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霍懋征老師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她一生倡導和實踐“愛的教育”,用“愛”詮釋了教書育人的真諦,并將“愛”融入了中國教育的長河。周恩來總理稱她為“國寶”;胡錦濤總書記盛贊她“把自己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溫家寶總理為她題詞“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劉延東國務委員(編者注:時任國務委員,現任國務院副總理,下文同)稱她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等領導人,也對她有過高度評價。她被譽為“中國教育的一面旗幟,人民教師的優秀楷模,全社會的一代師表”。
作為一個教育人,我和全國所有中小學教師一樣,對霍老師仰慕已久。我知道,她是1943年北師大畢業的高材生,可毅然地做起了小學教師;她是新中國第一批特級教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嚴重迫害,甚至失去了至親,可依然堅守講壇。她愛教育,愛孩子,“以愛育人”,從教60多年,給了許多孩子最細致的培養與溫柔的呵護,從來沒有讓一個孩子掉隊……
作為一個教育學者,我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探索中,和霍老師神交已久。和她一樣,我也認為愛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獨自高唱的孤高悲情,而是發自于無數聲音的共鳴。因為有愛,有了這樣一個人類永恒的主題,有了這樣一個為人師者永恒的主旋律,我們就能喚醒無數教師的愛和理想,就能唱出愛的教育的進行曲。霍老師無疑就是這樣做的:她在退休以后,不顧高齡,依然孜孜不倦奔走于全國各地,培養青年教師,送教送書,更送去了關于教育的愛和理想。無法統計有多少教育旅程的困惑者因為霍老師的點撥而豁然開朗,亦無法統計有多少艱難跋涉者因她的示范身教而汲取了前行的動力……
作為一個民進人,在為教育事業奔走呼號的路上,我總能照見霍老師的足跡。大到作為民進中央常委、當時全國基礎教育界唯一一位全國政協常委,從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到設立教師節,制定《教師法》,還有促進邊遠地區教育發展、減輕學生負擔……她的深入調查與不懈吶喊點燃了時代的音符;小到從平頂山教育顧問、柳河縣教育顧問,到東莞市長安鎮教育顧問、平湖鎮教育顧問,還有老君堂小學名譽校長、三元小學名譽校長……這一個個看似普通的頭銜,從細微之處印證著她熱愛教育事業并為之不懈努力的點點滴滴。
在工作中,我和霍懋征老師也有過幾次接觸,每次她都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好幾年前,在北京市海淀區為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竇桂梅舉辦的語文教學思想研討會上,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霍老師,她在女兒趙萱的陪同下參加了會議,還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趙萱告訴我,媽媽和她們一起成立了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的課題組,希望把媽媽的教育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全國的中小學教師們。后來我才知道,這也是霍老師晚年最大的心愿。一位80多歲的老人,親自參加一個年輕教師的研討會,讓大家非常感動,霍老師卻覺得非常自然。她說,能為年輕教師的成長做點小事,她最開心。
還有一次是在霍老師去世前不久,我代表民進中央去醫院看望她。霍老師顯得安詳、寧靜,盡管躺在病榻上,她還是對我們點頭致意,我握著她的手,祝福她健康長壽。當時感覺她的身體恢復得不錯。她的女兒趙萱拿著霍老師最喜歡的一本影集給我看,其中有溫總理看望她時的合影,還有她與學生們的合影。趙萱告訴我,只要把這些照片給媽媽看,她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我還在想,等到春暖花開時再來看她,聽她講教育故事,向她請教教育問題。可沒想到,這次見面,竟成永訣。
后來,霍老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東禮堂舉行,那天我很早便趕往參加,沒想到溫家寶總理和劉延東國務委員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都親自參加了告別儀式,為這位普通而偉大的教師送最后一程。他們含著淚水慰問霍老師的親屬,并要求教育部門和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霍老師“以愛育人”的教育理念。而民進中央嚴雋琪主席、羅富和常務副主席和原主席許嘉璐、張懷西等領導,也專程前往送別。
在告別儀式上看到的兩副挽聯,深深地感動了我:“傳道授業解惑躬耕一生,彰愛揚清懿德垂范千秋”“愛心燭照千秋人人可得為堯舜,懿德師表萬世縷縷不絕繼圣賢”。我想,這不僅是霍老師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國家和人民對她的最高褒獎。霍老師的人生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擁有愛心,只要我們用心做事,一個普通的靈魂,也可以走得很遠很遠。
(責任編輯:黃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