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
所謂“圍繞單元專題積累習作素材”指的是從單元組這個整體看待習作教學,充分利用單元組中的構成因素,指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與教學中要有專題的觀念,要揣摩編者的編排意圖,讓一組中的導語、課例、回顧·拓展、綜合性學習,一齊為習作添磚加瓦;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明確這組習作的內容、要求,引起學生的注意,在一組課文的學習中不斷為習作積累素材;可以先寫一些小文章,等到習作時再針對最有內容,感觸最深某一方面進行習作。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一”為例,談談如何圍繞單元專題積累習作素材的。
一、圍繞課文的學習積累習作素材
1.打開封存的記憶。學了《竊讀記》可以這樣啟發學生:這篇課文是否勾起你與書的故事呢?學生會講出很多:由于媽媽怕影響視力不肯他看書,自己就躲在廁所看書;下課看童話書看到一半上課了,故事很精彩,于是把書夾在技能科書上竊讀;在家做家庭作業時,趁父母不在偷看書……有的學生一時想不起來,經同學們一提醒,就回想起自己也有經歷過這些。再引導學生講具體一些,并要求課后把自己和書的故事記下來,為習作積累內容素材。
2.領悟讀書、習作方法。教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可以引導學生明白寫好文章要多看課外書——“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還可讓學生明確課文中提出的古詩積累的建議。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可以引導學生學到反復讀書的方法。教學《我的“長生果”》可以讓學生悟到讀書方法:“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悟到習作的方法:“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其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這些讀書、習作方法對學生很有幫助,也可以讓學生談談學習的體會,并且交流自己讀書、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也為寫自己的讀書體會積累習作素材。
二、圍繞“綜合性學習”積累習作素材
在“我愛閱讀”這組專題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活動建議自由組成小組,商量準備開展哪些活動,可以是綜合性學習中提供的活動,也可以是另外與專題有關的活動,并訂好計劃,分頭行動。教學本次綜合性學習,可以組織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去圖書館或書店看看,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給自己的圖書分分類,做個書目;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等。學生有合作開展活動,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新的體驗,獲得許多新的知識。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這時,你不讓他寫,他都有好多東西要寫,要表達,習作何愁無米之炊。
三、利用“口語交際”積累習作素材
據統計,人教版教材3~6年級口語交際共編排了57次,口語交際與習作合起來編排的有17次,分開編排的有34次。這34次雖分開編排但內容也是緊緊相連的,有5次的習作為了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不規定內容、范圍,所以也不能說與口語交際毫無聯系,因為要寫口語交際的內容也可以。僅有一次是三年級上冊的第七組,口語交際是《動腦筋解決問題》,習作是編童話故事,兩者無關。所以口語交際與習作相關聯的占整個編排的98.2%。筆者以為,口語交際編排意圖的之一是要為習作服務,為習作提供素材。在本單元組中,“我愛閱讀”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①分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②采訪愛讀書的人;③開展一次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①②可以結合課例的學習布置學生完成,在口語交際課上只要花1/3的時間進行反饋,而2/3的時間要放在開展辯論上。辯論可以先提出兩個觀點:“開卷有益”與“開卷是否有益”,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并迅速將學生分成兩大組,然后訂出辯論規則。在還沒開展辯論前,對學生提出要求:懂得既要認真發言,也要認真傾聽;不但要積極辯論,還要用心觀察記錄,記錄一個精彩的辯論過程,其中包括全班學生的反應,辯論后的結果等。辯論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有可能正方贏,有可能反方贏,但是要讓學生明確要讀健康的書才是真理。這樣的口語交際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辯論的經過歷歷在目,提醒學生把辯論中的經過寫具體,辯論前、后寫簡單點就好了。
四、利用“回顧·拓展”積累習作素材
“回顧·拓展”往往含有習作的因素,也可以用來積累習作素材。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平時在教學中都是先學習“回顧·拓展”,再進行口語交際·習作。在教學本次“交流平臺”時,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好句;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書籍;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又有了更深的體會;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等等。這些都與“我愛閱讀”這個專題有關,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認識,習作也會更理性、更有深度。
對于“日積月累”所展示有關千百年來歷久不衰的讀書名句,一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到:這些話一直被人們傳誦著,作為勸學的名句引用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二要讓學生熟讀成誦,背下來。三要適當補充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其他關于讀書的名言,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賞。這樣就為習作中名句的運用打下基礎。
“展示臺”更是綜合性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更應扎實地抓好,不能敷衍了事。只有按照教材的要求,開展相應的活動,把要求落到實處,學生所積累的寫作素材才更為豐富。
綜上所述,在認真揣摩編者意圖的基礎上,逐項落實,滲透作文素材的積累,到了寫作時,學生腦中有了較為豐富的素材,稍加指導,就易于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自主積累習作素材的能力肯定也會得到提升。當然,各個單元組的作文題目不同,要求不一,在單元組各構成中所滲透的程度也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我們要因組而異,區別對待,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把作文素材的積累貫穿在整組課文的教學之中。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縣龍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