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啟蘭 呂翠萍 張慧靜



摘 要:本研究通過觀察法和訪談法相結合,對南昌市東湖區的在冊的45所幼兒園進行調查,并深入代表不同辦園體制的12所幼兒園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東湖區幼兒園數量增加,辦園主體日益多元化,但同時也存在幼兒入園距離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服務半徑,幼兒園布局過于密集而導致的民辦園之間惡性競爭等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布局;服務半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107-02
一、幼兒園空間布局的概念界定
布局在《漢語大字典》中解釋為“布,列也”。當“陳設,設置”之意時,如布局;也當“散布,分布。”在《玉篇·巾部》中,“布,陳列也”;簡言之,布局可譯為散布、分布。空間布局指在地域空間位置上的分布與組合,它是經濟地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幼兒園的空間布局是學前教育資源空間配置的地理呈現形式,根據經濟地理學的理論和區位思想,教育資源的空間配置就是指各類教育資源在地域空間上的分布與組合問題。《江西省城市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準中》第2章第5條關于幼兒園規劃布局就明確提出應結合人口密度、生源發展、地形地貌、服務半徑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布點。本研究就是基于出臺的標準(應然)的標準,通過實地調查和數據的統計這一(實然)的情況,找出東湖區幼兒園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筆者初步了解對分布在南昌市東湖區不同地理位置的45所幼兒園進行初步了解,耗時兩周。并重點深入分布在蘇圃路、明德路、陽明路、四經路、福州路、青山支路、朱湖路、象山路上12所不同性質和體制的幼兒園。
(二)調查方法
本文采用的調查方法有觀察法和問卷法。發放12所家長問卷,通過問卷法,初步了解東湖區幼兒園的辦園情況,如辦園性質、服務形式、占地面積。并隨機向接送幼兒入園和離園的家長發放問卷,了解幼兒園入園距離。共收回有效問卷502份,有效率為91.27%。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的數量和在園幼兒數量增加
近年來,由于民辦學前教育的迅猛發展,東湖區幼兒園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由2007年的38所,增加到2012年的45所。在這五年的時間里,增加了7所民辦幼兒園,增長了15%。(如圖一)
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具有重要意義,每增加一所幼兒園,就為幾百名幼兒提供接受正規學前教育的機會。東湖區的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在五年間發展迅速。盡管幼兒園不斷增加,仍不能滿足幼兒對學位的需求。
(二)辦園主體日益多元化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大多數國營企事業單位相繼步入市場,這些單位的幼兒園紛紛被“關、停、并、轉、賣”。1997年7月17日,國家教委發布了《全國幼兒教育事業“九五”發展目標實施意見》,在有關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部分明確提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應積極穩妥地推進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探索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的辦園模式和內部管理體制,逐步推進幼兒教育社會化”。東湖區是省會的中心城區,東湖區擁有相當多的企業幼兒園。企業辦園有15所,占到東湖區幼兒園數量的33.3%。
近幾年,東湖幼兒教育發展穩定,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社會力量辦園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根據南昌市教育局2011年的統計資料來看,東湖區注冊幼兒園的數量由2008年的38所,增加到2011年的45所,增長了18%。南昌市注冊的幼兒園的數量由2008年的477所,增加到2011年675所,增加了29%。2011年東湖區幼兒園的數量占南昌市幼兒園的6.6%。隨著教育的改革,民辦園大量興辦,東湖區幼兒園的辦園體制也出現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東湖區已注冊幼兒園共有45所,其中公辦園13所,企業辦園15所,民辦園16所、其他部門辦1所。據統計在東湖區的45所幼兒園中,屬于純公辦的有10所,占22.1%;純民辦的有29所,占64.4%。公辦民助的有6所,占13.3%。
在東湖區的已注冊幼兒園中,民辦幼兒園占有絕對的優勢。1987年,國家教委召開的學前教育的專門會議,其中明確提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公辦”和“民辦”“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這為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長足的發展空間。
(三)幼兒的入園距離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1988年《托兒所、幼兒園建設設計規范(試行)》中指出托兒所和幼兒園的服務半徑應以500米為宜。幼兒園的服務半徑的估計應綜合考慮園舍規模、定位以及所在地段交通情況。對于東湖區幼兒園的實際的服務半徑,筆者試著通過家長問卷的幼兒入園距離來了解。筆者將根據幼兒園的規模6個班,9個班,12個班,來劃分。目前12所幼兒園中,班級規模情況。
從圖一中可知,12所幼兒園中,班級規模在6個班以下的有3所幼兒園,Y1,Y2,Y7,占25%。班級規模在6-9所幼兒園的有7所,占58.3%。班級規模在12班以上的2所幼兒園,占16.6%。按照幼兒園規模分類,筆者選取了不同幼兒園的幼兒園距離情況如下。
該幼兒園的入園距離集中在0.5至2公里的居多,最遠的幼兒入園距離不超過5公里。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該幼兒園的實際入園距離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服務半徑。而幼兒園規模在6-9個班之間的幼兒園的實際入園距離大部分處在0.5-4公里左右,服務半徑要大于幼兒園規模小于6個班級的幼兒園。幼兒園規模超過12個班級的幼兒園的幼兒入園距離最遠的超過10公里,距離的跨度相比以上兩所幼兒園距離要大。該幼兒園超過6公里的入園距離有10所,入園距離主要集中在0.5到8公里。服務半徑超過10公里。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服務半徑。
盡管國家明確規定了幼兒園的服務半徑以500米為宜,考慮就近原則。但是良好的口碑,強大的教育資源、交通便利等因素,吸引來自入園距離較遠的幼兒。如Y3幼兒園,由于其師資很強,口碑很好。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寧愿每天驅車10公里。在筆者在研究中發現,幼兒園的規模與其服務半徑有很大的關系。而在筆者在問幼兒家長為何選擇該幼兒園時,家長關注的幾點主要集中在幼兒園的口碑、地理位置、教育資源。
(三)幼兒園的布局不合理
筆者通過網絡服務技術和實地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幼兒園有100多所,除了東湖區已經注冊的45所幼兒園之外還有大量未注冊的民辦幼兒園。從圖可知,許多區域的幼兒園過分密集,4-5所幼兒園分布在一起,如八一公園附近就有6所幼兒園。嘉美特和平國際酒店就有超過15所幼兒園集中在附近,且相隔不到60米。上海北路就有4所幼兒園,且相隔不到50米。以江西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為中心,1公里以內就有6所幼兒園。通過調查,兩所幼兒園緊挨在一起不超過50米幼兒園有50-60所。三所幼兒園距離不超過50米的幼兒園有40多所。在筆者調查的幼兒園中,許多幼兒園都有活動室閑置的情況。有一所民辦園幼兒園場地面積達到4 500米,但是幼兒卻只有197人。也有的家庭式幼兒園僅400多平方米,沒有戶外活動室,就容納了120個小朋友。本研究以抽取的12所幼兒園為主線,在調研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10所幼兒園方圓1公里之內都有5所幼兒園。除了東湖區幼兒園除了人口密集的地方辦園,大部分的幼兒園都建立在主干道上,也有部分幼兒園在高層建筑的陰影區,有幼兒園入門處就有垃圾堆。東湖區幼兒園的硬件方面以及布局都存在較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紅婷,羅先華.由“民辦”向“公辦”的回歸——對湖南農村學前教育政策轉向的分析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08,
(12).
[2]石人炳.關于國外學校布局和調整的研究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12).
[3]城設字【1987】466號.托兒所、幼兒園建設設計規范(試行)[S].1987.
[4]國辦發【2003】12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單位)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