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紅 李式旺
問:對于《一路花香》(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中“完好水罐”“破損水罐”和挑水工三個形象,老師們在備課時出現了不同的認識:有的說“完好水罐”是典型的驕傲形象,有的說“破損水罐”是沉浸在自卑中的形象,還有的說挑水工的形象不重要,不應該浪費時間去琢磨。請問:課文中的諸多形象應該怎樣認識才對呢?
答:這個問題很好。厘清《一路花香》這些形象,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第一個形象:“完好水罐”。課文描寫“完好水罐”的只有三句話,并且都是與“破損水罐”一起呈現的。這三句話看似有對比,但只是說明了“完好水罐”與“破損水罐”各自的狀況,沒有明顯的貶損。“驕傲”,應作“自豪”解。由此可見,理解“完好水罐”的形象時,激勵學生樹立“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自信心是正確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時刻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否則,教學就有誤導之嫌。
第二個形象:“破損水罐”。課文大篇幅地敘述了挑水工與“破損水罐”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破損水罐”一直為不能滿運整罐的水到主人的家而自卑。對“破損水罐”的認識,如果只停留于此,顯然是不夠的。教師若能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表演、說寫,進入角色體驗環節,深刻認識“破損水罐”的內心世界。尤其要啟發學生認識到,“破損水罐”如能最大化地享受自己起到的作用所帶來的快樂,確認自己時時刻刻都在為人們謀取幸福,那么,他就能丟棄自卑,善待自己,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樣,對“破損水罐”形象的認識就取得了超越文本的突破。
第三個形象:挑水工。這一形象更不可忽略。挑水工是“完好水罐”與“破損水罐”的聯結人,還是一路花香的編劇、導演,更是讓大家知道物有所值、人盡其才的智者。在課文中,“完好水罐”和“破損水罐”互為比較,才讓大家明白了它們運水的多少與價值。而“一路花香”的美好場景出現,功不可沒的是挑水工。他懂得“完好水罐”與“破損水罐”的利弊,并充分利用了它:“完好水罐”能滴水不漏地運水,就讓它一次次地滿載全罐的清水往返于小溪與主人的家。“破損水罐”雖也能一次運半罐水到主人的家中,但挑水工看出了它的一路漏水的特點,導演了一出在漏水路邊撒下花種,摘花送主人的喜劇。既裝點河山家園,又增進了主仆情感,何樂而不為呢?
更重要的是,挑水工是個聰明人,總是能發現“完好水罐”與“破損水罐”這些事物的特點,也知道怎樣關心他人,發揮他人的長處。針對“破損水罐”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道歉事件,挑水工總是耐心地予以解釋和引導,營造“破損水罐”積極向上的樂觀進取氛圍,使它最終認清自己獨特作用與價值形象,滿懷信心地造福人類。弄清挑水工的這種“物盡其用、知人善任”的形象,有助于落實“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這樣的要求。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芹洋中心小學 壽寧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