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使得大學畢業生規模日益擴大,由此帶來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本文通過介紹海南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闡明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價值,對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基礎展開研究,探討大學畢業就業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保障體系 創新基礎
一、海南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我國自1999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的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以來,大學畢業生人數在2001年突破百萬,在2013年這一數字接近700萬。由大學擴招帶來的大學畢業生的規模增長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走向大眾教育階段。隨著我國大學生數量持續擴大的背景下,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南部的島嶼省份,十年時間內大學畢業生規模翻了近8倍:在2003年時海南省大學畢業生規模僅為5846人,到2013年則增長到了4.4萬人,比2012年增加近2000人,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眾多的大學畢業生在離開校園后都將面對嚴峻的社會勞動力就業局面這一現實的社會問題。隨著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穩步推進,海南省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結合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要求持續創新,在現階段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價值
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就業充分三大目標是各級政府的首要職能。目前海南省在國家提出的建設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下基本實現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但由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問題的不到解決,不僅造成海南省本土人才和教育資源的浪費,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勞動力就業保障工作,建立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是穩定大學畢業生就業大局的有效措施。因此,海南省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結合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要求持續創新,既是一項利于社會持續發展的長遠計劃,又是當前形勢下的燃眉之需。
首先,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是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安全網。一方面,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使大學畢業生在思想上轉變就業觀念,并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具備過硬的就業能力,才能順利的實現就業。同時促使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更加珍惜校內外的各種學習資源,有效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為畢業后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在當前社會勞動力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持續走低的不利局面下,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有利于減緩大學畢業生個人心理承受負荷,縮短大學畢業生失業的持續時間。通過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不僅能保障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減少人力資本投資的損耗,調整大學生的心態和平衡情緒,還有利于失業大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和社會,提高就業能力,從而縮短失業時間,避免長期失業的發生。
其次,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是各所高等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國家及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公布各所高校每年的畢業生就業率,明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學校辦學思路,堅持對連續幾年就業率低的專業或學校給予黃牌警告、停止招生等。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使大學生順利就業,進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從而提高社會大眾對大學的滿意度。學校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狀況以及市場的反饋信息,來調整資源配置、調節課程和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高校辦學更具有效力。因此,海南省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對高等學校的招生就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不僅能確保高校培養出高質量的大學生,解決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社會對高校的必然要求。
再者,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是保障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與配合,公平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解決大學生就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高等教育人才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保障大學畢業生就業,對于維護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梢姡髮W畢業生的順利就業不僅是關乎其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關乎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大事。海南省構建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基本生活問題,給暫時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一個的緩沖機會,也能平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挫折情緒。大學畢業生可以利用這個制度去過渡,適應社會角色,以實現真正的社會化。這不僅可以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而且能夠進一步減少由于大學生失業所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三、海南省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創新基礎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關系到千萬家庭,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當前社會大學畢業生巨大的就業壓力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資源的浪費,引發了諸多問題,迫切需要構建一個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創新性就業保障體系。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畢業生將按照個人素質、工作能力到勞動力市場參與競爭,而不再依靠國家行政手段安排就業;用人單位也只能用工作條件、發展空間以及優惠待遇吸引畢業生。而高等學校作為提供大學生勞動力的場所,主要為畢業生“自主擇業”提供服務。因此,大學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工程,不僅有賴于政府、高校、市場與社會等責任主體的效能的充分發揮,而且有賴于各相關責任主體的協同與配合,建立有效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體系。
1. 政府完善就業保障政策體系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政策主要是指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而確定的方針和原則,認清目前的社會勞動力就業形勢,確保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中心地位。通過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制,優化調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同時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鼓勵人才合理流動,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加強對勞動力就業市場的秩序規范,幫助用人單位轉變人才錄用機制,建立高校畢業生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就業中介組織機構建設。我國自1998年開始擴大高校招生規模以來,逐步引導大學畢業生走向以市場為導向自主擇業的就業道路。海南省政府持續推出了一系列相關通知、文件、意見、規定來保障大學畢業生就業,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當地就業工作整體規劃,在宏觀調控和增加就業崗位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同時加強勞動力市場的管理,規范招聘制度,公開招聘信息以消除就業歧視,,不斷完善就業保障政策體系,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2.高校改進就業保障指導體系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畢業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能和工作對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嚴峻的市場化就業形式給大學畢業生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迫使各個高校學生就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及社會勞動力人才的現實要求對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全面的指導, 成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橋梁”?,F代高校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要求以人為本,通過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大學畢業生整個就業過程,幫助大學畢業生根據自身特點、個人能力及職業價值觀理性選擇職業, 引導大學生健全職業自我概念,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自主選擇職業能力以及各種職業技能,使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并把就業指導貫穿在學生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之中。
3.社會加強就業保障服務體系
社會就業信息作為勞動力就業保障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和完善的大學畢業生供求信息網絡服務體系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目前海南省各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無也很難招到適合的畢業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暢。在現代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上求職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各用人單位的歡迎,但目前社會勞動力就業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相對滯后,嚴重阻礙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供需信息交流。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大學生供求信息網絡,對當前學生就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使畢業生、用人單位和高校能夠隨時隨地交換供需信息,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加有效更為快捷的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