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近期,受銀行“錢荒”的影響,北京、 上海、廣州等地,為了緩解流動性緊張,紛紛上調房貸利率,部分銀行取消首套房貸利率優惠,開始收緊房貸,甚至停辦房貸。但這一系列舉措,均貌似都沒有讓讓房價漲勢有“偃旗息鼓”的意向,依舊是肆無忌憚地藐視著購房者,繼續它的一路狂奔狀。
被高首付嚇跑的“購房者”
其實,北京、廣州等地執行限價政策以來,一些樓盤一直在以毛坯房和精裝修拆分形式進行銷售,以達到獲取預售證以及變相漲價的目的。其當前部分在售樓盤以及7月份即將入市的新老樓盤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更有部分樓盤排號需要進行“存款驗資”,以此來更準確的鎖定目標購房人群,劉旭便是這樣一位受害者。
以前購房者經常會碰到在苦苦等待開發商開盤賣房時,不是開盤的日子遙遙無期,就是有限的房源瞬間被搶購一空的現象,而近期劉旭碰到的情況相較之雖有不同,但也實屬尷尬。
本來他是參與某個新開樓盤的售房排號,但是當到搖號的時候,卻只能無奈地放棄了購房。原因在于,他們的首付款比開始時提高了太多,賣房價格分成了毛坯房和精裝費用,加起來首付就需要95萬元,房價也超過22000元/平米,比初始時高了太多。
劉旭是打算購買89平米的一套住房,售樓員開始報價約200萬,其中包括裝修費用50萬。除去精裝費用后,房款為150萬,首付三成即45萬。但是現在按要求他還需同時付50萬元的精裝修費用,加起來首付變成了95萬元。“多了50萬,這無疑是開國際玩笑啊!”劉旭說道。現在他只能選擇放棄,再去看別的樓盤了。
像這種通過拆分房價的案例在北京市場早已出現,特別是一些精裝修樓盤,購房者在簽訂了購房合同之后,還會簽訂一個每平米幾千元的裝修合同。有點類似二手房中的“陰陽合同”,在購房者簽署了購房合同,網簽后,再與開發商簽署一個補充合同。
樓市“熱浪”依舊
反觀房地產市場,雖然調控接連出臺卻仍擋不住節節攀升的房價。最新數據顯示, 70個大中城市中67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68個城市房價同比上漲,北京和深圳的房價近日漲幅竟達15%,這讓不少經濟學家預測,長期來看樓市仍然看漲。
北京是“國五條”執行細則最為嚴格的城市,但從其半年調控結果來看,除了新房市場受到限價影響,房價漲幅被明顯壓制以外,其二手房市場明顯量價齊漲,而這其中,20%個稅的嚴格征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
據鏈家地產近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為93184套,較2012年同期上漲76.8%。2013年上半年二手房住宅成交均價為2708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24.7%,由于2012年上半年處在價格下跌后的低谷期,導致同比增幅比較明顯。
同時,由于新房限價,二手房房價漲幅已經持續超過新房。目前,北京市主城區二手房成交均價達到3.3萬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漲26%;而新房成交均價在2.4萬元左右,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
置換型客戶已成為目前二手房市場成交的主力客群,他們是剛需中的剛需,這些客戶在選房的過程中,往往要求目標房源必須“無稅”或者“少稅”。在這一背景下,“無稅”二手房,近期價格不斷攀高,并經常出現客戶看好房后業主臨時大幅跳價現象。例如:有一套房業主報價245萬,客戶決定購買后,業主又將價格漲到260萬,上漲15萬。還有一套69平米的房,年初140萬,現在已上漲到180萬,單價漲幅超過5000元。
同樣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房價也是不甘示弱,近期,南山以52308元/平方米的價格躍居全市第一,環比上漲39.5%;福田價格環比微跌3.1%,以41690元/平方米的價格排名第二;其他區域多數出現環比上漲,羅湖、寶安、鹽田、龍崗的價格分別為35580元/平方米、20894元/平方米、17116元/平方米、16630元/平方米。
在成交價格上揚的同時,成交量也大幅增長。一手住宅成交5025套,環比小漲1.4%,同比上漲20%;成交面積為46.9萬平方米,環比上漲2.9%,同比上漲25.4%。剛需戶型依舊是市場主力,一房和兩房共成交3290套,占比達65.5%,90平方米以下戶型成交4073套,占比81.1%。此外,全市六區188個樣本樓盤成交均價為2259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4%,為歷史最高值。
從這系列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一再加碼的行政調控以及加稅等方式,并未對遏制房價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反而是弊端越來越明顯。所以或許這也表明,既往沿襲多年的房地產調控方式早已不適合市場形勢,政府盡早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加快住房信息聯網,同時加大普通商品房供應,合理抑制地價上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