遠不是幾個人寫幾篇文章,或者開一些會議做一些論壇而能成的,它應該是自上而下的引導從而形成自下而上的自覺的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基層群體自覺的參與,而對于企業,則是業務基層的思想解放。
企業的解放思想,其重點應該在于營造一個思想寬松、思維活躍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保持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競爭力。2004年扎克伯格創立的Facebook,說到底就是一個互聯網的社交網絡,但在2004年有多少大型的網絡公司,包括微軟、谷歌,都已經在網絡社區這塊市場上投入了財力物力,就是憑著創新和活力,Facebook趕超了這些先行者成為第一大網絡社區。
五菱能成為知名的品牌同樣也仰仗著解放思想。從拖拉機到微車,五菱人敢想敢做;深耕農村市場,深入布局營銷網絡,五菱坐上微車老大順理成章;開發觀光車、客車、校車,市場機遇如期而至,更顯示五菱眼光獨到,敢為人先。但要想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再續輝煌,需要更深入的解放思想,特別是業務基層的思想解放。
在業務崗位上,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譬如,五菱觀光車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和生產系統總有不和諧的矛盾;部門之間像TVB電視劇里的情侶一樣想和諧相處卻總不能步調一致,出了問題似乎怪誰都委屈;主管和員工之間溝通不暢,雙方都有“我本將心向明月”的感嘆……
要解決或者改善這些情況、問題,需要我們,特別是業務基層改變觀念,解放思想。我們如果都拿著“對領導負責,討領導歡心”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就一定不能落到實處;如果不以解決問題,相互理解的態度,而是動輒揮舞“不行就告你領導”的大棒來進行部門合作,可以想象效率會多么低下;對于需要支持的業務,如果大家都抱著墨守成規,不愿冒險的態度來做,那這項業務的推進又會有多難呢?這些,是否都能在基層業務中找到原型?
我們處在機遇期,但機遇轉瞬即逝,所以機遇也是挑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法寶在于高效,在于靈活,在于創新,而支撐一個企業高效靈活創新的原動力就是一個企業開化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業務基層員工的思想解放。沒有業務基層員工的思想解放的企業,無論領導高層如何解放思想,仍然文化禁錮。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首先,基層的思想解放,需要自上而下的引導。一個企業的文化,取決于企業決策者而體現在企業執行層。同樣,一個企業需要解放思想,需要“領導先走”。作為主管,是否應該多鼓勵下屬提意見想辦法?當員工狀態不對,工作不順時是否該一起找找原因而不是“只注重結果”?在部門間的合作中,主管們是否應該率先表現出理解、合作、風險共擔的精神,從而給工作定下基調?只有領導的思想松綁了,員工的手腳才放得開。
其次,基層思想的解放,需要制度化的保障。我們現在的思維禁錮,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長期以來的國有企業僵化的機制,如今我們引入了精益生產,引入了績效考核,直接面對市場,要打破從前“對領導負責,討領導歡心”的思維定勢,轉變成“對業績負責,討市場歡心”的理念。這需要清晰明確的績效考核機制,需要將企業目標分解成部門目標,再落實到個人的績效目標,包括對于目標的可行性、完成情況進行客觀合理的評估和評價。這是龐大而艱苦的工作,需要足夠的精力和時間。
第三,基層思想的解放,需要有允許犯錯的勇氣。解放,本來就是個破舊立新的過程,既然是新問題新思維新做法,就很難保證一定對與不對。沒有犯錯和允許犯錯的勇氣,無法支撐起基層思想解放的進程,消除解放思想帶來的疑慮。比如,五菱專用車市場本來就是品類繁多,難以預測的市場,要想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要敢于做儲備,一方面如果有偏差,就需要大家相互理解共同擔當。
最后,需要明白,解放思想應該基于實際,特別是業務基層。脫離實際的“解放思想”,就成了幻想,久而久之會形成紙上談兵的浮躁風氣。事實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鄧選中是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是用來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尋找規律、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促進發展。所以在解放思想的過程當中,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對現實情況的了解,只有了解實際情況,解放思想才有意義,決不能讓“空想”的風氣在企業內盛行。
企業業務基層的思想解放,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通過影響和鑄造一個企業的文化進而影響企業的效率和能力,所以我們看到,在阿里巴巴,所有員工都可以隨時批評馬云,但他們視企業為生命;在華為,許多員工喜歡對企業制度指手畫腳,因為他們當中相當數量的人本就是企業股東,但企業決策一旦下達,他們就是堅決而高效的執行者。所以,當我們心中還有夢想與期待,關鍵在于踏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