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生
法國作家查爾斯·貝多有過這樣一段軼事:9歲的時候,他到北方爺爺家的農場去過圣誕節。玩耍時,他看見屋前的幾棵無花果樹中的一棵似乎已經死了:樹皮已剝落,枝干完全枯黃了。他對爺爺說:“爺爺,那棵樹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們再種一棵。”可是爺爺不答應:“也許它的確不行了,但是過冬之后可能還會萌芽抽枝的——說不定它正在養精蓄銳呢!記住,孩子,冬天,你不要砍樹。”不出爺爺所料,第二年春天,這棵貌似已經死了的無花果樹居然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樹一樣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到了夏天,整棵樹看上去跟它的伙伴沒什么差別,都枝繁葉茂,綠蔭宜人了。
一棵看似沒有生機的樹,在爺爺耐心期待中竟“死而復生”。文中的爺爺真智慧,因為他在冬天里看到了春天。我們做教育的人更應該有這種智慧,也要在冬天里看到春天。“冬天你不要砍樹”,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很好的啟迪:有些看似無望的學生就像冬天里那棵枯萎的樹,可能在孕育力量,當春天的陽光沐浴著它,春雨滋潤著它,它就會發芽,就會煥發出新的力量。
工作中,我們做教師的都會遇到一些令人頭疼的學生,也許所學的知識技能他還沒有掌握;也許他很淘氣,行為習慣不佳。我們千萬不要雪上加霜,千萬不要用幾句簡單武斷的否定扼殺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天分。孩子是發展變化的,他們的心底需要我們溫暖、愛護、鼓勵與扶植;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需要我們陪他們走過漫長的冬季,去迎接他人生中美好的春天。也許在這個冬季里,有風雪、有冰霜、有寒冷,但是有你的精心呵護、悉心扶植、耐心等待,會讓學生感到溫暖,面對風寒會更堅強。也許這個冬季很漫長,有你的愛心陪伴、科學引導,定會進入滿園春色的春天,綻放生命的色彩,你也會幸福地聆聽到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