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摘要: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隱名股東的現象,而隱名股東的權利義務糾紛問題是法學界和司法實踐中比較關注與廣泛討論的問題,就隱名股東而言,其涉及到諸多法律問題,由于其成因多種多樣,存在的法律風險各有不同。本文通過深入探究隱名股東的含義及形成原因,找出隱名股東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對其風險提出了一些建議或措施。
關鍵詞:隱名股東 法律風險 風險防范措施
在公司經營運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股東權利糾紛,而隱名股東的權利糾紛也是十分突出的問題。本文中,作者從本文通過深入探究隱名股東的含義及形成原因著手,探究隱名股東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重點對其風險的防范提出建議。
一、隱名股東的含義與形成原因
我國立法尚未對隱名股東做出明確規定。對于隱名股東的本質,學者觀點不盡一致。有學者認為,隱名股東是指依據書面或口頭協議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權者;有學者認為,出資人為了規避法律或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義設立公司或以他人名義出資,一般稱為隱名股東。與之相對應記載于工商登記材料上的股東則為顯名股東。也有學者認為,隱名出資人在實踐中又稱隱名股東,是指在公司中不具備股東形式特征但對公司實際出資并實際享有股東權利的出資人;還有學者認為,隱名股東是指雖然實際出資認購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中卻記載為他人的投資者。
我國《公司法》第4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可以說,公司是股東的投資工具,股東是公司權益的所有者。筆者認為,隱名股東的涵義可界定為,以自己的名義對公司行使股東權利并承擔股東義務,但出資證明書、股東名冊、公司章程、工商登記不顯示其股東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當今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隱名股東不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并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現象,其發生也存在多種原因。一是市場原因,資本作為市場資源重要內容,自然會尋找能獲得最大回報的投資方式,而民商事交易的外觀性原則使得投資人在進行投資的同時必須顯明于公信公示的外部市場,于是一些不愿、不能或者不便顯明的投資人選擇了隱名投資的方式;二是法律原因,《公司法》的立法目的雖然是為投資者提供創造與實現財富的渠道,但仍帶有行政管制色彩,容易違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為規避法律上的障礙,經濟生活中出現了隱名股東;三是社會環境原因,現階段經濟轉型期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市場投資行為的多樣性,如利用某階段國家對下崗待業人員的特殊政策照顧,有人就通過借用他人的身份證、下崗證等注冊公司進行隱名投資,從而享受特殊的各種稅收政策優惠等等。
二、隱名股東的法律風險
《公司法》規定,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此規定明確指出了隱名股東不得對抗第三人的法律風險。即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該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隱名股東的權益與第三人發生沖突時不可能得到保障。實際上,隱名股東的法律風險遠不僅僅如此。
(一)股東資格認定的風險
在股東資格發生爭議時,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的認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隱名股東的法律保障源自于與相關合同當事人的內部契約關系,而并非由公司法而規制。合同關系一定程度上以信任為基礎,一旦喪失基礎則利益將很難實現。
(二)股東權行使中的法律風險
隱名股東在公司中的權利只能依賴合同間接確定,公司法規定的資產受益、選擇管理者、參加股東會等權利的行使均可能由于合同以外的因素不能行使。比如,隱名股東在召開股東會不被通知時,不能依公司法獲得救濟等等。
(三)訴訟上的法律風險
在產生糾紛的情況下,由于全部公示證據均有利于公司和顯名股東,隱名股東往往處于其控制之下,在取證、舉證上處于十分不利的局面,可能因舉證不能而敗訴。
四、風險的防范
(一)股權質押
在實際出資人與顯名股東簽訂委托持股協議同時,由實際出資人與顯名股東簽訂借款協議,雙方再根據這份借款協議簽訂股權質押協議,然后將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并到工商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出質登記。這樣可以防止名義出資人擅自轉讓股權的行為發生。
(二)在公司章程中做出限制性約定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做出顯名股東若干年內不得轉讓股權的規定,此處約定的時間一般應與實際出資人可適合直接出面擔任股東的時間大體吻合。
(三)簽訂全面嚴密的隱名投資協議
嚴謹完善的隱名投資協議至為重要,是維護隱名股東的直接證據。隱名投資協議明確約定雙方權利義務,尤其應明確約定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并征得其他顯名股東及公司的書面同意或對合同的確認。隱名投資協議作為隱名投資行為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保護隱名出資人權益最為重要的手段,雖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但有對內效力。
(四)簽訂書面公司設立合同和股權轉讓合同
公司設立合同除約定各方的股東地位和出資數額及比例等事項外,應明確約定相關責任人不予工商登記的違約責任;股權轉讓合同應明確約定轉讓人負有征得其他股東同意和協助辦理變更登記的義務及違約責任。
(五)注意保存證據
為了今后發生糾紛時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益,隱名投資者應該妥善保存實際出資的各種證據。只要證據充分,隱名出資人完全可以在必要時依法確認自己的股東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