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珊 萬江紅
[摘 要]基于對浙江省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研,總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呈現的3種模式:產業協會帶動型、村委會牽頭型和大戶帶動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要功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整合農村要素資源等。調查同時發現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是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稀缺,合作組織內部運作不規范和農民參與合作社發展的積極性不高等。為此,文章提出了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人才、金融、技術方面的支持,開展自主性建設以及開展合作教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育模式;功能;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07-0027-04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它將眾多農戶小規模的分散經營與國內、國際大市場有效對接,成為我國加快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牽動農村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生態、人才、市場、物流、營銷、信息化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一盤活棋,極大地推進了農業的產業化、農村的現代化和農民的組織化。為了解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課題組兩次前往浙江省溫州市開展調研,具體調研的縣域為溫州市的瑞安市和樂清市。調研主要利用座談法與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展開,通過與當地主管部門座談獲取轄區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總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實地重點調研了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中主要針對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一、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育模式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其獨特的路徑。歐美國家是先進行初級農產品購銷層面上的橫向聯合后進行價值鏈的縱向延伸,而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是與農業產業化運動緊密相連的,因而從一開始,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以強調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的縱向聯合為主要形式。[2]而縱向聯合關聯的生產環節多,對資本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要求更高。正是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縱向聯合特征使得目前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育呈現出以資源占有優勢群體的發起和帶動為主的特征。根據對浙江省溫州市9個案例合作社的調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育主要依靠3類群體:一是村委會;二是有能力的大戶;三是協會組織(見表1)。
(一)產業協會帶動型
基于地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特色產業成為政府推動農業現代化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為此,政府扶持建立了不少產業協會。樂清市政府通過協會將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產業協會為了發展好產業,會幫助專業大戶和農戶成立合作社。如樂清市茶葉協會的組織模式即為:茶企+茶種植業者+茶館等經銷者+茶葉專業合作社。一般,協會不參與具體的生產經營,它主要發揮綜合性的作用,是連接政府與各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的橋梁。樂清市水果產業協會成立于2001年,水果產業協會下面有很多分會,如楊梅協會、西瓜協會、葡萄協會、草莓協會等,2004年在水果產業協會下成立鑫欣葡萄專業合作社,起步早、發展良好。鑫欣葡萄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了葡萄協會的資源。另外,瑞安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也承辦了一批合作社。聯合會熟悉合作社的業務,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和人脈資源,聯合會承辦的合作社起步相對容易,合作發展方向也比較明確。
(二)村委會牽頭型
在部分地區,有強烈發展欲望的村委會干部以合作社為載體,帶領村民試驗新的技術、新的品種、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一村一品”。例如瑞安市稻田養魚合作社是在主要村干部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村委會在用地、辦公上大力支持合作
社的發展。合作社的負責人是該村村委會主任,據村主任介紹合作社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村集體現有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也帶動了農戶發展稻田養魚,使農戶每畝增收達到500元。
(三)大戶帶動型
合作社發展依靠村莊內部有資本、有能力和有技術的大戶,能夠迅速形成組織發展的內部凝聚力,減少合作社初期階段的無效率,穩定人心,為合作社的實力壯大奠定基礎。大戶帶動型是合作社發展中比較普遍的組建形式。如瑞安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是由黃則強堅持十幾年帶動的,從最初幫助農戶解決銷售困難到如今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61萬元的示范性合作社都離不開黃則強和其他骨干成員的努力。樂清市珠嶼水果專業合作社是樂清市清江鎮珠下村傅永光從擴大水果種植面積開始,并帶動周圍農戶發展果業,水果種植規模達350畝,2008年被評為樂清市第八批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二、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功能
(一)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浙江省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市場,突出合作社發展的“專”、“特”、“優”。合作社的“專”就是要圍繞專門為農服務一個方向,實施專項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專立社;“特”就是在市場競爭中以特色取勝,以特增效;“優”就是以優質產品擴大其知名度,創名牌效應,以優占市。[3]如瑞安的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是溫州市的示范合作社,其社員分布在7個鄉鎮37個行政村,連接4,000農戶,年產值達4,500萬元,集蔬菜生產、農資供應、技術培訓、產品包裝、運銷和社員活動等等于一身,做好了產品、技術和營銷環節,突出了合作社發展的“專”、“特”、“優”,合作社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優化農業產業布局
一方面,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地方政府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連片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產業園區、產業帶,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孕育了良好的土壤;[4]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農業產業化的推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的重要抓手。上述9個案例合作社的發展表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只有立足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才具有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如瑞安高樓楊梅合作社利用政府打造現代農業示范產業園區的重點項目支持,努力做好基地建設、技術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極大地促進了自身實力的發展;同時保證了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優化布局。
(三)整合農村要素資源,縮小城鄉差距
農村要素主要指農村的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農村在要素配比和利用上明顯低于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在農產品種植、農資購買、加工包裝、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統一,需要整合信息、市場、人才等諸多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攪動了農村的各要素并對其加以整合。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造辦公樓和加工廠事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開發和使用;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具有企業家才能的發起人和負責人的需求客觀上調動了農村中一直被埋沒的人力資本或者防止了農村人力資本的外流;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新型的市場主體,同樣存在資本積累的強烈需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發育呼吁很高。總而言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對農村土地、人才和資本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現有的要素資源,同時也起到了縮小城鄉差距的作用。
三、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稀缺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實踐中存在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上的稀缺。在人才要素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尤其缺乏文秘人員和技術人員。文秘人員主要用于申報項目的材料撰寫、營銷方案的設計和農村經驗總結等。技術人員主要用于解決農業生產、加工等環節出現的技術問題。在資本要素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收貯服務設施和生產必須的水、電、路建設需要資金投入,特別是在農產品收購季節,需要大量的周轉資金。但是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實力薄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產普遍無法評估抵押,難以得到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大部分貸款只能以負責人個人名義貸。在技術方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有相關的技術作為支撐,但是技術研發、推廣和服務體系并不完善,有些技術問題尚待解決。例如瑞安市鹿木鄉馬蹄筍專業合作社產量逐步增長,但是遇到了技術瓶頸如保鮮技術和加工技術。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不規范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有別于企業的市場主體,發展中要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原則的核心是成員民主控制,盈余按交易額返還及資本報酬有限。[5]相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制度安排上理應遵循這些規范。然而在實際運作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關于利潤分配及民主控制的制度形同虛設。大部分被訪合作社負責人認為合作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將農戶的產品賣出去,至于盈余分配和民主控制等在目前階段并不會受到重視。然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規范化是保證合作社發展方向和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如果不按照合作社的基本原則開展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機制體制,合作社發展要么越來越空殼化和形式化,要么轉化成為一般性的投資者所有的企業。
(三)農民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不高
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可度低,社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悟程度不一。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強調整合產業優勢,而產業提升必然要求大量的投資,農戶如果覺得回報太低或者其中的風險太大,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如樂清市珠嶼水果專業合作社在發動農戶過程中存在困難,主要原因是果樹種植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前三年基本上是有投資而無產出,農民容易產生觀望的心態。其次,農民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創辦人的事情,他們利用這個平臺掙錢,合作社發展經營狀況與大多數農民社員并沒有多大的聯系。然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民生產生活中的確發揮了作用,如農資聯購及產品營銷等。這些作用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開拓市場中的作用并沒有被廣大農戶認識,農民的市場觀念略顯淡薄,從而也直接影響了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建議
浙江省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經驗顯示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主要功能是銷售農產品。通過這一過程幫助農民避免中間商的盤剝,把利潤最大程度的留在農業環節、留在農戶手中。總體而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了聯系千家萬戶的小農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的橋梁作用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與國外合作社相比,目前階段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力還比較薄弱,在盈利和制度建設的能力方面仍需加強。針對目前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上述困難,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更好地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一)創造條件鼓勵農村各要素的充分發展
政府可以制定如下政策:切實做好合作社的平臺建設,加強人才輸入和支持,如創造條件鼓勵大學生進合作社實習,幫助合作社做好申報材料、會議記錄、網站建設、營銷策劃及經驗總結等工作;發展農村金融,鼓勵有實力的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解決特色產業發展中的資金投入問題,如果合作社能夠為成員提供貸款,那么農戶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將提高,對合作社的依賴也會增加,也將更加關注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完善技術研發、推廣和服務體系。做好合作社、協會與政府的技術研發推廣的接洽融合,鼓勵合作社與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創建社會化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解決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二)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性建設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性建設,堅持開展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堅持發展一個合作社、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策略,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作用,將農民培訓、獨立建賬、二次返利作為合作社運作的基本事項,增加農戶對合作社的認同。另外,加強對合作社的監管,對合作社進行年檢,適時調整或取締經營不善或已經流于形式的合作社,增加合作社在農民心中的地位,讓農民意識到合作發展的好處。
(三)開展農村合作教育,提升農民參與意識
國外對農民在合作知識方面的免費培訓取得了明顯的績效。如丹麥自1844年就成立了成人夜校,對青年人及成年人進行教育,在宣傳合作知識的同時注重對話,讓學員在討論歷史和現實的社會問題中養成積極參與民主決策的習慣。因而丹麥也形成了非常發達的農民合作社體系。[6]現在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即可參照國外經驗,注重對農民的培訓,在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性資金中可以安排專門一塊支持合作教育事業的推廣,著力提升農民素質,培養農民議事的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白立忱.《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2] 黃祖輝,徐旭初.中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制度安排[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5(4).
[3] 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查報告[EB/OL].(2009-07-22)http://nj.wzvcst.cn/news.asp?Page=2&id=640.
[4] 任永昌,郭曉鳴,丁延武.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2012(5).
[5] 潘勁.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據背后的解讀[J].中國農村觀察,2011(6).
[6] 張曉山,苑鵬.合作經濟理論與中國農民合作社的實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42.
The Development Model, Function and Constraints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t the Present Stage: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Guan Shan,Wan Jiangho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farmers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ree models emer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started by industry association,sponsored by village committee and led by rich and influential people. Farmers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including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farm produce,optimize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tegrate the rural resources. The survey also showed that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are also facing with some constraints,mainly existing in lack of capital, talents,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ed internal operation; farmersalso lack of positive attitude to the cooperative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se constraint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including offering policy support to farmers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from talent, financing, and technologies aspects; upgrading the autonomous and internal operating construction within cooperatives;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educations to farmers.
Key words: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model; function; constraints
(責任編輯:李 萌)