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青春期,家長還來不及品味孩子成長帶來的欣喜,許多煩惱就接踵而至:感覺孩子一下子跟家長疏遠了許多,不知道孩子想些什么;情緒變化大,稍不如意就與家長沖突不斷;尤其擔心的是孩子的交往情況,整天如臨大敵……
青春期到來所帶來的變化,會造成學生的許多不適應。如果對青春期所帶來的生理、心理變化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對學生的交往沒有正確加以引導,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心理、行為問題。
一、學習人際交往策略,加強溝通能力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丁瓚先生認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重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的。”通過認知與訓練,引導青春期學生認識到交往策略的重要性,學習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是解決學生交往問題的重要途徑。
活動一:《架起溝通之橋》。1.游戲體驗,感悟溝通的重要性。教師創設游戲情境“我說你畫”,學生從游戲中領悟到:因為理解不同又無法溝通,出現許多不同的游戲結果。認識到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溝通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2.角色扮演,交流體驗。設置發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三種沖突情境,學生分組分別對每一種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體驗沖突帶來的心理感受,討論分析沖突產生的原因。3.討論解決的辦法——加強溝通的技巧,如:溝通要主動;將心比心,尊重別人,接納對方的想法;態度平和,語言表達具體準確,注意說話語氣;恰當的肢體語言及表情,微笑、專注;人際溝通最重要的是真誠,等等。4.拓展延伸,生活運用。讓學生將溝通技巧運用于學習生活中,解決與同伴的誤會。
正向積極的語言可以減少溝通中的沖突,真誠的贊美更是促進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正向積極語言模式訓練,學會贊美別人等來培養語言表達,加強溝通能力。
活動二:《學會贊美》。小調查導入,問學生:老師、家長或同學對你說過的什么話讓你感到最開心、最溫暖?讓學生通過回憶、思考,認識到贊美別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發現贊美的小技巧。通過“優點贊贊贊”活動,讓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運用贊美別人的方法和技巧去夸贊身邊的伙伴,體會到贊美產生的愉悅情感。
在人際溝通中,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同時也要用心傾聽對方所傳達的信息,才能真正達到溝通的目的。傾聽不僅是一種能力,在交往過程中,傾聽意味著對別人的尊重和理解,這種真誠可以使溝通更加愉快和順暢。
活動三:《學會傾聽》。1.活動體驗“我說你說”。活動規則:同桌兩位同學輪流說一件事。第一階段,一人說,另一位學生認真聽,并以微笑等肢體語言、表情回應;第二階段,一位同學說時,另一位同學做自己的事,不看說者,不做回應。活動后,交流當時的心理感受及對表達效果的影響。2.生活情境再現。課件出示生活情境:班長布置任務,小明不停提問;同伴交談時面無表情……分析這些舉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中,是否也出現類似的狀況,當時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3.問題討論:你希望交談時他人的傾聽狀態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分析傾聽時不適合的行為表現。4.活動體驗“我來聽你說”,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技巧。
二、對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問題的引導
青春期是一個人開始學習和異性交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孩子慢慢學習怎么開始和異性相處,如何與異性建立關系,思考愛和責任等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要以正確的態度、適宜的方法加以引導。
首先要讀懂孩子的行為。青春初期,由于對性別、性角色的心理認同感增強,以及對第二性征發育現象的不安與煩惱,不少青少年對異性產生心理封鎖,加上空間接近、年齡相當、興趣相同等因素的影響,同性交往趨向增強,表現在男女生喜歡扎堆玩。同時,由于完全缺乏異性交往技巧,一些青少年會以一些行為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異性的關注,容易在異性面前表現出不安和羞澀,有的在異性面前表現出更多的男子氣或女子氣,或相反的行為。面對這些現象,作為家長或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不要在學生面前表現對這些行為的過度關注,如臨大敵,更不能用過激的語言和行為橫加干涉,以免加重青春期學生的逆反心理。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男女生同時進行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分清欣賞與愛戀,明白如何與異性正確交往,關注交往安全,加強自我保護。
活動四:《男孩女孩看過來》。教師事先錄制兩段視頻:一是青春期男女生學校活動情況;二是小學一、二年級手拉手做游戲。學生觀看視頻,對比中感受青春期帶來的變化:對性別的差別特別敏感,與異性接觸時會感到難為情、靦腆、羞澀,男女生互相排斥甚至各自獨立。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是青春期到來而帶來的正常的心理現象,要以坦然態度面對,不要有心理負擔。引導學生認識男生、女生各自特點與優勢,使他(她)們能夠悅納自我。通過游戲“我來比劃你來猜”,讓男女生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完成任務。在自然、和諧、大方交往中,感受男女生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
三、交往中的自我保護
逐漸產生的成人感,使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問題,從被動的服從變主動的爭取,從依賴變獨立,他們渴望接觸社會,并模仿成人的一些交往行為。在對青春期學生的交往輔導中,應設計相應的活動,使學生認識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危險情境,初步掌握青春期自我保護以及應對危險情境的方法。
活動五:《撐起自我保護傘》。教師通過呈現案例(一個女生晚上接到半年多未曾謀面的同學電話,打扮得很時尚到KTV唱歌,并結識了那位同學的許多社會上的朋友),引導學生討論在案例中有可能出現的危險。學生通過討論意識到,如果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很容易在交往中一步一步陷入危險的情境之中。
一些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在交往方面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有的學生進入新的集體后,人際交往不良,正常學習和生活受到較大影響,并出現一些軀體癥狀;有的學生時時感到被欺負,產生嚴重的自卑,或產生報復心理;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的變故,對異性產生錯誤的認知,等等。對學生交往的個體問題,可以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進行。
(作者單位:廈門市思明區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