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
摘 要:解析了盜墓起因,盜墓的種類以及盜墓的種種丑陋的表現。盜墓是我國文物保護的死敵,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死敵,所以揭穿盜墓的真相是每一個文物工作者的職責。還揭露了民族敗類與帝國列強明火執仗搶奪我中華民族瑰寶的種種罪行。同時對于文物工作者與普通百姓保護文物所作的貢獻表達敬佩之意。
關鍵詞:文物保護;國寶;盜墓;官盜:拍賣;皇后之璽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177-02
《盜墓筆記》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盜墓題材小說,堪稱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神作,長期占據國內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榜首,獲得百萬讀者狂熱追捧,盛贊不斷。
盜墓在中國古代就已存在,是淵源久遠的社會文化現象。從新石器時代起,已經可以看到人為的墓葬破壞現象。從春秋末期“禮壞樂崩”開始,經過歷朝歷代的更迭,無數王公貴族、大小官員為了顯示自已的身份把珍奇異寶陪入棺槨之中。于是這些墓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下寶庫。無論是毫無廉恥的高官還是一分不名的流民都想在這寶庫中分得一杯羹。
歷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盜墓人,他們握有重兵為所欲為,并貪得無厭。他們絕不會放過地下的寶庫。東漢末年的董卓、民國時期的軍閥,他們明火執仗,調動大批的軍隊挖掘古墓。根據史料記載,慈禧墓葬里的大量財富被盜為一空,更慘的是慈禧遺骨也被盜墓者撒亂。
另一種是社會底層的流民或無業者,他們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生活非常悲慘且人數眾多。他們為了生存千方百計冒著生命危險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偷偷摸摸地挖開墓室、棺槨,盜取墓葬里的隨葬品。這些隨葬品三錢不值二錢賣給專做古董生意的奸商。這種現象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特有的畸形文化。這些生活在封建社會最底層窮苦農民或是地痞或是流民,他們或是為了生計或是為了發財,三三二二合伙,在家鄉周圍尋找古墓,小打小鬧發點小財。歷練久了造就了一部分專業人群,他們專門以挖掘墓葬為生。河南、陜西等地古墓群特別多,所以吸引了大批這些專業盜墓團伙。這些團伙里有老板,他負責勘察定點,再招募有盜墓經驗的農民進行挖掘,挖掘到的寶物由他來分贓。在挖掘時一般有二到三人,無權無勢無錢的人出苦力,他們一般在地下干重活。他鉆入地洞把土從地下挖出來后讓地面上的人把土提上去。最后地洞到達棺槨后取得財物,也是由下面的人遞給上面的人。地面上的人一般是掌握盜墓權的人,當看到盜得的財物價值不菲時,往往會心生殺機謀財害命。命令上面的人松掉吊繩讓地下的人摔傷,再把回土倒入洞中。更有甚者,老板從后面再把松繩的兇手打死。從考古的現場來看,常有盜墓人的遺骨殘骸。所以兩人合伙要找有血緣的親戚。父子一起盜墓的卻很少,主要是干盜墓勾當的畢竟見不得人。雖然父親干這個不光彩的事,他也要為兒子的前途著想,不能拉上兒子一塊踏進罪惡的泥沼。盜墓的人,大都滅絕人性。他們時刻在防止洞口接活的人圖財害命。他們害人之心常有之,防人之心更是常有之。
盜墓者在確定盜掘目標后,針對小墓或大中型墓葬制定不同的策略。如果小墓不須費多大功夫,速戰速決,取出隨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他們以各種方法,掩蓋其長期的盜掘活動。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人們從外面根本看不出什么問題,而幾個月以后這些假裝撤掉后,墓內的財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了。
古代對于盜墓有一整套嚴厲的處罰法律?!洞竺髀伞防镆幎ǎ悍彩峭诰蛩藟災沟?,如果你見到了棺槨,雖然沒有打開,也要打一百杖,流放三千里;如果已經打開了棺槨見到了尸骨,盜墓者就要受到絞刑處罰。如果盜竊別人的尸柩(這還不是盜墓葬里的財物)打九十大板,流放二年半。如果盜取一般隨葬的磚塊等以計價論罰。如果殘毀他人尸體者打一百大板與流放三千里。古代一般流放者大都死在路途之中。
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及文物保護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64條說,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刑法規定凡是盜墓者都要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再嚴厲的法律依然沒有阻止這些盜墓者無法無天的勾當。
盜墓使我國地下墓葬里真實反映五千年文明見證的文物流失嚴重。我們經常在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的場景:記者問考古專家,這個古墓葬里可能有些怎樣的驚喜?專家們常常會說,但愿這個墓葬沒有被人盜過。所以有人說,考古挖掘古墓往往是去清理盜墓賊挖掘后的殘羹冷菜。當我們付出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挖出深埋在地下的墓葬,發現一無所有或者只取出盜墓者遺留在現場的零星物件,你說有多悲哀。
民國時期,隨著古墓葬里的奇珍異寶價值不斷被抬升,加上國際市場對古文物的旺盛需求,大批亡命之徒不擇手段地瘋狂地盜墓。那時的盜墓活動已經成為組織嚴密、銷售暢通的社會活動。大多盜寶賊在當地有著正當的職業,暗中卻專做盜墓的勾當。有專門的中間商,他們對古董十分在行,在某些地方可以堪稱專家。他們穿梭在鄉鎮田頭,尋覓散落在民間的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寶物。這些中間商壓下家,抬上家,就是說把盜墓者手里的東西盡量壓低價格,又一手賣給上家時提高價格,賺下了巨額的不義之財。
目前的盜寶者能用衛星定位儀、雷達等先進的儀器用于盜寶,他們以成功人士自稱,出手不凡,出入用高檔豪華車,呼風喚雨甚至與政府官員稱兄道弟。這些犯罪團伙已經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特點,他們裝備先進,作案靈活,往往令文物保護工作者一籌莫展。這種現象說明我們保護文物的法律存在不嚴密或者被人有機可乘的漏洞,或者我們一些基層執法不嚴。盜寶的一本萬利,使盜墓賊敢于頂風作案。
盜墓是造成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流失的一個原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百多年來我國受到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掠奪,無數的珍貴文物流失到海外。如果要問除中國之外,哪個國家收藏中國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來,一直以中國為文化母國,虛心學習,并大量輸入各種藝術品,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時光,到現在留下了相當一批珍寶。而且,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也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除此之外,英、法、美、沙俄在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無數證實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文物淪為他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也是我們民族之痛。
如果說盜墓是月黑風高之夜見不得人的勾當,那么這些列強則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火執仗。這些文物流失到海外后遭到反復拍賣。圓明園有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的首頭水龍頭,大多被當時的八國聯軍搶奪到國外。幾年前,其中鼠首和兔首二個銅像在法國被拍賣。這兩個首像被收藏者多次拍賣,其價格比原來翻了不知多少倍。
幾年前法國佳士得拍賣行按計劃拍賣鼠兔二件物品,引起了我國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年被列強搶奪去的國寶級文物不計其數,而且經過反復炒作已經成為天價。如果我國政府要回購的話,在經濟上是不能承受的。我們且不去爭論這兩件物品是否是屬于國寶級的,但對此事件不作任何反映的話,對以后的類似事件有很壞的效應。所以我國愛國志士千方百計想盡辦法阻止這起拍賣的進行。他們首先起訴兩文物的收藏者皮埃爾·貝杰等人和佳士得拍賣公司。但佳士得拍賣行不接受中國的主張。他們依他們的意念進行了拍賣。這兩件圓明園兔、鼠首總計3149萬歐元。拍賣成功后,蔡銘超說:“我不會付款?!敝率惯@個拍賣在實際上流產。當然這是下下策,不得已而為之。我國政府歷來認為,那些被侵略者搶奪的文物,中國對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權。所以這些文物當然應該歸還中國。
2013年4月,法國皮諾家族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鼠首和兔首。佳士得拍賣行同時宣布在上海設立分行。這件事讓國人感嘆不已。收回當年流失的文物,有幾種模式,或愛國商人高價收購后再捐贈給國家,或有關博物館出面收購。但國外收藏家卻把此當作一種商機,先多次提高其價格,再讓中國收購。這個中的屈辱令人恨之又恨。只有當國力強大才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我想這也是一種中國夢。國外收藏家把原屬于中國的文物無償捐贈給我國政府,我們當然會還之以禮。
再說點讓人感動的保護文物的故事。
40多年前,13歲小學生孔忠良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白色石頭并上交國家,沒想到這是國寶文物“皇后之璽”。陜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舉行“保護大遺址、弘揚漢文化”總結表彰大會,對孔忠良等10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孔忠良如今已頭發花白,在咸陽韓家灣務農。他說,那是1968年9月的一個下午,當時只有13歲的他放學回家,在渠邊發現一枚發光的白色小石頭,就小心翼翼地裝進書包拿回家,他父親孔祥發看后說是一枚印章,可能是文物,要好好保護,把它上交國家。第二天,孔忠良和父親把這枚小石頭送到陜西省博物館(現在的碑林博物館)。這是塊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玉石上雕刻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藝術價值極高。
《漢官舊儀》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屎笾t,金螭虎紐?!倍盎屎笾t”的發現地在呂后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其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文獻所載相符,經研究、鑒定,當為呂后之印璽無疑。
“皇后之璽”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皇后之璽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該玉璽玉質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
四十年后,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顯得有些激動:“沒想到,今天還有人想到我。雖然我的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我沒有為我無償捐出這樣的無價之寶后悔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為保護國家文物做貢獻。”
法律規定,作為一個公民,撿到文物應該上交國家。我們要對這種愛國精神必須大力弘揚,并要加大文物保護的獎勵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